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革命论到建设论的飞跃。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形态,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学说的奠基之作,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2.
王怀超  张瑞 《前线》2021,(4):17-2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方面看,主要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辟了一条发展道路,确立了一种发展模式;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观,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对这个新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明确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巩固到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既有凯歌高奏,又有坎坷挫折;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一切无不与科技革命休戚相关。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处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的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的内在关系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前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也诞生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作为起点,迄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在这近五个世纪的历程中,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确立了社会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方向。沿着从理论到现实的具体化道路,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确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追求目标和方向;沿着从现实到理论的抽象化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理论和现实在这里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理论品格就是指思想体系本身所折射出的思想境界以及蕴含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研究经历了从系列重要讲话到治国理政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这样一个演进历程。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必须植根于理论本身,不能脱离理论既有体系随意解读;必须立足宏观、深入微观;必须坚持纵横比较的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为:创新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 ;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综合配套改革理论等诸多方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到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宋佩华 《理论学刊》2006,3(12):57-58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这一理论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到列宁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制度,又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则是在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使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当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应该说,这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宣言》的科学指引和精神鼓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宣言》的理论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理论和实践双重形态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从"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自信;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从"世界历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宣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革命同世界社会主义有着相关的历史联系.蒸汽技术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巨大飞跃,电气技术革命又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但是面对着战后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当代社会主义没有能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同高科技的新联盟,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80年代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机遇,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表层到深层、由特征到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确立正是这一认识过程的理论结晶。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地指导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定维护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理论,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拓展到了党性原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提出"社会更加和谐"问题,到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历史转变.探索历时4年,历经4次中央全会,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索,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探索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的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这三次历史性飞跃,由于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不同,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的具体效果也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结果都是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繁荣昌盛,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建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着"中国问题"的视角,即"问题"的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色的"问题";从建构路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遵循着两条路径:一是遵循从"中国实践"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一是遵循从"国外理论"到"中国理论"的路径;从建构原则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照着五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和本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于理论创新的党 ,在 81年的奋斗历程中 ,已成功地两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这两大理论从萌芽、形成到成熟 ,正好都是2 4年。从 192 1年党成立到 194 5年党的七大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成熟 ,根本标志是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 0 0 2年党的十六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熟 ,根本标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后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卫小将  孙平 《探索》2011,(3):138-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隐性到显在、从理念到理论、从边缘到中心"的渐进历程。它初萌于第一代中央领导,隐性产生于第二代中央领导,初步发展于第三代中央领导,显性成熟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具体阐释为:社会建设的许多话语和理念弥散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断中;邓小平初步将其条理化、成型化;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使其趋于显性化、实践化;胡锦涛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使其显性化、理论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及其新时代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提出"四个现代化",确立其全党工作重点的地位;其二,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指明我国现代化的特有属性,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其三,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召开,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其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到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迈入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理念开始发生新的升华;其五,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从理论自觉层面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推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