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横亘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曾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无数英雄俊杰,他们怀揣初心,勇担使命,浴血奋战,屡建奇功。林维先将军,正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多年游击战,威震大别山,毛泽东、周恩来都称赞林维先为“游击专家”。大别山,是林维先的出生地、成长地,更是他军旅生涯、传奇人生的起始地。  相似文献   

2.
林维先将军(1912—1985),安徽省金寨人,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建国后,曾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53年6月起,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12月起,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2年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坚持战斗在鄂豫皖地区。鄂豫皖主力红军撤离后,他坚持在大别山区进行游击战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据说毛泽东是从来不带枪的,因为他是统帅。据说粟裕是总带着枪的,因为他是战将。听长期在粟裕身边工作的老同志讲,从战争年代始粟裕大将就养成了两大嗜好:保存手枪和看地图。解放以后,他还保留收藏过好几种手枪——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我们国家造的,也有外国友人送的。就连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礼物也是一支打10多米远的真的小手枪。……将军喜欢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有一天,把将军手里的枪也收走了,那就说明将军所在的国家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期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一次交谈中,张学森先生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得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千古英雄"的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我们带着一丝疑惑赶紧请张学森先生细说原委。他微微一笑开口道: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曾有这么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他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参与指挥过一系列重要战役和战斗;在战后,他笔耕不辍,鞠躬尽瘁,全力参与军事科研、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改进司令部参谋工作等方面。他就是"独臂"上将彭绍辉。"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吗?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将军站在院子里,乡间春天的阳光照着他的银发,也照着他正在使用木梳的手上。将军的手缺了根指头,那个明显的缺口让人联想起远去的战争年代的鼓角声,但将军的动作娴熟而又一丝不苟,就像往常他在远方的城里运笔作画一样。在将军面前的檀木椅子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农妇。她的双颊深度凹陷,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就像涂在古老的雕花家具上。一些村民注视着将军为村妇梳头的情景。"大姐",将军俯下身说,"你的头发又掉了。"村妇用模糊的话语说:"我......又少了......一岁。"将军说:"不会的,大姐,你还要多活几年哪。"一绺丝发小心翼翼的捋…  相似文献   

7.
<正>陈祥将军离开我们近18周年了。一提起他的名字,将军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就说不要喊他"将军",他说"如果不好意思喊‘老陈’,就喊我陈副政委"。尊他所嘱,后来每次见面我都称呼他陈政委。陈政委对家乡建设事业的大小事都时刻放在心上,对家乡找他办事的人都热情接待,对家乡每一微小进步都热情鼓励。他总是面带微笑,循循善诱,毫不倦怠。有人说,陈政委的家就是金寨县的驻京接待站,称陈政委及其  相似文献   

8.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期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一次交谈中张学森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受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千古英雄"的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带着一丝疑惑赶紧请张学森先  相似文献   

10.
二战时,美国的巴顿将军以英勇善战、个性张扬、经历传奇而蜚声中外。殊不知,中国也有位"巴顿将军"。1975年,解放军总参放映内部译制片《巴顿将军》,一些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同志看过后,嘴一撇:有什么稀奇,这样的人物我们也有。谁?少将钟伟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钟伟,是位极有个性的人。他不仅作战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我们访问了身着便装的陈再道将军。陈再道将军的名字,在人们心中并不陌生。战争年代,他叱咤风云;十年内乱中,他又挺身而出,与林彪、江青一伙坚决斗争。一九六七年的武汉事件,至今仍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当我们提起这些时,陈再道将军摆摆手,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杨靖宇将军牺牲80周年,也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1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我们要永远纪念他、学习他。杨靖宇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事迹几近家喻户晓,但是杨靖宇与哈尔滨的密切联系,有些事情是鲜为人知的。本文阐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杨靖宇在哈尔滨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留下的感人事迹,继而来缅怀他、纪念他和学习他。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他们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负伤断臂,在失去一只臂膀后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驰骋疆场战功卓著,后又战斗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品读他们的生平业绩,感人肺腑,令人振奋。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他们时曾经感慨道:"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彭绍辉:三次手术后截肢  相似文献   

14.
正在1955年首批授衔的798名开国少将中,同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仅14人,贺庆积乃其中之一;同时在1955年首批授衔的1042名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目将军,贺庆积也是其中之一。在战争年代,他参加反"围剿"、打鬼子、攻长春、战黑山,出生入死、英勇善战,是一位以能打硬仗、恶仗著称,被王震称为"想拿下哪个山头就拿下哪个山头"的猛将。  相似文献   

15.
正独臂将军余秋里是深受毛泽东赏识和器重的一员干将。他实事求是,注重创新,善于总结基层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战争年代,他总结创造的"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练兵方法,"诉苦三查"的新式整军方法,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军推广;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亲自点将,委以重任,余秋里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14日,91岁的张宗逊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9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张宗逊同志逝世》的消息,对将军的革命生涯给与了高度评价":张宗逊同志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在和平时期,他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注重调查研究,为我军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12日,我们沉痛地送别了崇敬的张爱萍老将军。老将军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张老将军对党和人民始终无限忠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文武雄才,战争年代南征北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抓治军抓“两弹一星”,丰功伟绩,军内外有口皆碑。他为人刚直不阿,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更令我们景仰  相似文献   

18.
1991年5月2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周玉书中将,驱车来到了离别38年的故乡攸县。尽管他的日程表上早已安排得满满的,但听说县委党史办的同志要求见上一面,立即答应,并将时间安排在第二天晚上。第二天下午,周将军去了他的母校攸县一中。快10点钟了,他不顾疲劳,让人把我们几个党史办干部领进了接待室。周将军中等身材,头发虽然有些稀疏,但丰满的脸膛红光焕发,步履稳健。他一进门就径直朝我们走来,同我们紧紧地握手,然后在一张简  相似文献   

19.
正张爱萍(191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战争年代,他率部冲锋陷阵,表现英勇顽强,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和平时期,他殚精竭虑,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神剑将军"。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有无数的传奇经历,这些经历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期间也留下许多启迪后世的轶事。  相似文献   

20.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一个将军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他浓缩了历史的精华。1988年,晋升为上将的李德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将军。在烽火岁月里,他屡建奇功;在和平年代里,他由军人走上政坛,在扑溯迷离的政坛上,叱咤风云。他是将军们的代表,他浓缩了中国现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