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裕让官     
粟裕同志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党的利益为重,功成不居,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两次让官,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45年9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和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接到电报后,粟裕考虑再三,认为张鼎丞同志资格比自己  相似文献   

2.
韩继云 《党史博采》2004,(12):41-44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 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 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 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  相似文献   

3.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苏鲁地区,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以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而著称,他既善于  相似文献   

4.
正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发起的,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49年11月,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专程到北京请示粟裕,与到南京了解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的苏联大使尤金说些什么。粟裕告诉王德要有四个"突出":突出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突出总前委常委首长的正确指挥;突出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突出华东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全力支前。  相似文献   

5.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6.
<正>粟裕大将是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具有卓越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才能。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巩固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革命时期,南昌城下、井冈山上、中央苏区、大江南北,都烙下了粟裕戎马疆场的印迹。他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尤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7.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8.
鹿兮 《湘潮》2013,(5):26-27
在我军灿若星河的将领中,粟裕的军事才华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在指挥部队作战中,自觉学习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并发挥到极致。他坚持以消灭敌人、保存己方力量为基本原则,审时应变,屡出奇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射出的箭都能收回。刘伯承曾赞誉粟裕“智深勇沉”。其中天目山战役,就是粟裕军事指挥的精彩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一直担负战区指挥员的重任。他先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 ,三野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6年10月 ,华中、山东野战军统一行动 ,中共中央专门指示 :在陈毅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他挑起了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的重担。在中央指导下 ,在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 ,他充分发挥了特有的军事指挥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 ,被誉为常胜将军。粟裕的军事思想、军事指挥具有鲜明特色 ,本文谨对…  相似文献   

10.
华小勇 《世纪桥》2011,(22):47-51
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数十万军队,所向披靡,接连取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因此,毛泽东对粟裕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赞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四次点将粟裕,委以军事重任。  相似文献   

11.
储江 《世纪风采》2007,(9):18-19
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他协助陈毅同志指挥了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打开了苏南抗日斗争的局面。粟裕同志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气概,使我这个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粟裕是共和国将帅中著名的“常胜将军”,是共和国开国第一大将,曾指挥了许多经典的著名战役。这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头脑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他看问题为什么能高人一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为你道出粟裕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并特别指出其运筹的淮海战役令人不可思议。毛泽东却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粟裕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1907年出生在湘西会同县一个侗族家庭,1924年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接触许多进步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因遭受反动派迫害,在组织的安排下加入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战史上,粟裕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的战役“愈打愈神,愈打愈妙”(陈毅语),创造了十余个军史、战史上的“第一”,人称“常胜将军”。1955年9月,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列于十大将之首,被人们称为共和国第一将。 由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显赫战功,粟裕在建国后受到党中央的器重。1951年11月,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  相似文献   

15.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16.
正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他虽不是元帅,却是从红军长征时期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优秀将领,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堪称与蒋介石争天下的"撒手锏",被誉为"当代白起"。据杨尚昆回忆,在七战七捷之后,毛泽东就称赞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对一些重要战役,"毛主席常说,发电报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见"。粟裕之所以在军事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战绩,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是因为他善于从军事斗争实践尤其是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响当当的人物:红军岁月,当面接受过方志敏的革命教育,又很快参加了方志敏的队伍;坚持闽北革命斗争时,一战成名;抗战时期,跟着罗炳辉南征北战,深受罗的器重;指挥桂子山一战,成为新四军第2师著名战例;解放战场,莱芜战役扎口袋,不负粟裕厚望;孟良崮战役克垛庄,让张灵甫陷入绝境;和平年代,毛泽东亲切勉励,邓小平由衷称赞,本职岗位总能建功立业!他,就是有"罗炳辉的拳头"之誉的开国  相似文献   

18.
1939年冬,新四军挺进纵队(原为江苏抗日义勇军)在泰兴一带袭击日伪后转移到扬中一带。一天,参谋长张震东突然接到了陈毅指挥捎给他的信:“震东同志,关于你和你纵卫生员高英同志的婚事,组织上同意你的申请”,张震东遵纪到高英,把组织上的意见告诉了她,高英羞答答地说:“陈毅指挥和粟裕副指挥工作那么繁忙,敌们不能再让组织和领导  相似文献   

19.
鞠开 《湘潮》2008,(7):15-17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0.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