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荣朝 《党史博采》2002,(10):16-18
今年10月1日,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十大将之一的黄克诚将军诞辰100周年。黄克诚将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0,(8)
彭德怀与黄克诚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两位湘籍将帅。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生涯中,他俩相处得无拘无束、十分融洽,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彭德怀关心黄克诚,黄克诚时常提醒彭德怀,即使被错误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后,二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3.
2002年10月1日,是黄克诚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家乡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思黄克诚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他在坎坷人生历程中铸就的伟大人格与崇高风范,堪称世人楷模。黄克诚同志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5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在60余载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4.
谭乃达 《学习导报》2013,(11):31-32
黄克诚60多年的革命经历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可借鉴的宝贵财富。这里,我仅就黄克诚在调查研究方面的若干史实概要记述出来,与读者一起学习共勉。  相似文献   

5.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连着党风"。黄克诚大将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连年长他9岁的毛泽东也尊称他为"黄老",他不仅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称,而且在严格治家方面也堪称楷模。对自己:克己奉公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对待自己有时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10位开国大将之一、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黄克诚,勇于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是位无私无畏、铮铮硬骨的革命者。同时,他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及亲人满腔热忱,他的诗词,就是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体现。“但新国泰民安平” 50年代后期,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自始就不赞成全民大炼钢铁或一味报高产、“放卫星”等做法,对  相似文献   

7.
永兴是黄克诚同志的家乡,也是他早年从事革命的地方。黄克诚同志在永兴留下了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同志出生在湖南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参加劳动,发奋读书。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县立高等学校,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衡阳三师是革命的摇  相似文献   

8.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9.
娜馥 《党史文汇》2000,(9):32-33
黄克诚大将 :革命路上有知音残酷的战争岁月 ,不全是血与火 ,也有多情的心 ,温柔的爱。黄克诚第一次见到唐棣华 ,是在他率八路军第五纵队来到苏北阜宁的时候。唐棣华这位来自青岛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她并没有说几句话 ,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黄克诚一直带领部队在血雨腥风中与敌人拼杀 ,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然而见到唐棣华 ,他的心情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钦佩的女孩子啊 !告别了舒适的家庭 ,离开了能使自己获取功名的大学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特别是唐棣华那聪慧、纯良的目光 ,使黄克诚…  相似文献   

10.
王刚 《党史博采》2022,(6):18-23
<正>毛泽东与黄克诚自1925年相识,直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二人在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过生死考验,在和平的建设年代中有过分歧争执,毛泽东赏识黄克诚的才能和忠诚,黄克诚敬重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二人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11.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12.
从湘军当兵到平江起义,从转战湘鄂赣到指挥八路军抗战,彭德怀结识了一批又一批同乡战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超越狭隘的老乡关系,把友谊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他们的友谊与交往,是经过严酷考验的患难之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之情。特别是他与黄克诚的诚挚的革命友谊,堪为人们交友的楷模。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湘南起义。1930年被中央军委派到红五军任大队政治委员,即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工作。全国解放以后,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黄克诚担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他俩长期…  相似文献   

13.
《赤光》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创办的刊物,该刊物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为武器,围绕反军阀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两大中心内容,向旅欧华人揭示了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关系,批判和揭露了军阀祸国与内讧的真相、世界资本主义的反动风、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的本质。《赤光》的话语建构是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移植"到中国,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革命话语"再造"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勋劳卓著的黄克诚将军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新四军三师被评为"节约标兵"的美谈,从一个侧面彰显和见证了他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1940年1月25日,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皖南事变后重建军部大会。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担任三师师长兼政委。从此,黄克诚率部加入到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相似文献   

15.
张望 《党史纵横》2005,(8):51-51
1931年,窃取党中央领导地位的张国焘、王明,推行机会主义和“极”左路线,搞肃反扩大化,错杀了许多党内无辜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给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时,一向对党忠心耿耿,时任红三团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也受到诬陷,曾被肃反委员会推向刑场,就在枪响的那一刻,传来彭德怀的命令,黄克诚才免于一死。1931年盛夏,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正酣之际,战斗在黄洋界战壕里的黄克诚突然接到命令,让他立即回团政治部接受任务。黄克诚从火线上被召回,心里难免有些疑虑和不安。到了政治部后,肃反委员会主任肖寒拿出一份名单递给黄克诚,铁着脸说“:这份…  相似文献   

16.
王子君 《党课参考》2023,(6):104-108
<正>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黄克诚以敢于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敢于建言著称,是中国共产党内敢于讲真话的典型代表。向中共中央建言1945年9月17日,重庆。毛泽东结束了与蒋介石一天的谈判回到住处,看到了刘少奇由延安转发来的电报。电报内容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的《关于目前局势和战略方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共产国际一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为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政策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态度上,由调查研究到主观主义;二是在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判断上,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到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三是在指导制定中国革命策略上,由"有步骤地过渡"到"左"倾盲动激进;四是在与中共的关系上,由"东方支部"到"老子党"。综观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存在着一些规律:当共产国际尊重实际、真诚帮助时,就能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发展;当其犯主观主义错误并颐指气使时,中国革命就会出现挫折;当其解散、影响消失后,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摸索,终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曾纪荣 《湘潮》2005,(11):1-1
黄克诚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军队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他一生胸怀坦荡,刚正不阿,坚持真理。虽然曾多次被错误降职、撤职,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被誉为“一辈子讲真话的人”。1930年,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央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和攻打大城市,看成是中国革命胜利决定性的因素,制定了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黄克诚预感到情况不妙,他深知红军的发展壮大是与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密切相关的,没有根据地红军就无法生存,单凭攻打几座城市,是不能持久的。据此,他向领导写信,陈述自己的看法、建议不能盲目攻打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中建党: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特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源地.但由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与知识分子政策的影响,高校党在中共体制内,经历了从1927年前的"摇篮和策源地"到1O年内战中的被"边缘化",再由抗战时期的"先锋与桥梁"到建国前的"第二条战线",这一不寻常的发展过程.这既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又反映了中共党建的特殊性;同时它也为中共在非无产阶级群体中建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黄晴同志不期而遇。谈到父亲黄克诚,黄晴缓缓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这位“一生坚韧”的硬汉亲人深深的眷恋。他找党,敌人找他黄克诚,新中国十大大将之一,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文韬武略样样拿得起来,天生一副坦荡爽直、无私无畏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