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起曾中生,尽管他曾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但许多人未必熟知。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里盛赞这位战友:"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忠诚,待人诚恳,才思敏捷,浑身充满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力量"。临危受命,"飘忽"歼敌1925年,曾中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六大后,他到中共中  相似文献   

2.
1930年冬,鄂豫皖苏区军民英勇地粉粹了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作为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的曾中生,在组织领导这次反“围剿”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徐向前在回顾这次斗争时,给予曾中生以  相似文献   

3.
正曾中生是中央军委确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有留苏经历,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南京市委书记等职。六届三中全会后,他被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鄂豫皖苏区特委书记、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等职务,长期扎根于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川陕根据地期间,曾中生担任川陕省委委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为川陕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4.
<正>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由此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当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新集(今河南新县),两人在第二次反"围剿"前线见到了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红4军军长旷继勋和军参谋长徐向前。5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还没有结束,张国焘就召开会议传达王明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9月中旬,陈昌浩到达红4军军部,接任军政  相似文献   

5.
1929年6月至1932年1月,中央军委派徐向前前往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苏区,他先后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等职。在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徐向前与时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事主席的曾中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相似文献   

6.
高敬亭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主要领导人,也是一位党内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误杀过不少自己的同志,而他最终又被自己的同志误杀.直到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示为他平反,对他的争议才有所平息.  相似文献   

7.
正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苏区组建,部队英勇善战,曾连续粉碎蒋介石的3次"围剿"。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积极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使苏区受到很大的损失。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张国焘又实行逃跑主义,仓促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共1万多人离开鄂豫皖苏区(徐海东率二十五军坚持斗争),于12月到达四川北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上旬,张国焘决定撤销曾中生的红四军政委职务,派陈昌浩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代表,到前线接替红四军政委一职。曾中生的军权被剥夺了后,张国焘又抓到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通敌”的“证据”,揪出了一大批的“改组派”、“AB团”、“第三党”,“肃反”的工作很有“成效”。看到鄂豫皖苏区这种局面,张围焘心中不禁窃喜。  相似文献   

9.
正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共"一大"代表,而且还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三去莫斯科,是当时中共领导人中唯一获得过列宁亲自接见的人。从五四时期领导学生运动到搞中共所领导的工农运动,再到领导红四方面军,他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期间,以"肃反"的名义肃清党内不同意见时,大肆滥杀无辜,使得上万名红军官兵和党、政、群干部遭到杀害,曾中生、许继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共培养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借助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对鄂豫皖苏区卫生组织建设、防疫工作及其启示等进行分析探讨,期望对鄂豫皖苏区医疗卫生防疫研究有所裨益。一、苏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鄂豫皖红军诞生以及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11.
金寨是全国有名的三大将军县之一,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以往的党史对此地苏区的历史叙述不够全面、充分,较多地讲它"左"的错误,因此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全面分析和评价金寨、鄂豫皖在党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931年8月,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率红四军攻克英山后,根据实际情况,转兵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作战,1个月内以5个多团的兵力,取得了歼敌6个多团的辉煌胜利.但这违背了张国焘要红四军东出太湖、潜山,攻打安庆,威胁南京的冒险计划.张国焘四次给徐向前、曾中生去信,要红四军"迅速回来".第四封信是1931年8月27日发出的,信中严厉指责红四军南下蕲黄广的行动,"不是为中央分局的个别策略路线问题的分歧,而是原则上路线上的分歧",并要红四军"接信后火速回来,不能有丝毫的停留".本文所说的<红四军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信>,就是指红四军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给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回信.本文试图对该信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13.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无论是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还是中共鄂豫皖省委,都对此进行批判总结。共产国际经历了从激烈批判到肯定意义的认知转变,中共中央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而中共鄂豫皖省委最受困扰,经历了"逃跑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定性评价到肯定其开辟新苏区的贡献的认知转变。中共鄂豫皖省委最终摆脱"逃跑主义"的阴影,走向领导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寻找新苏区的道路,与其对红四方面军撤离苏区的认知改变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的撤离,一开始成为鄂豫皖省委领导苏区革命的严重教训,但后来又转变为鄂豫皖省委实现战略转移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15.
子墨 《奋斗》2021,(1):73-73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杨靖宇积极带头参加,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学校中的共产党员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提出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革命战略,鄂豫皖苏区的地缘优势适应了这一战略。但是从形成之初,鄂豫皖苏区就为粮食问题所困扰,李立三"左"倾错误更加剧了粮食危机。在严重困境面前,鄂豫皖中央分局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缓解了粮食危机。形势稍有好转,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鄂豫皖中央分局盲目执行威吓武汉计划,红四方面军作战失利被迫撤离苏区,粮食问题再次趋于紧张。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要求执行进攻路线。由于粮食短缺,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未果,其军事行动逐渐为粮食所支配,最终也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  相似文献   

17.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牺牲了宝贵生命为后人所怀念“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人抱定革命信念,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乃至以生命为代价。沈泽民曾是鄂豫皖区“肃反”的灵魂人物,假若没有他这个副书记的有力支持,张国焘可能根本无法控制苏区的党和红军。但他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后,留在了大别山坚持战斗。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是异常危险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追寻蔡威在鄂豫皖苏区战斗的足迹,我们冒着酷暑来到河南省新县。这是一座美丽的县城.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若大的县城像个大公园,整洁宁静。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曾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刘伯承等曾在这里战斗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