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11月底,大别山已是风雪交加、滴水成冰的冬天了。敌人初次遭受打击后,立即调整作战部署,调集33个旅对我军进行全面围攻,大别山环境险恶,军情如火,刘伯承司令员的安危冷暖,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与大军征战的成败息息相关。 刘伯承床上只有一床棉被和一条褥子,很难御寒,警卫人员心急如焚。恰好有位同志参加当地土改,打土豪分得一条毛毯,他们没有多想,就把毯子铺到了首长  相似文献   

2.
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进入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这时,部队一方面要对付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和军事围剿,一方面还要在贫瘠的新区开展群众工作,以解决自身的物质保障问题。 一天,警卫员康理给刘伯承司令员领来六块银元,作为生活补贴。刘伯承见后,严肃地对他说:“这钱你替我保管着,但是有一条,不得轻  相似文献   

3.
谁都知道刘伯承是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但也许很多人不知晓,刘伯承在率部挺进大别山时,还曾当过全军的“裁缝”师傅呢。 那是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按中央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中原,以大别山为依托,开展反对蒋介石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大别山人民中,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一根打狗棍 刘伯承是野司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体质较差,眼睛高度近视,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艰苦,行路有些困难。进入大别  相似文献   

5.
康正德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的警卫员。在康老83岁金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他的住所,听他讲述了50年生活中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6.
正毛毯,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使用。然而,在战争年代,要想得到一条毛毯却并不容易,下面所要讲述的就是有关一条毛毯的故事。图片中的这条毛毯不仅可以挡风御寒,还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它凝结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情谊。这条珍贵的毛毯就是由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四个纵队12万人马,一路斩关夺隘,千里挺进大别山。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必将走向全国的胜利。” 蒋介石如是说:“大别山决战,是根绝赤祸,振兴党国之根本大计。” 大别山又一次成为国共双方你争我夺的焦点,刘邓大军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8.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带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打了补丁的白地红花毛毯,这条毛毯是朱德总司令在全国解放后捐给军事博物馆的。这条看上去不起眼的毛毯凝聚着董振堂与朱德、朱德与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的战友情。 这条毛毯最初的主人是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军团长董振堂。董振堂原是国民党26路军73旅旅长。在26路军中,董振堂目睹了劳动人民在军阀混战中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读某开国大将传记,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初,将军的儿子准备结婚时,除了一间房、一张床和两床被子,再无他物。警卫员和将军的儿子商量,先把将军办公楼休息室的两把丝绒面椅子和一张茶几暂时借用一下,办完婚礼就归还。正在搬动这两样东西时,被将军发现了,查问是怎么回事,警卫员只好如实  相似文献   

11.
在全力抢救生命的同时,如何安置受灾群众?如何让老百姓吃上热饭?如何让老百姓及时寻找到亲人报一声平安?如何打破"大灾过后有大疫"这个魔咒?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帐篷里的另类生活当灾区还沉浸在地震的惊恐中,四川省已经向雅安市紧急调运帐篷4.2万顶、棉被15万床、折叠床2万张,食品及饮用水9车……成都军区空军也立即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邓小平在1947年秋宁志一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出击外线,揭开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一页,随后又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8月7日,按照毛泽东“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条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条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很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  相似文献   

14.
许人俊 《湘潮》2010,(3):22-25
<正>1948年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党中央战略反攻的部署,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浩浩荡荡强渡黄河,进军大别山。不久,战场凯歌高奏,喜讯不断,一座座城市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回到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16.
刘小花 《前线》2012,(7):133-134
刘伯承,这位中国军事史上被誉为战神的元帅,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是一位具有高超指挥艺术的卓越军事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他戎马倥偬、富于传奇的一生,可能更为人熟知的是他“胸怀关公刮骨疗伤之气魄,不施麻醉摘除受伤右眼”,“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肝胆相照,歃血为盟”,“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相比之下,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的一些故事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在打响创建人民军队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中,刘伯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47年6月30日,为了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被动局面,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抢渡沙河,勇战汝河,徒步淮河,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军领下,强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千里挺进大别山。沿途如风卷残云,很快完成了建立、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恐慌。同年11月底,由国防部长白崇禧调集14个师共33个旅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区进行全面围攻。 为避实就虚,保存实力,12月,刘邓大军指挥部分前、后方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带领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和中原局离开大别山,于21日来到安徽临泉县韩老家等地,  相似文献   

18.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立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到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已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掩护十纵、十二纵和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开辟新的解放区;刘伯承司令员则率一纵(辖一、二、十九、二十4个旅)和中原局机关,组成后方指挥部,北渡淮河,挺进淮西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时值纪念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50周年之际,邓小平政委在大别山最艰苦时期的音容笑貌及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47年8月,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1996,(6)
一条珍贵的毛毯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非常珍贵的毛毯。这条毛毯是由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董振堂送给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董振堂原是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二旅旅长。1931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影响和领导下,这个部队的1700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