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_(2a),后2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  相似文献   

2.
应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作免疫原建立了8株分泌抗ILT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具有荧光抗体的特性,没有中和病毒的能力,分14属于IgG2,IgG3和IgM。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McAb,建立了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其检测ILTV抗原与分离病毒的符合率为92.8%。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部分鸡场发生一种以病鸡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鉴定确诊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GIB) ,并分离出IBV JB9702 株,HA 效价为212,EID50 为10 -6.81/0 .2 m L。病毒干扰试验中,IBVJB9702 + NDV LaSota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4~6 ,LaSota 接种鸡胚HA 效价为210~11 ;用IBV JB9702 病毒液1∶10 稀释后感染经IBV H120 弱毒疫苗免疫雏鸡,发病8/10 ,死亡3/10 。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从死亡率达72%、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海兰白蛋鸡和艾维茵肉鸡群中分离到3株鸡贫血病毒(CAV),这些毒株耐体积分数50%氯仿和70℃水浴15min,能在MDCC-MSB1细胞内增殖。用分离的细胞毒接种1日龄SPF鸡呈现典型的鸡传染性贫血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感染的MDCC-MSB1细胞涂片和鸡组织触片,可见特异的核内荧光。分离毒株能被CAV-TK5803株抗血清所中和;5周龄SPF鸡接种分离细胞毒可产生CAV抗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毒株MSB1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20nm左右的病毒粒子。应用特异性PCR引物可扩增到预计长度的病毒核酸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株为CAV。  相似文献   

5.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J-1株经一系列培养和蚀斑克隆,筛选出一株蚀斑大小为2.7~3.1mm的克隆株(JN-1株)。该株分别以10 ̄(5·725)TCID_(50)足掌皮下注射和10 ̄(4·72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1日龄肉鸡,以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肉用种鸡,均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敏感雏鸡体内传代5次和鸡胚细胞内传代10次,无毒力返强现象。雏鸡的最低免疫剂量为10 ̄(3·725)TCID_(50),抗体持续时间达9个月以上。用JN-1株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后7、14、21和28天分别用强毒于足掌皮下攻击,临床保护率分别为2/10、9/10、10/10、10/10,病理保护率分别0/10、7/10、9/10、10/10。抗体应答反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JN-1株的免疫作用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体外中和病毒试验显示,JN-1株抗血清能中和J-1、S_(1133)、FDO和H_(9307)株。在5个有疫情的肉用种鸡场共免疫28000余只仔鸡和种鸡,免疫后再无AVA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6.
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ReoV)免疫8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_2/O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用ELISA法检测和筛选,以有限稀译法克隆3次,获得4株分泌抗Reo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在传代期间能稳定地分泌McAb。用杂交瘤细胞注射EALB/C小鼠诱生腹水,其ELISA抗体效阶达4000~8000,在-70℃条件下保存半年,其抗体效价不变。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McAb只特异地与ReoV发生反应,而不与NDV、IBV、IBDV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7.
对1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REV-T,DIA和C48株,测得试验鸡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率自接种后11d起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从接种后25d起(32d除外),又显著高于对照组。接种不同REV毒株的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IC花环率的变化程度不一致,表明不同毒株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平均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腹腔接种和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出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G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 ̄3~10 ̄5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11.
采用鸟枪法克隆鸡痘病毒(Fowlpoxvirus,FPV)基因组BamHⅠ部分片段,用Thgoxigenin一dUTP标记的FPV282F_4弱毒株BamHⅠ片段探针,点杂交,证实22个克隆插入了FPV282E_4弱毒抹DNA的BamHⅠ片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不同的6个质粒pUA、nUB、pUC、pUD、pUE、pUF。6个质粒插入的片段A、B、C、D、E、F分别为7.3,4.9.4.2,3.6,3.2,3.0kb,分别以ClaⅠ、EcoRⅠ、EcoRV、HindⅡ、PstⅠ、SacⅠ、SacⅠ、SmaⅠ、XhoⅠ进行单酶切,又经适当组合酶切。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片段在在的单酶切位点为A:EcoRⅠ、SacⅠ、XhⅠ位点;B:EcoRⅠ、XhⅠ、HindⅡ位点;C:ClaⅠ、SacⅠ、SalⅠ位点;D:SalⅠ、PstⅠ位点;E:EcoRV位点;F:EcoRV位点。逃出7.3kb片段,选取片段中单一酶切位点BglⅡ,插入痘苗病毒(vacciniavirus,vv)P_7,5启动于和P_11启动子控制下的报告基因LacZ,构建成时时表达载体质粒,通过与FPV282E_4株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一生的重组病毒,可以表  相似文献   

12.
用制备的抗鸡IgGMcAb-HRP作为免疫试剂,以IBDV的高免阳性鸡血清作为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经IBDV强毒攻击鸡的各脏器含毒情况,同时与AGP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间接ELISA法比AGP法更为敏感;攻毒鸡的法氏囊带毒最多,而在脾、胸腺、肾中均未检出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3.
将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Roekel株、1143株和NH937株分别经卵黄囊接种于6日龄SPF鸡胚,接毒10日后解剖鸡胚,收集尿囊液,采集脑、消化道和胰腺,用玻璃匀浆器制备20%的组织悬液。组织悬液经3次冻融充分破坏细胞,释放病毒,然后以400Or/min离心20分钟,10000r/min离心40分钟。上清液经浓缩后轻轻加入已含2mlCsCl不连续密度梯度的5ml离心管内,再以45000r/minl2℃离心2小时,在CsCl连续密度梯度内取出含AEV的组分后经对蒸馏水透析除去CsCl,对聚乙二醇-6000透析浓缩。病毒样本经1%磷钨酸负染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AEV粒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递度超速离心法提纯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H_(9307)株,并用SDS-PAG电泳技术分析其结构蛋白,该病毒主要由8条多肽组成(VP_1~VP_8),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45、130、115、72、70、65、42、39KD。用Westernh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这些多肽的免疫活性,与同源病毒株抗血清出现5条可见的反应带,分别是VP_1、VP_2、VP_4、VP_5和VP_7;与异源病毒抗血清反应只出现两条可见的阳性反应带,分别是VP_1和VP_2。  相似文献   

15.
先后在江苏、浙江、四川等8省(区)从临床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到32个野毒株,经SDS-PAGE鉴定,其中17株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应用交叉中和试验,将分离毒株分为5个亚型,用IBDVⅠ型标准变异株高免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其中5个分离毒株有较高中和价,初步定为IBDVⅠ型变异株。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致弱,与标准Ⅰ型弱毒株联合制成多价弱毒疫苗,免疫试验表明多价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组攻毒100%保护,对照组攻毒死亡率为92%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鸡的致病性,采用滴鼻、点眼和滴口方法,用QXIBV、DYIBV、FCIBV分离毒株对未免疫鸡和SPF鸡进行了攻毒致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未免疫的10日龄鸡攻毒后致死鸡的剖检变化与20日龄未免疫的被攻毒鸡相似,均有腺胃肿大,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20日龄(高日龄)攻毒鸡较低日龄(10日龄)攻毒鸡死亡率偏高。被攻毒的SPF鸡均出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腹泻等与自然发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腺胃肿大,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被攻毒的未免疫鸡、SPF鸡与自然发病鸡死亡率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用这3株腺胃型IBV分离株均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分离自甘肃兰州和天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L_2株和Ts株,以对倍的蜂胶水乳剂为佐剂,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灭活疫苗。用该苗0.5ml接种5日龄或7日龄雏鸡,免疫后21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50%~60%,免疫后28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用该苗1ml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AGP卵黄抗体效价可达1:64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从贵州省出现产蛋下降等症状的鸡群中分离出1株病毒,命名为HS1。该病毒对鸭胚致死率达556%~667%;在尿囊液中产生高效价的红细胞凝集素,第7代鸭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达到215~18;在DEF单层细胞上生长良好,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细胞的核内观察到嗜碱性包涵体;将分离毒株回归蛋用鸡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类似的临床症状,全部感染鸡都产生EDS血清抗体;病毒呈球形粒子,直径70~80nm,无囊膜,对氯仿、乙醚不敏感;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不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病毒核酸类型是DNA,不分节段,分子含有336kb。在交叉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分离毒株对红细胞的凝集特性能够被AV127超免疫血清所抑制,而不与新城疫阳性血清、正常健康鸡血清发生交叉反应;在病毒中和试验中,HS1与AV127毒株能够发生交叉中和反应,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抗原关系。根据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血凝谱、理化特性和血清学关系的鉴定,证明从贵州分离的HS1与国际标准毒AV127属于同一血清型,是1株EDS病毒。  相似文献   

19.
从采自发病或死亡小鸡的肝、脾、肺和腹水等病料中分离到4株衣原体。将分离物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能致鸡胚规律性死亡;该分离株对磺胺嘧啶(SD)具有抵抗力,碘染色不着色,鉴定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aci);毒力测定对鸡胚致死毒价为10-10ELD50/0.4ml。用该分离株对健康小雏做人工感染试验,可发生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对分离毒株形态特征进行了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20.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国产HVT冻干苗的免疫效力不低于三家外国公司生产的HVT冻干苗;Z4+FC126双价苗的免疫效力显著高于各种MD单价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