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纳 《长白学刊》2011,(4):38-42
在20世纪文化思想的震荡转型中,空间的理论研究突破了线性的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城,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作为当代文化思想范式的转型,是提问方式、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解释方式的转换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人类的空间理论反思大致可描述为: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期,空间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激活以后,不平衡空间发展成为分析当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其中哈维(D.Harvey--1935)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既有理论分析研究又有现实社会批判,既总结了以往研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框架,特别是建立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剥夺性积累、资本积累时空中的特点和在不同地理空间规模上的政治、社会和阶级斗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我们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兴明 《思想战线》2004,30(1):72-76
中国传统茶楼是农耕时代市镇生活的有机化空间,它承载了传统生活之养生、休闲和"江湖站点"的文化功能。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在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爆炸"中裂变为时空分裂的空间碎片,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空间特征,承载了后现代大都市的独特的城市空间功能;并且,作为地方性空间,它在此裂变中实现了向后现代超空间的进入和膨胀。  相似文献   

4.
高晓溪  董慧 《前沿》2012,(19):12-16
空间城市化与现代化作为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为城市主体提供更好的生活,忽视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等同于历史必然性的丧失.城市发展的空间与活力转向以及政府、市场与个人三者的空间博弈导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现实语境为空间正义的彰显提出严峻挑战.本文试图在分析空间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两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空间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梳理提出背景、原因,进而反观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现实境遇,以期在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通过空间正义的彰显构建活力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殊的空间可以很好地表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叙事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的"空间表征法"."空间表征法"不仅在以单个空间表征人物性格方面大有作为,而且在面对"空间中的空间"这样的多重空间时,其表征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功能也同样有效.通过书写"空间中的空间","空间表征法"不仅可以出色地表征一个群体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且可以很好地表征单个人物的"个性"或"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空间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空间概念在日渐被社会理论界所关注时,其内涵逐渐由自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与"时间"在社会理论中被广泛重视不同,"空间"则是在不断地"拯救"之中才"浮出历史的地表",进而形成了以探讨世界体系与空间结构差异格局为主导的宏观空间政治研究和以分析权力支配与互动为特征的微观空间政治研究。而空间研究具有展现生活世界实践的有效性,当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转至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时,其又将可能推动生活政治的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性别研究领域,美国有色人种妇女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白人妇女空间的闯入者",而这一"闯入者"身份不仅体现在美国社会二元对立的男女空间建构中,同时也体现在有色人种妇女与白人妇女"女性空间"的对话里.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女性咖啡馆"为代表的女性空间的建构和女性研究中白人妇女的主导地位,揭示了有色人种妇女在美国女性空间建构中的身份缺失.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的犯罪空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虽然其犯罪空间相对集中,但与城市居民犯罪相比仍呈现分散状态.在各类农民工犯罪的场所中,街道里巷是其犯罪发生的最多场所.农民工对法人单位空间的侵入多于对民居空间的侵入.而在居民空间的侵入中,平房遭受侵入的现象多于楼房.农民工犯罪人对犯罪空间中的治安及巡逻人员存有相当高的"戒心",而对于空间中防护设施的作用却很少介意.  相似文献   

9.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维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正义在中国日益发微。伴随着城市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践。从本质上看,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在空间问题上的立体投射与表征,特别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背景下,空间正义已然成为一个“显”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绿色发展道路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空间正义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空间正义思想,把握其基本逻辑,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空间正义的需要、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空间实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理论体系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中存在着广泛的空间现象,有的直接表现为"空间"语词,有的则隐藏在法律文本的背后。纷繁杂多的空间现象背后有其逻辑一致性,它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和结构性。空间现象在法律中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逻辑必然性。在空间的视角中,法律是以空间为规范对象的,法律文本是空间的符号化和表征。空间变迁与法律嬗变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法律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一次全面的结构性转型,其具体表征为通过国土空间治理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由碎片向一体、由单一向多元、由失衡向调和以及由无序向有度的四重转向.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需要依托法治实现对改革成果的固化、对分散立法的整合、对空间权益的协调以及对治理效能的保障.国土空间法治现代化应以良法善治为...  相似文献   

12.
罗敏  祝小宁 《前沿》2010,(19):106-109
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发轫于马恩,到20世纪70年代,以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为载体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理论生命力在城乡关系及郊区化等领域表现得最为充分。邓小平根据中国区域发展和城乡社会空间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两个大局"和"两个支持"的激励策略,促进社会空间的整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未来区域和城乡社会空间整合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市民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场所,是被"身体性话语"赋予内容和意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历史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可达性、意象性、补偿性和互视性四个基本属性,其在参与我国现代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首先,公正、友谊、竞争等思想观念在此空间重复推演,发展为中国民众精神世界共享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4.
空间理论探究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从不同流派的空间认知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空间的认知或者基于空间理论展开的其他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对空间本体及基本属性认知的局限,因而从空间本体论、空间属性、空间方位、空间与时间关系角度全面深入地对其展开探究,是科学准确地把握空间基础理论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展开空间理论其他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谋求利用海洋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海洋资源、海洋空间、海洋能源上的争夺和竞争日益加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海洋利用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傩戏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形式至今还保留在我国许多地方,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是通过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天下太平.根据理查德·谢克纳对戏剧表演空间范围的划分,傩戏可分为埃及式、巴厘式、墨西哥式等几种表演空间范围.同时,从傩戏表演空间范围的变化可以看出其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空天一体视角下的临近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天一体是当今大国空军的重要发展目标.在"空"和"天"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空域即临近空间.临近空间因其开发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军事价值而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发展各类临近空间飞行器,以期在未来战争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8.
时下,"宅男宅女"现象大热,各种解释莫衷一是.空间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空间关系亦是一种社会关系.都市社会作为个体生存的空间背景,生产和再生产了"宅心理"和"宅现象".并且在都市空间分异,公共空间的建设的形式化以及公共空间的营利化和虚拟化等多重空间动力之下,促成了"宅男宅女"在我国存在的普遍性.因此,通过人性化的城市规划,建设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促进市民有效沟通,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间。这三种空间呈现各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相互之间并不隔绝,这些呈现都与抒情主体密不可分,在抒情人的叙说与情感表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产生独特的叙事动力,并使抒情诗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城市空间的认识,但其理论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本文在简要评述大卫.哈维的资本三次循环的基础上,深入阐发马克思空间经济思想的微观基础并阐释其对于空间问题的认识和经济学学科整合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