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用过很多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从毛泽东与这三位秘书的交往及三位秘书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07,(12):48-49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不少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我们从毛泽东和他的三位秘书的交往以及三位秘书的经历中,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挑选秘书内幕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好学勤思,博古通今。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是须“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几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和任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解放之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主要秘书有四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后来到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又增加了江青,于是此时,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这五位秘书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5.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给毛泽东当了18年的秘书.田家英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然而,他又是在“文革”初期遭受迫害,最早弃世而去的人。正如人们所知,田家英生前虽是毛泽东的秘书,但他还兼职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学英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部分。据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我于1954年秋到毛泽东办公室担任他的国际秘书,前后有12个春秋。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秘书工作外,大部分时间帮助他学习英语。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林克回忆,他和毛主席一起第一次学英语是在1954年11月。那时毛主席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还不很多,他们便先从阅读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有英文参考的新闻、通讯、时事评论和政论文章入手,以后逐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莫斯科会议宣言》的英译本。  相似文献   

7.
田家英:主席秘书讲真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焰  活力 《党史文苑》2002,(1):46-47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左”的错误滋长时又不顾个人得失奋起抗争。他的诚实、正直、刚强,赢得了人们格外的尊重与怀念,他对真理的探索更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迪。●删去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职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争,年仅44岁。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正为毛岸英当文史教员的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这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  相似文献   

8.
明镜篇     
《湘潮》1992,(2)
毛泽东的“四不”原则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家乡的亲戚和朋友们纷纷给他写信,要求他推荐参加工作。对此,毛泽东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  相似文献   

9.
史林博览     
毛泽东弥留之际还要看书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已进入弥留之际,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的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自已着急了,他示给他拿过纸和笔来,在纸上写了个“三”字,颤抖的递给秘书,然后又用手敲敲床。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他是要日本首相“三木”的书。当时正是三木准备下台时。当秘书找来有  相似文献   

10.
(三)“从一个国家来说要勤俭建国,从一个家庭来说就要勤俭持家”“九哥,你这件长衫该换换朝代了”王季范一家进京不久,便定居在宣武门头发胡同7号。毛泽东经常派秘书来问候王季范。当时,王季范全家6口人(包括保姆张妈)。本人工资只有300余万元(旧币)。每月除去伙食费、水电房租费以及来往客人的招待费,没有什么节余。毛泽东知道他的钱不够开支,常常让秘书送点钱来。对此,王季范深为不安。有天,毛泽东又派秘书送钱来了。王季范高低不收,说:“主席的用项比我大得多,请把钱带回去,代我谢谢主席。你就说,我的钱够用了。”可秘书不依:“主席知道您手头紧,还吩咐我快点把钱送来呢。季老,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交不了差。”王季范恳切地说:“新中国成立不久,从一个国家来讲要勤俭建国,从  相似文献   

11.
任龙 《廉政瞭望》2010,(10):16-17
毛泽东一生中先后任用过许多秘书,可以说他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在秘书的陪伴下度过的。因而在他的文章、讲话和谈话中,对秘书工作论述最多的是领导人秘书问题,反映了毛泽东的秘书观。  相似文献   

12.
江青与陈伯达相识较早,并且在一起工作过。“文化大革命”初期二人也合作过,但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二人却有了矛盾。后来,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面和心不和的两个毛泽东的秘书早在1939年春天,陈伯达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到了20世纪60年代,陈伯达仍然担任着毛泽东的第一号政治秘书,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作为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于1956年成了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主管毛泽东的生活方面的事。由于二人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上也就自然没有矛盾,在平时,面子上也算和气。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是公认的出主意的高手,早在江西苏区时期,红军里就广为流传:"毛委员有主意。"可以说,正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出主意,能出好主意,才使他在众多的革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党的领袖。毛泽东认为,主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读书治学和世事磨炼。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他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主席的“四不”约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个别亲友去信想通过他找份工作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决不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垮台.” 随后,他定了处理亲友托他办事的“四不”约法.他说: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亲友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的大秘书里,胡乔木的自然生命延续的时间较长,享年80岁。胡乔木在毛泽东时代得到重用,在邓小平时代同样得到重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对胡乔木印象不错,说乔木跟他20年,“总还是一介书生”。这句话颇为传神,也颇为贴切。毛泽东是说胡乔木是一介书生有两点含义:一是说他有灵气;二是说他还老实。毛泽东不仅喜欢有能力的人,也喜欢老实人。毛主席  相似文献   

16.
博览之窗     
陈独秀的秘书 谈陈独秀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任党的总书记时,犯了右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了很大损失。下边是曾任陈独秀秘书的黄玠然对陈独秀的看法: 陈独秀是一个学者,他的学问很渊博,对待问题很认真,不论大事小事从不马虎。他每天接触的人很多,工作非常紧张,但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即使很小的理论问题也不放过。他放东西很有规律,你若动一下,他马上就会问:“谁动过我的东西?”他很勤奋,笔锋很快,一天能够写好几篇文章。他思想非常敏锐,看到哪篇文章有问题,马上就写文章进行反驳。他对政治和革命的热情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17.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一生博览群书,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乃至宗教的经典都有所涉猎。他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1939年1月28日他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急煞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历来主张“中国人民要有骨气”、“有志气”、“有朝气”,还要有“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并提倡在这方面要向鲁迅学习。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也是毛泽东本人形象的生动写照。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和回顾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总是可以感觉到一股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毛泽东的“骨气”思想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不迷信任何权威,敢于斗争的“自立”之气。并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同崇拜真理、相信科学相结合,以独立思考的批判态度,向一切权威和“大人物”挑战,为我们树立了“自立”之气的楷模。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勇往直前的“自强”之气。如果说,破除迷信是毛泽东“骨气”的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勇于承受压力,在大风大浪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则是他“骨气”思  相似文献   

19.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2,(10):48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1965年末,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了《海瑞罢官》的一些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江青等人便要借题发挥。田家英整理记录时,却将这段话删去。他完全懂得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但还是义无反顾。随后,江青等人把“篡改毛主席著作”这一吓人的罪名加在他头上。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职反省”。他沉思了一夜,第二天便以死抗争,此时,年仅4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