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佳声 《党建文汇》2007,(12):45-45
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于1931年在沈阳爆发,随之产生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也被人传唱至今。《松花江上》叙说了1931年沈阳爆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苦难的生活情景。然而,歌曲产生的年代并不是1931年,创作地也不在沈阳。  相似文献   

2.
正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31年4月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纬八路侯家大院刑场,邓恩铭身负镣铐,与其他20多名党员一起,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3.
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及中共河北省委恢复成立50周年前夕,我受《党史博采》编辑部之托,专程拜访了德高望重的孙毅将军。孙毅将军是河北大城县人。他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担任过我军许多  相似文献   

4.
黎辛 《党史博览》2013,(11):42-43
关于秦邦宪(博古)在中共中央负责时的职务,一般著作都说1931年在“临时”政治局“负总责”,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说:“1931年夏,四中全会选举中央委员九人,候补委员七人。  相似文献   

5.
正司马文森(1916-1968),福建泉州市人,原名何应泉,曾用名何章平。其创作颇丰,《风雨桐江》《南洋淘金记》因带有浓郁闽南色彩和异国风情而引人注目。司马文森12岁时曾到菲律宾做工,1931年回国,后参加左联,并从事革命活动。漂泊南洋期间,他饱尝人间冷暖,接触到各个阶层的民众,深深感受到华侨生存的不易,这段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司马文森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革命,他把描写的笔触深入到  相似文献   

6.
人物简介:陆诒(1911-1997),生于江苏省上海县鲁汇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曾就读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学院,1931年8月进上海《新闻报》画刊编辑室实习。历任上海《新闻报》、《大公报》记者,汉口、重庆《新华日报》编委、记者,上海《联合晚报》、《联合日报》编委、记者,香港国际新闻社主任,香港达德学院新闻专修班主任,香港《光明报》主编。他曾访问过国共两党高层人物、高级将领及各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7.
读过《鲁讯全集》的人都知道,第四卷《二心集》中有一篇杂文“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是鲁迅先生盛赞冯庸大学等校学生,集体赴(南)京,冒死请愿,要求抗日,谱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9,(7)
“中央苏区时期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这个问题曾是国际上中共党史关注者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对此讳莫如深,国际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央党校黄少群在1989年第一期《党校论坛》撰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可将二人在中央苏区三年间(1931—1934)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小阶段叙述。第一阶段:周恩来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第2期登载郑超麟口述,黄顺通、刘正英整理的《郑超麟与中共福建“一大”》,文中郑超麟回忆说,当时参加中共福建“一大”的代表中“建瓯来的是杨峻德……杨峻德情况不详,我保留的印象是他很能干,很会说话”。笔者欲在此对杨峻德烈士作一介绍,以纪念杨峻德烈士诞辰100周年。 杨峻德(1900—1931年),原名克宽,福建建瓯吉阳镇人。少年时曾求学私塾,1914年转入梨山  相似文献   

10.
马识途——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马识途(公元1915年—),原名马千木,曾用名马千禾,笔名马质夫、马烈夫,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现属重庆市),当代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作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等。马千木的青年时代是在外敌入侵、抗日救亡的怒潮中度过的。1931年,他怀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境,负  相似文献   

11.
刘谦初(1897—1931),山东省平度县人,是毛主席的长媳刘思齐的父亲。1929年4月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31年4月5日,他和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被敌人杀害。刘谦初生命虽然短暂,却以其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在追述了刘伯承的革命生涯后说:“我认识伯承,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  相似文献   

14.
陈尚友被监禁大牢,又是张贞第二次救了他!1931年11月,张贞赴南京出席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他提出“建设嵩屿为商埠”的提案。孙中山《建国方略》规划厦门港时提出:“吾意须于此港面之西方(注:即嵩屿,时归漳属海澄县辖)建新式商埠,以为江西、福建南部丰富矿区之一出口。”张贞根据《方略》所示建议嵩屿设商埠,打算开发  相似文献   

15.
1931年秋,金敬迈出生在武汉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武汉解放时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初期,一个高中生在部队里可是个大秀才,因此,他被分配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先演戏,后当编剧。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写过不少剧本,但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还是那本《欧阳海之歌》。 一位舍身救火车的 英雄险些成为事 故的肇事者  相似文献   

16.
陈昌浩(1906—1967),湖北汉阳人,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9月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是当年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12月陈昌浩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委员。1931年4月他奉命到鄂豫皖苏区后,任中共鄂豫皖分局委员兼共青团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1931年9月至1937年3月,他先后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  相似文献   

17.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写于1931年至1932年,它是茅盾思想和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空前的优秀长篇巨著。《子夜》的创作与成功,瞿秋白在其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正是在他的热心建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月中旬,哈尔滨《国际协报》、沈阳《东三省民报》和北平《晨报》相继刊登了一条重要新闻,声称博克图驻军破获了一起共产党“煽动兵暴”的案件,“主犯王文成等五人被枪决。”这里所说的“王文成”,即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韩源波同志。关于他的被捕牺牲,多年来大都根据报上报道,认为他是去博克图发动兵变,由于机密泄露而被捕牺牲。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必须从历史的真实情况谈起。  相似文献   

19.
《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发行。1931年12月至1935年1月,邓小平担任《红星报》的主编。  相似文献   

20.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对宗教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具体的规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其宗教政策列入《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法律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