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红都”的陕西省志丹县,近年来按照“总体规划、配套实施、超前设计、一步到位”的思路,全力实施“龙头牵引、开放带动”战略,使这个曾经荒僻的塞北小县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集山区、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水、电、通讯、道路和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山外农用品又运不进来。路是制约志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肠梗阻”。然而,在这山大沟深的地理条件下要修好一条公路谈何容易! 志丹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冒酷暑、战严…  相似文献   

2.
山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考○张知禄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在分析和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必须充分重视山区经济实行两个根本转变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一、山区...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4)
山区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也是对其价值观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驱动是研究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发生嬗变的标志。在"做城市人"、"成为有钱人"、"渴望被接纳"等心理驱动下,山区农民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政府对山区农民的心理驱动应在教育培训、身份认定、提供生活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瞭望哨     
《瞭望》1983,(1)
功臣?祸首? 文喜 安徽霍山县一户农民,和用山区资源,经过当地供销社许可,自编或组织他人编织矿笆,卖给淮南煤矿;把当地烧不完、用不着的树根、大柴等收集起来,卖给合肥钢铁厂;到外地收购茶籽,以平价或低于当地国家销售价卖给本队社员。他以善于经营而致富,对打开流通  相似文献   

5.
山区农民"出行难"是"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对山区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向山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弊端.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是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只有努力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在行政理念、公共财政和服务内容上充分体现对山区农民的服务性,这样才能逐步弥补政府对山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供给不足,最终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应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共宁强县委副书记张文斌没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就不可能有农民的小康。十五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农民是市场经济的最先受益者,农民只有进入市场,驾驭市场,才能致富奔小康。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由计划...  相似文献   

7.
报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某山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有一位农民想在全村露露富,买回来一台电冰箱,可是山区经常停电,无法使用,只好当了碗柜.这种消费选择偏差,很值得我们对当前消费增长状况,消费结构进行认真的反思.居民当前消费选择偏差集中表现为消费膨胀:第一,供不应求.社会商品的零售货源与社会商品购买力之间,供给与需求的缺口,逐年扩大.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热,一  相似文献   

8.
许封 《瞭望》2004,(28)
贵刊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税费改革长期关注,我们知道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农民的负担水平依然偏高,配套改革相对滞后,减负的基础还不牢固,所以必须着力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化农村税费  相似文献   

9.
反馈     
《瞭望》2006,(41)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我是河南省偃师市的一名农民。最近得知贵刊发表了关于环保的文章,所以也想借此表达一些我个人对农村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想法。我们地区在1995年前后,由于化工厂挖废水渗坑来处理废水,导致我们村一口深井井水变色、异味。从那时起,我们这些村民才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后来,我们当地的环保局来我村进行了治理,情况得到了改善。眼下,造成“消极环保”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就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畅通的让群众来揭发破坏环保行为的途径。我不愿意看到我们村的土地被污染,更不愿意看到别处的土地被污染。因此,我希望能够借助贵刊向有关部门呼吁,请重视我们农村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阳行(上)     
84岁高龄的费孝通教授在继续“行行重行行”…….他从山区踏上了中原大地,对如何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和思考……而信阳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公司加农户”的做法.此行,使他看到了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很巧,本刊在8月15日出版的33期上曾刊登了江苏省引导农民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农民也简称它为“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农户”.看来,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不仅是沿海地区引导农民走上市场的可行之路,也是贫困地区走上富裕的可行之路.其中是否有共同规律可循,尚待实际工作者的进一步创造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费孝通教授的《信阳行》将在这方面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1,(52)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后,第一位的是对政府运 作方式的挑战。对于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的干部来讲,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更深,统揽一切、包揽一切、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些方面问题,首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看到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干部的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有的放矢地解决。 像吕梁这样的贫困山区不适应“入世”需要的干部工作作风,突出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偏重于向上要,轻视或不懂得找市场。多年来,党和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要过几年紧日子”的口号,使国人受到震动。笔者表示完全拥护。然而,拥护之余,难免又生出一番担心:过紧日子会不会是下过上不过、苦下不苦上呢? 产生这种担心情绪自感有点儿根据。时下在我们社会中,确实存在着下面过紧日子而上面却过阔日子的现象,尽管这并不是很多。譬如,有的山区农民还蜗居在夏不蔽日、冬不保暖的破窑洞和  相似文献   

13.
刘亢 《瞭望》1990,(40)
几年前,当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刘珮瑛辗转在四川省万源县考察时,大巴山区农民那菜色的脸庞,一家人因衣不遮体而白天蜷缩在土屋的情景,曾屡屡刺痛着她的心。 作为一名教授,她知道同情和叹息并不能帮助山区农民挺起被贫困压弯了的脊梁。科技,只有靠这汇集着人类智慧的灵光才能拂去穷困带来的黑暗。刘珮瑛考察完大巴山地形、气候及土壤后,决心在这儿推广她的魔芋种植技术,使山区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魔芋在我国历来未曾受过重视和研究,一直处在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但愈来愈多的信息表明,魔芋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轻工和化工。它富含葡甘聚  相似文献   

14.
钟海霞 《学理论》2014,(1):175-17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看到了农民的巨大潜力,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农民的不足,存在阶级局限性和软弱型性。他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并极力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宣传农民、团结农民,最终领导农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8,(11)
农民盼望实行合作医疗编辑同志:我长期在农村搞供电工作,经常看到农民生病没钱看,或者为看病倾家荡产的惨状。经常听到农民们盼着实行合作医疗的呼声。前不久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请你帮咱写个信,告诉上级政府,眼下我们农民最发愁的已不是衣食住...  相似文献   

16.
王新华  胡枢 《学理论》2012,(27):75-76,110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认真总结五年来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索新农 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对我们加快边疆民族山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看到,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在九十年代,农业要上新台阶,还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同于六十年代初的社教运动,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  相似文献   

18.
拍摄《长征·世纪丰碑》时,常萦绕着我脑海的是高更那句话──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是拍摄长征内容和过程本身给我提出的命题,并给了我许多类似的体验和启示。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我们的工作历程中去。沿着红军长征路线,百分之八十时间,我们在各山区里转。我们穿过郁郁葱葱的四);I大巴山之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同样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但这里很少泥土,路面因石头塌方时常改道。山坡全是石砾,草木不生,方圆几百里一片荒凉n偶尔能看到一些小村落,也是泥巴的房子,令人惊讶的是,屋顶上却有不少电视卫星天线。…  相似文献   

19.
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如何变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短短十年内实现全省绿化、全省脱贫的浙江经验告诉我们:用经营的思路、全新的机制让不动的山地“转”起来,让在利益驱动下的植树造林人多起来,只增不减、生生不息的果实山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林泉美景就会年复一年的为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 十年树木 江南重现歌山画水 江南自古以山青水秀著称。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农村与其他地方一样,就业门路狭窄的山区农民为了致富而大量砍伐树木、破坏山林的现象不断,一些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穆青  周原 《瞭望》1984,(38)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陆续刊登穆青和周原同志写的一组烟台农村散记。读者可以从稿件反映的沸腾生活中,看到我们光辉灿烂的希望;从农民兄弟前进的脚步声中,听到时代的声音。这组稿子用不多的笔墨,勾画出今日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看了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