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水之深浅,搞明游戏规则,将大脑调整到"官场时刻",让自己迅速完成"官场化",在"混官场"时做到游刃有余中国是一个泛政治化的国度,无论是官场中人,还是场外看客,对官场惯例大都熟稔。其中的缘由在于官场惯例的历史由来已久。进入官场的人,第一必修课似乎不是思忖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是摸清  相似文献   

2.
张锡恩 《人民论坛》2012,(21):40-41
官员的职能权限没有严格的规制,也就是制度不完善或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这种制度环境风险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官场潜在风险如何应对《人民论坛》2010年4月(下)推出"特别策划"《当官也高危》,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当官高危"成为媒体热词。当期策划深入探讨了官员面对的显性的权力风险等,实际上,人在官场,除面临显性风险外,更多的是潜在风险。新媒体时代,官场潜在风险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每位官员必须直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4.
送礼文化与官场结合,已存在异化的现象,严重地腐蚀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如何遏制官场“礼”文化的泛滥,不少官员认为还是要以制度管人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当代广西》2014,(24):59-59
正"收礼罪",即"收受礼金罪"。这一罪名很可能成为刑法修正案中的新犯罪条款。官员收礼,实际上就是变相受贿。早在西汉时,中国官场已严禁官员收礼;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收礼罪"。汉代官员调动时禁收下级礼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时期,官场"禁令"尤重反腐。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刘启继位的当年(公元前156年)便出台了多项官场禁令,除禁公款吃喝、禁行受贿等反腐措施外,还对官员任免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7.
邓聿文 《当代广西》2008,(17):22-22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相似文献   

8.
南庄 《今日广西》2007,(8):62-63
名目繁多迎来送往,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痼疾,这是诸多官员的无奈之举,更是众多官员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9.
<正>腐败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官场边腐边升的现象更是毒化了政治生态,客观上导致了"官场逆淘汰"。治理与防范腐败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表明,与腐败作斗争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反腐败的根本措施是制度建设,即建设现代国家廉政体系。中国特色国家廉政体  相似文献   

10.
南庄 《小康》2007,(1):68-69
名目繁多的迎来送往已成为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一大痼疾.这是诸多官员的无奈之举.更是众多官员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没有职业风险意识。不要当领导干部:以为当了领导干部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为所欲为.就是危险的开始。这并不是说官场就多么凶险复杂,官场进不得。事实上,官场复杂不复杂。取决于你自己:你简单,官场就简单;你复杂,官场就复杂。办法就是四个字——管好自己。  相似文献   

12.
官场文化与官油子的产生与发展互为因果,特定的官场文化催生了官油子,官油子又强化了特定的官场文化。什么样的官场文化下会适宜并助长官油子的生存和发展呢?纵览历史和现实,如果把产生官油子的官场文化称之为官油子文化的话,它大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14.
官场故事是古今中外的永恒主题.也是观察一个国家或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历史上,与官场有关的或磊落或阴暗的传说数不胜数.后人亦总结出了众多的官场定律。本文所选取的却是三个另类的官场故事,期望能以史为鉴.对今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李秀江 《小康》2010,(2):64-66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这些案件暴露出官场中权钱、权色、裙带等政治生态环境中盘根错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东 《小康》2010,(9):9-9
曾挂职担任湖南临湘副市长的姜宗福在采访中爆出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潜规则”这玩艺儿,其实并非官场独有的专利,而这恐怕不过是诸多“官场潜规则”中无伤大雅的冰山一角罢了。  相似文献   

17.
新书信息     
《小康》2011,(9):101
《拍手笑沙鸥》王跃文江苏文艺出版社定价:32.00元作为"官场小说第一人",王跃文写起散文杂论,很多题目还是与官场有关。该书有典型的王式幽默,解读社会现实、官场生态,妙说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说过中国官场多演员,而官场中人表演最出色的又数贪官,他们能将假话说得跟真话一样富有感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受贿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主持修建的高铁有段时间事故不断,最近他托人带话给自己的女儿,嘱咐她"千万不要从政"。显然,刘志军认为是现在的官场环境害了他。被人讥称为"许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贪腐金额过亿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则觉得自己的垮台是因为朋友不仗义。他在忏悔书中说:"我总以为朋友靠得  相似文献   

19.
官场高危岗位,在古代官场用语中可以叫做肥缺,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专指旧时收入(主要是非法收入)多的空额官职。我们今天说的官场高危岗位,当然是指占据了空额肥缺并  相似文献   

20.
扭曲的官场现状引发官员低调人民论坛: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发现,近92%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干部低调,您认为干部低调的原因有哪些?张希贤:干部低调可以说有五个方面原因。第一,晋升无门的干部会选择低调。在官场上,相当一部分干部晋升无门,本来工作干得不错,有很好的晋升希望,但总会被上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