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的诉说     
柳萌 《民主》2005,(3):43-44
非常感谢老友邵燕祥兄,寄来他的新书《闯世纪》。在溽热难捱的日子里,他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只要不做非做不可的家务,我就躺在床上静心地读,感觉上因愉快而清爽。出于多年做出版工作的习惯,读完随便翻看书籍装帧,关于作者出版的图书介绍,忽然感动了我更触动了我。  相似文献   

2.
包松娅 《民主》2009,(11):24-25
西子湖畔,烟柳画桥。10月30日至11月2日,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大陆医学界近两百位专家学者来到杭州,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暨首届海峡两岸医学文化与医学发展论坛的各项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3.
晨星 《瞭望》1991,(45)
秋天真是收获的季节。9、10月间,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相继在京举行新书出版新闻发布会或首发式。本人素与文化出版界交往较少,却也有幸应邀参加了几次这类的会。每次会往往都可得到一本或几本书,读书人自是欢喜,但对那些会却不容易留下什么印象。日前我又参加了一次新书出版座谈会,不仅得到几本好书,而且那会也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便是10月12日上午在人大会堂举行的《名人书信集》丛书出版座谈会。这会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召集的。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新闻社和台湾《世界论坛报》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统一论坛”研讨会,于十月十八日、十九日在香港举行。国台办新闻局局长张铭清、中新社社长郭瑞、副社长周秉德、台湾《世界论坛报》创办人段宏俊、董事长陈白淮等,及来自祖国大陆十名学者、八名台湾学者和一名香港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1995年12月20日晚,从香港太平码头鱼贯而出的12名沈阳中学生及其领队与早已在此等候的香港同胞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香港大浦的杰出公民迎接参加“沈阳——香港中学生冬令营”的沈阳市中学生代表团的一个热烈场面。为了增进沈阳与香港中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以沈阳市侨办副主任张宁为团长,由沈阳二中和沈阳三十一中学生组成的沈阳市中学生代表团一行20人应邀赴港参加了冬令营活动。通过在香港5天的参观访问、联谊交流,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加深了对香港的了解,增进了两地中学生的交流与友谊。  相似文献   

6.
机遇之门轻轻打开 1994年11月的一个晚上,徐思众接到了台湾著名珠算专家蔡景裕先生从马来西亚打来的长途电话:"徐老师,祝贺你啊!你的新书在马来西亚出版了."他听了有点糊涂,说,"我没出书啊."电话早传来笑声:"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还对我保密吗?那怎么这里到处都是你的<中国心算大全>啊?当地许多珠心算教育机构都在用这本书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采访了刚刚参加完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就美国总统大选对台湾的影响,以及两岸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对话。有很多"台独"分裂主义者认为,万一台湾有问题,美国一定会出兵来帮忙台湾,但是我们知道,那是很幼稚的一个想法,尤其像特朗普上台之后,我觉得在这一方面他是不会管我们的。我觉得对台湾某一部分人来  相似文献   

8.
妍丁 《侨园》1996,(Z1)
1996年12月18日,一本叫做《董建华——从船王之子到政坛新星》的新书摆上了北京街头的书摊。由时事出版社推出的这部新书之所以特别地引起传媒的注意,是因为早在一周前,海内外众所瞩目的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诞生了。 1996年12月11日。在维多利亚湾的香港会展中心,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这里投票。董建华以400票中的320票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另两名候选人杨铁梁、吴光正,成为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相似文献   

9.
论香港回归后的稳定与繁荣崔华华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把香港治理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是香港人民的期望,更是祖国人民的期望。这一目标的达到,不仅关系到香港的自身发展和内地的现代化建设,还将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影响。展望香港未来,我...  相似文献   

10.
初访台湾     
卢志民 《侨园》2005,(4):29
去宝岛台湾看一下,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她是中国的领土,曾经有过“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受民间交往的推动和国亲两党团大陆“破冰之旅”的影响,台湾当局限制两岸同胞往来的“绳结”似乎有些松动。我们拿到了出访台湾的签证。夏日炎炎,我们一行10人,踏上了初访台湾之旅。我们从长春乘机到香港,由香港转机到“第三国”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停留一天之后,又从马尼拉回到香港,再转乘香港到台湾的航班,最后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台湾至今未对大陆开放,大陆公民去台湾,必须经过所谓的“第三国”。初始航程的蜿蜒曲折,不过是台湾当局为推行“台独”路线玩弄的“政治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11.
杜擂升 《团结》2008,(1):58-60
“一国两制”方案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与挑战。这是由于台湾问题较之于香港问题更加复杂。“一国两制”方针本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应用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当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和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时候,如何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同台湾社会的具体现实相结合以及寻找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突破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11月9日台湾当局正式开放内地公民赴台湾探病、奔丧以来,已有数百名内地公民先后赴台,目前还有数以千计的内地公民正在申请。已经获准赴台湾探病、奔丧的内地公民,怎样办理赴台湾的旅行手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这是许多申请赴台的内地公民所关注的问题。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深圳口岸中国旅行社。这家旅行社助理总经理庄锦生先生和新成立的内地公民赴台湾业务部经理纪巧香女士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庄锦生对记者说,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深圳口岸中国旅行社就开始了协助内地公民办理经香港赴台湾旅行的业务。到今年3月14日止,这家旅行社已协助200多位内地公民办理经香港赴台湾的旅行手续。他说,根据今年初我有关部门召开的一次会议确定,今  相似文献   

13.
强亦忠 《民主》2007,(7):38-39
1月13日,时进中午,刘振夏打来电话,说是要给我送书,而且坚持要亲自来送,这使我既喜出望外,又于心不安。早就听说他在写一本自传性质的书,也听到这本书去夏在台湾和香港发行了繁体字版,引起了轰动的消息,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现在终于拿到了三联版的这本名为《情画未了》的书,自然是先睹为快,于是几乎是一口气就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来到日本后参加的第一次座谈会,也是令我难忘的一次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新任日中平和友好会关西支部支部长花原明雄先生以外,都是在中国参加过解放战争。以及帮助过建设人民空军的友人。最使我感动的,是年已81岁的日中平和友好会会长林弥一郎先生,他特地从很远的大阪府的郊区藤井寺市住宅赶来参加座  相似文献   

15.
奔向新中国     
马元 《民主》1999,(10)
1949年4~5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全家还生活在台湾高雄。我父亲马龙翔在高雄铝厂当工程师,我在小学读书。那时我的祖父马叙伦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已经到了北京,正在参加人民政协,筹建新中国,他本人也准备参加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他不止一次写信告诫父亲: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你要设法离开台湾,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祖父的召唤、新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44)
在香港后过渡期里,英方在作出一连串不与中方合作的举动中,最近又挑起了一起严重政治事件——公然置中方的多次交涉于不顾,批准在香港的台湾势力租用市政局所属的文化中心搞所谓的“双十节”庆祝活动。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港英当局一直都不允许台湾势力在香港搞公开的政治活动,为什么现在却一反常态,人们不禁要问,港英当局究竟意欲何为? 反常的举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是最早予以承认的国家之一。中国同英国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英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17.
杨华 《瞭望》1997,(27)
台湾各界密切关注香港回归●杨华今年7月1日,遭受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祖国了。台湾岛内各个阶层的人士出于各自利益关系的考虑,密切关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台湾当局:无可奈何花落去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  相似文献   

18.
《瞭望》周刊编辑部: 贵刊第三十五期文化专栏里发表了《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访香港歌手张明敏》这篇文章,介绍了张明敏先生最近在北京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以及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举行义演所表现的爱国热情。自从张先生参加今年春节联欢会的演出,他已经成为一位颇受国内观众注目的歌手,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这支歌也已广为传唱。贵刊向读者介绍张明敏先生及其歌唱艺术,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9,(11)
历史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世纪之交的今天,要将一个什么样的两岸关系带进新世纪,是值得海峡两岸每一个中国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随着香港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践并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紧接着今年底澳门也要回归祖国,台湾问题就更没有任何理由再无限期拖延下去了。怀着历史的紧迫感,几位在京参加“两会”的台胞代表、委员,向本刊记者抒发了他们期望祖国尽快统一的情怀。郑励志台湾台北人,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他说: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回归在即,解决台湾问题日益突出地摆…  相似文献   

20.
难忘宝岛情     
1989年我23岁的时候,奉派到台湾为金利来公司做市场开辟工作,干了大约一年左右。我从14岁开始离开香港,留学新加坡及英国前后约八年,刚刚回到父亲的公司,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处理公司业务,确实压力不小。但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台湾,我遇见了不少好朋友,同这些朋友的交往,虽然都是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