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法治与法制是有区别的。首先,法治与法制的含义不同。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法律制度的总称,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一般是指依照法律管理国家和一种治国方略。而作为治国方略,社会事务,是一种治国方略。而作为治国方略,法治就不仅仅是“依法治国”的意思,而且包含有用以治国的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或理想的意思,如“公正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科学成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是经受住历史实践检验的治理国家与社会的真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华传统治国方略的六种科学成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必须对中华传统治国方略中的科学成分进行提取、升华、创新与越超,将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3,(3):42-43
顾功耘在《法学》2013年第1期载文《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认为,应使宪法法律能够在治国理政中发挥应有的效能。首先,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律法至上,究竟谁至上?唯有坚持充法法律至上,才是正确选择。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法律至上,是指治国理政的行为准则和纠纷裁判的依据和标准问题,已经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置于其中。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如果没有内化为宪法法律规范的话,并不能直接作为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的两个基本条件□康子明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上的重大转变。实现这种转变,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旧的领导观念和形成新的领导体制。第一个条件:领导观念更新。领导观念是领导行为的前提和先导。要实现治国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治国的观念,牢固树立三个“权威”: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党的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用意在于全面地把发展民主政治、健全法制和社会体制创新、道德风尚建设结合起来,为发展生产力创造体制前提、程序规则和提供精神动力,这既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毫无疑问,这一治国方略的新发展,首先是基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实践的,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此外,这一治国方略的新发展,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对我国几千年来古代社会治国方略的扬弃和超越。因…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不久前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思想,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内涵。在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推进治国方略的手段,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发挥作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也无法准确理解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精神实质。一、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 首先,在我国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们忽略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第一,人大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关。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实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大参与国家的治理。国家治理的好坏,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也是人大的事情。现代的国家治理跟古代国家治理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个民意代表机关参与,古代是没有的,古代就是政府治理国家。现在的国家治理,是分享的制度,由人民和政府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治国方略邓小平的治国方略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宝库。其基本框架可以用立国、富国、强国、稳国八个字加以概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邓小平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概括,建国后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以此作为治理国家始终必须进循的根本准则和保持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这是他在无产阶级治国史上伟大的历史贡献。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富国之道。邓小平认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体现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符合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理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既有着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又为法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执政党通过道德建设,改善和巩固执政地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喻中 《思想战线》2022,48(1):91
在佛教盛行、道教兴旺的唐代,韩愈立足于捍卫儒家圣人之道,开辟了一个纲领性的法理命题:依道治国。就像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把法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一样,依道治国是把道作为国家治理的依据。根据韩愈的叙述,作为治国依据的道是儒家圣人之道,与老子之道具有本质的差异。儒家圣人之道的实体内容是仁义,具体体现为礼乐刑政。仁义是道之端,礼乐刑政是道之末。通过“求端讯末”,韩愈建构了一个赖以载道、据以治国的规范体系。从思想渊源来看,依道治国命题在内容上主要承袭了孟子的思想,在方法上吸收了禅宗的“教外别传”观念。从思想影响来看,韩愈的依道治国命题构成了“宋学”或“道学”的先导,为宋代的“四书”编纂提供了思想铺垫,构成了中国法理学史在汉宋之间的一个关键性纽结。  相似文献   

12.
《创造》1994,(1)
邓小平的治国新思维一、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治国新思维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首先,邓小平同志是把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作为首要的奋斗目标。他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两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对我国当前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稳定治国的思想和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这一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对自觉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稳定治国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稳定治国的思想和理论,这对我们十多年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推动治国理政活动科学化的现实需要。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要避免碎片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习近平全部理论活动都是围绕"势"、"道"、"术"来展开的,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势"、"道"、"术"的把握上,治国理政之"势"、治国理政之"道"、治国理政之"术"的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中”或“礼”不仅是先秦儒家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刑事政策的指导原则。先秦儒家在司法方面也体现了“中”的价值取向,强调司法公正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司法公正是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保障。儒家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治国方略追求的最高目标即社会和谐。儒家的治国之道追求的是社会和谐,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效防治犯罪。在犯罪的防治对策上,儒家并不主张单纯诉诸法律手段,而是强调运用经济、政治、道德等多种手段来防治犯罪。  相似文献   

17.
杨正泉 《人权》2006,(3):5-7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其纳入国家的治国方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摆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反映出中国党和政府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把握能力,导致治国理念、治国方略的深刻变化,这对中国人权建设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均已形成了自己的治国理论。然而,他们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似乎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研究,对我们在21世纪更好地把中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三代核心领导人的治国理论体系是庞大的,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一篇文章不可能对其整个体系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因此,本文只就其治国理论在政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的变化及其意义作些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理论和治国经验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是对 90年代以来新形势下治国实践的科学总结。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坚持法制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卫建友 《前进》2001,(9):24-2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科学的治国方略。学习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构筑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官”,治“官”先治腐,治腐先修德,应当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工作思路。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