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弱势群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对弱势群体作了界定。然后以社会契约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弱势群体保护的价值和伦理基础,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弱势群体考量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即根据罗尔斯的两个先后适用的正义原则,制定有利于激发弱势群体潜能的公共政策和制定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普通本科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已有不少的报道和成果,但对警察院校学生体质现状研究鲜有涉及,为准确认识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特以2013年福建警察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数据和评判指标为例,采用SPSS19.0 for Window的数据统计功能,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项指标,按公安、司法本科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性别、年级分别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福建警察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公安、司法本科专业学生和普通本科专业学生三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心理关怀的德育模式对于处在道德危险和心理疾病边缘的孩子们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往往在心理、道德、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心理关怀对学生弱势群体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主动改善师生关系,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影响到社会公正和国家稳定的大局,当前中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主要原因来自于其自身的经济,政治资源的匮乏。通过对弱势群体的产生入手,对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寻找问题的根源,并以社会正义为价值导向提出若干解决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若干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健康情商的培养,家庭教育下的成长背景与大学生活环境发生冲突,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适应环境能力差、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缺乏等问题,甚至产生如沉迷网络、学业亮红灯、偷盗、自杀等严重后果。具有上述问题的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一般称其为"弱势群体"。笔者通过分析容易导致"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家庭成长背景和大学生活环境,并结合作者工作经验提出对此社会问题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要求,对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乡村青少年人口较集中的兴隆台学校11-15岁的少年共200人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检测,并进行现状描述性分析。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总结出沈阳市锡伯族乡村少年儿童体质特点,提出改进锡伯族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心理关怀的德育模式对于处在道德危险和心理疾病边缘的孩子们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往往在心理、道德、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心理关怀对学生弱势群体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主动改善师生关系,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整个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业已成为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究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文章首先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指出弱势群体在司法活动中的不利处境。其次分析了司法保护的特征以及加强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必要性。再次论证了弱势群体司法保护乏力的根源及危害。最后提出了加强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是由于相关制度性安排而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只是规模和程度不同。在社会的转型期,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弱势群体的状况可能会更为严重。本文从转型期社会一系列特点出发,研究社会的转型是如何影响了弱势群体的,从而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网络环境加剧了现行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地位不平等的状况,但并没有改变“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的社会依据。文章以弱势群体中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为视角,就网络环境下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足与完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医理论探讨体质与焦虑存在的相关关系,通过体质强弱对照组说明体质强对焦虑有很大抵制性,要想获得强壮的体质,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多参加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2.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13.
宪法伦理学是在宪法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点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分析宪法伦理学的使命和学科特点,列举了宪法伦理学的主要范畴与研究方法,旨在阐述宪法伦理学的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我国政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现阶段政法人才所面临的体能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政法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具备特殊的高新专业科学理论与技术,还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体能.  相似文献   

15.
宪法学教材建设是宪法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初入法学之门的学习者来说,宪法学教材作为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其最直观地了解宪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规范与宪法制度的媒介。选取我国不同时期在宪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两本适用于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有代表性的教材为样本,分析我国宪法学教材在宪法学体系的构建、宪法概念的界定、宪法的静态与动态研究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探讨宪法学教材建设与宪法学研究二考的关系在于,宪法学教材反映宪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宪法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会反映在教材之中。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解释对于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宪法解释研究,应从理论体系的研究转向制度层面的实施,在尊重宪法文本权威的前提下,在维护现有宪政体制稳定性的基础上,运用宪法解释的方法来推动中国的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困扰民间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民间法的效力来源是什么?诚如我们所知,国家法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那么民间法呢?民间法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是什么?当然探讨这一问题的方法可能有许多,但以民间惩罚为视角对其予以阐释和说明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进路.虽然民间惩罚主要是立基于乡土社会这一特定环境的基础上说明的,但其对民间法有效的规制,对于完善国家法的保障机制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宪法权威的树立,在于宪法能够对政治实践具有现实的规范和控制能力,对违宪行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量。近代以来的宛政实践表明.设置一套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制度是确保宪法具有足够威慑力从而树立宪法应有权威,并进而实现宪法价值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世界各国从本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政实践需要出发建立了宪法监督机制。鉴于我国目前由于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的缺失而导致的宪法监督成效不大的问题。建立一个一元多轨的宪法监督机制应该是我国目前较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走进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契约自由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而法治文明的近代转型逐步实现了宪政之理想。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仍处于相对薄弱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就是尚未建立起自足的中国宪法学。因此,中国宪法学研究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宪法学研究所承载的使命在当下应当主要为宪法学品格的自足独立、宪法学研究的文本回归与宪法的实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