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27年6月27日,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不到两个月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由陆军、海军、外务三相和驻华公使、驻奉天总领事、关东军司令官和关东厅长官等30余人参加的所谓“东方会议”,密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州国。会议历时10天,未取得一致意见。8月l6日,又在我国东北召开“大连会议”,进一步讨论侵华政策,制定出“对华政策纲领”八条,提出所谓“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积极方针”,并把这一方针作为日本的最高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的日本社会,不论是政治结构还是政治意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小泽一郎提出了日本应成为“正常国家”的主张。所谓“正常国家”的话语前提就是押“日本目前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日本的外交、安全战略与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近10年来有关防卫政策的变化,更牵扯到重新立法和修宪问题。这一系列的变化给日本社会乃至亚洲邻国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一、日本人“国家意识”的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无权力国家”日本制定了一部“和平宪法”。该宪法自194…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日本2006年10月号《中国研究月报》,作者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中国外交研究。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一条线”战略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将对外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结合的“两轮政策”,这成为改革开放构想的萌芽,也是中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因版面所限,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4.
据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收藏的史料记载: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讨 论对华政策,在11天的会议中,裕仁天皇 两次“垂询”。次年7月24日,日本首相田 中义一,将东方会议上分发的文件,包括讨 论记录,整理后呈送裕仁天皇。与此同时, 台湾苗栗人蔡智堪赴日本,在张学良派驻 东京的办事处做搜集情报的工作。1929年 6月,张学良指示东京办事处探听日本东 方会议内幕,蔡智堪以补册工人的身份,进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收回战前被德国攫取的山东主权的合理要求。而由帝国主义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不仅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还蛮横地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无偿转让给日本,这种无视中国主权的做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6.
李梅 《党课》2007,(11):82-85
2007年8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召开驻外使节会议,就外交政策发表讲话。这是自5月17日入主爱丽舍宫以来,萨科齐首次系统阐述其外交政策。从欧洲一体化到伊拉克战争,从法美关系到非洲问题,萨科齐的讲话显示了法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的意愿,也体现了其崭新的外交理念与风格。希拉克时代,法国外交特点十分鲜明,即强调多极世界与多元文明,重视欧洲,疏远美国,反对伊拉克战争。而萨科齐上台短短几个月内就颠覆了前任的外交框架,对具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让法国外交步人了“萨科齐时代”。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昆明召开了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现将会议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对东方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是会议讨论的重点。有学者认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政治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官僚制度和政治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纪事》笼统以“三条件宣言”已有上层统战精神为依据,指认东方军以十九路军为对手入闽作战是决策错误,为共产国际辩护,归责毛泽东等统战诸说均难成立。“三条件宣言”仍属下层统战路线,是中共争取士兵、民众,调整宣传策略的产物。其上层统战价值是因应形势变化,依据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获得同盟者策略调适、补充的结果。闽变时期,有两种理解。一是同“国民党军阀”“外交”,在军事、经济上获得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实际利益。二是同“反动营垒中真正爱国的分子”抗日统战。前者当时尚属共识,亦有实践。后者是张闻天的主张,真正体现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贡献。东方军入闽作战决策时,深具国民党色彩的十九路军首次上门谈判,远东局及中共均很谨慎。东方军回师江西前,已推动同十九路军“外交”。复盘全过程,是先打后谈。共产国际当时亦有肯定。《中国纪事》统战诸说是基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的事后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小海 《世纪桥》2009,(15):22-23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虽然由于客观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和重点,某些时期甚至有所偏离,但是和平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贯特征。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它既是民族特性的使然,也是领导人在内外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单位和体系两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和平外交”取向的根源,并展望今后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多国丽 《廉政瞭望》2013,(24):54-55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非常重视外交工作,不仅与大国总统、总理密集互访,还专门就周边外交召开高规格会议。不过,人们对外交官的“修炼”、赴任、升迁、日常生活,仍然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擅长的领域,在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安保"与"综合安保",以及争当"政治大国"等方面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危机时代,尤其是菅直人内阁执政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新挑战与国际形势新变化,日本经济外交进行了又一次战略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经济外交工作,但侧重于"以经济促外交".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我国政府需要对经济外交政策的侧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在继续巩固"以经济促外交"的同时,大力实施"以外交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20):58-58
欧盟领导人日前召开特别峰会,选举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为新一届欧洲理事会主席,同时任命意大利外交部长费代丽卡·莫盖里尼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理事会主席及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均根据《里斯本条约》所设立,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按照欧盟条约,欧洲理事会主席经欧盟首脑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半,可连任一次;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由欧洲理事会任命,并得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同意,任期为五年。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陷入冷战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实施“封锁”、“禁运”,东西方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促进东西方经济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由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和进步人士发起,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新中国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极大地拓展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一、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的发起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是由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倡议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在1951年2月柏林会议上决定,应在苏联举行…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在"四·一二"政变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与原来的观点大不相同的新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尤为引人注目:一是认为日本的"币原外交"在促成"四·一二"政变中起主导作用,否定了虞洽卿"衔英美日帝国主义使命"到南昌拉拢蒋介石"反共灭共"的传统说法.这种看法认为,当中国大革命危及帝国主义在华南的统治时,英美日等列强企图扼杀这场革命.但由于列强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7日至9日,“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学者会聚一堂,集中梳理了中日战争时期国际关系的脉胳,并就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角力进行深入探讨。本刊执行主编特别采访了本次会议的轮值主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章百家先生。  相似文献   

16.
孙金伟 《理论学刊》2006,3(4):32-3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从反对日本侵略和外来干涉,争取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胜利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在与美苏交往过程中,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对外政策,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虽然,这一时期中共外交只是“半独立的外交”,与美苏的接触范围还局限于民间和政党,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历史经验。一独立自主是中共在处理对美苏关系中坚持的基本立场。中共之所以特别强调独立自主,这是深刻总结中国外交和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在如何对待外国问题上,存在着“排外”和“惧外”两种错误倾向。正是这两种错误倾…  相似文献   

17.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25):9-9
日本首相更换频繁严重影响外交经济 自2006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下台之后,日本每年都在更换首相,在8月30日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支持的野田佳彦则是第6个。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多变政府”显得尤为突出。美国评级公司称,频繁更换首相“妨碍政策执行的一贯性”是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的原因之一。(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8.
196 3年 6月 1 4日 ,中共中央在复信苏共中央时 ,提出了关于世界革命思想的“二十五条” ,标志着中苏论战进入了反帝、反修的“两面开弓”阶段 ;1 972年 2月 2 1日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解冻 ,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放弃“两面开弓”的政策。1 96 3- 1 972年十年中 ,中国外交处于 5 0年代“一边倒”和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政策之间 ,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外交为“世界革命”服务 ,实际主要表现为“两面开弓”。一、“两面开弓”政策的研究成果刘山、薛君在《中国外交新论》中认为 ,进入 2 0世纪 6 0年代后 ,苏联在控制中国的企图遭到抵制 ,进…  相似文献   

19.
速览·国际     
美国在亚洲密集展开“平衡中国外交” 7月10日-1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越南,这是她就任美国国务卿以来第三次访越。11日,希拉里成为57年来第一位访问老挝的美国国务卿。13日,希拉里在柬埔寨金边出席东盟峰会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部长级会议。在此之前,希拉里先后密集走访了日本、蒙古国、越南和老挝4个中国的邻国,毫不掩饰“平衡中国”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27年6月27日,极力主张武力吞并“满蒙”的日本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在刚刚就任日本首相不久,就组织日本军政要人召开了旨在制定侵占“满蒙”、侵占全中国乃至称霸世界的战略计划的“东方会议”,会后田中给裕仁天皇写了一个奏折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当它被披露后,日本立即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甚至几十年来仍在否认它的存在,一些中国学者也对此持保留意见。本文以中国人蔡智堪潜入日本皇宫抄写《田中奏折》并亲自将其送回国内的经历以及《田中奏折》的具体内容,辅以相关史料揭开《田中奏折》的神秘面纱,证实其确实存在。田中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