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实现的实践指向,协商民主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新型理论范式,将二者相结合,研究解析协商民主与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中的理治性、善治性、法治性与协商民主中的理治、善治、法治三种特质紧密吻合。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在结构上互动融合,一方面,协商民主通过生成农村环境治理所需的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以及培育农村环境治理参与主体,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中面临的治理困境和难题可以转化为协商民主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充分的制度供给,则为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蕴  孙道进 《探索》2023,(6):120-133
从中西比较视野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具有的统摄现代化“普遍性”与中国社会“特殊性”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西式现代化囿于“资本至上”叙事语话框架,在理论发展上主张以乡村“从属论”支撑“城市偏向论”,在价值导向上片面强调农业部门的“从属性”而边缘化农民利益诉求,在发展经验上受制于西方中心主义,因而难以避免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缺位、社会正义缺失及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发展桎梏。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相较西方模式具有典型超越意义,主要表现在:基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坚持“四化同步”,发挥现代化的超越性;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确保现代化的普惠性;基于传统乡村的现代转型,重塑乡村内生秩序,保障现代化的可持续性。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有力化解了“资本意志”主导的现代化陷阱,体现了对传统现代化内涵的升华以及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其重要成就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的创造性成果,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现代化立场的经验凝结,体现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农村现代化是只包括物质方面的现代化。随着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和必然趋势。只有在实现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才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离不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张勤  阕菲菲  姜媛媛 《学习论坛》2009,25(11):45-48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农村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做到: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加快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合作共治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维权机构,引导农民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自愿合作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由管制型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模式转变;加快建立与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的政府之间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5,(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涵盖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破解,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学界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历程起步于30多年前,对于"公田"与"私田"的归属现已大致形成国有、集体所有与私有三种模式,但"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始终作为总体思路指导着改革实践,而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尚无明晰主张。在厘清现有学术观点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性地推行农地分类所有的多元结构模式,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探索了众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强化了党对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农村生态环境补偿长效机制,将科技最新成果推广运用到农村生态治理中,多渠道提升了农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绿色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要始终坚持党对农村生态治理的领导不动摇,要坚持全面治理与创新建设相匹配,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治理中的科技运用,要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建设,要强化生产方式变革、进一步完善绿色良性生态循环等发展方向,实现我国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诱发了农民在绝对和相对经济利益方面发生了改变,加之现代意义上的市场逻辑在农村社会的推动,传统统治需求的乡土逻辑逐渐衰落,农村社会问题逐渐由隐性向显性转变,并且呈现出复杂性、无序性的趋势。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在农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了农村社会管理向农村社会治理的过渡,系统的、依法的、源头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新常态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依据农地从"两权"向"三权"的制度改革中农村社会治理新常态的需求,提出了农地权利在改革之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总而言之,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标示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浩 《奋斗》2020,(2):80-80
宪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制度、农民财产和权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末,农业农村部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开展了“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对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复苏的家族,借助村民直选的制度渠道成了影响农村权力结构的社会因素。基层组织与家族力量以什么性质发生互动,家族力量以何种形式、何种程度介入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田二主”是由我国古代的永佃权制度演化而来的一种土地所有权制度,具有经营模式的灵活多样性、利益均衡性、土地权属结构调整的市场化等特征。在我国实行“一田二主”制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社会基本公平,有利于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有利于农村民主制度和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考察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革,其内在蕴含着较为清晰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农村治理模式演进的关键变量,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农村治理模式改革,重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以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和精准扶贫攻坚为中心,农村治理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三农视野下,中国的土地制度的选择与定位不仅仅关乎农业经济问题,而且是更加关乎9亿农民的出路问题和农村社会繁荣问题,甚至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中的战略选择的政治社会问题。期待通过土地产权变革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城市化,以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浪漫化的想象,忽略了当前农村的差异、农民的分化和土地性质的不同,土地制度的安排最重要的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和农村社区共同体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资源配置重心转移和制度创新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非正式制度演变的非均衡性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乡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城乡不同的制度演进路径 ;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必须推动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正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障碍与制约,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引领和推动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王郁昭指出,现在学术界在谈及农村与农业问题时,容易出现泛现代化的倾向,动辄指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制度已经过时了。首先,决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讨论农业现代化。农村问题十分复杂,不能够不切实际,泛泛地讨论现代化问题。不应将农村出现的某些新情况、新问题全部归罪于家庭联产承包制,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力“已释放完毕”,已走到尽头,已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次,下一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不能简单地归纳为“规模经营”。有人说,“一家一户不可能走向农业现代化”,这实在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为精准扶贫赋能。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质升级,要从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完善现代化的农村经营模式、打造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三个层面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体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要从提高农民现代化民主意识、畅通农村现代化民主途径、构建农村现代化基层民主制度三个层面来完善基层民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保障。要以现代文化的传播为先导、以农村现代文化的发展为动力、促进现代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从而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18.
村落社会控制模式由传统外在型向内在型、单一型向复合型、封闭型向开放型、非制度型向制度型控制转变,旧模式的崩解与新模式的尚未完全形成并存。根本对立的新旧模式的并存,可能抵消各自的积极作用,使整个乡村的控制能力弱化。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正是农村秩序失控和控制力弱化的一种表现。基于村落社会控制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从完善新型村落社会控制模式的视角探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策略,是当前研究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罗凌 《当代贵州》2008,(22):48-49
六项关于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部署,抓住了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对芦山县农村经济及农村社会保障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理论尴尬,遂通过分析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民和政府所面临的成本收益情况,评估了其建立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采取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