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全球化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全球化力量认为,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加剧了贫富不均,恶化和污染了环境,侵犯和危害人权,威胁着现存的民主政治.跨国公司、跨国的经济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头兵,成为反全球化力量主要的反对目标.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代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同,需要遵循开放性、综合性、主动性原则,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转型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潮,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近年来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新近出版的专著《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以其敏锐透彻的独特视角,把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联系起来,重新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主义理论极具国际视野,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国际关系理论。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渐趋热络,相继出版了许多部卓有建树的研究专著,也陆续发表了不少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和系统化。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由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近来认真阅读,受益颇多。该著呈多视角研究、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内涵、特征等问题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全球化的多重影响缺乏有说服力的系统分析,对全球化的深刻本质缺乏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来审视全球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第76期(2004年2月号)就乔治·利兹的新书《虚无的全球化》①进行了专题讨论。利兹从消费而不是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全球化问题,认为全球化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它一方面是万物的全球化,是现阶段万物发展必须遵循的逻辑;另一方面也是虚无的全球化,是全球消费的同质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商品的形式,被全球化的是商品的抽象的、空洞的形式。这是我们在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面。利兹也探讨了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关系。专题讨论的相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全球化意味着万物的全球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31日,美共经济委员会委员、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天文物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跨学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杂志——《自然、社会和思想》主编欧文·马魁特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被全球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讲座,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完全没有过时,但是全球化推动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答。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治事务》杂志2003年第7期刊登了斯科特·马歇尔对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引起广泛关注的质疑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新著《全球化及其不满者》(Globalization andIts Discontents,Verso 2002)的书评。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现代西方某些唯心主义哲学"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解放,社会主义变革的途径只能是主观革命,无产阶级不能继续担当革命的主体。它反对暴力斗争,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政权所承认的合法手段,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应采取"工人(厂)委员会"的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宣扬抽象的人性论,提出乌托邦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以文化意识革命为中心的变革战略,忽视政治经济的因素,抛弃现实的斗争和政权的建立,最终使它走向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学者马丁·H.沃尔夫森题为《新自由主义与社会积累结构》的文章,认为当前在全球处于支配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并不是社会积累结构理论所定义的社会积累结构,因为它没有带来长期稳定而持续的增长。由于劳工运动的重振和资产阶级将转向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资本主义也许会考虑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积累结构,新自由主义可能会较快结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无疑是当今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不仅是因为全球化目前已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题最具解释力的概念和切入点,而且也因为由全球化所提出的理论问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正因为如此,"全球性视野"、"全球化背景"、"全球性眼光"、"全球化语境"等概念也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前提.但不管人们思考什么问题,都无法回避一个方法论上的重要问题,这就是要摆脱传统的仅仅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研究视角和模式,以一种全球的目光思考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问题.由是说来,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全球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对此,西方学者表现出了思维上的高度敏锐性,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无视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要在不断地与西方学者的直接对话中,形成自己对于该问题研究的独特话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对民族国家的本质、起源、当代境遇、理性建构、未来走向等问题都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精神动力。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用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开展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从理论创新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也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100年前发表的名著<怎么办?>中,批评"反对正统"和"批评自由"的口号,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人运动;批评由工人自发地进行经济斗争的观点,强调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首创精神和行动的计划性;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稳定的、能够保持路线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列宁的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6.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对本刊畅谈了他对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坚持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也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界的必然路径。只要我们坚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关注和参与国内和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就一定能够繁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以下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周穗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 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最终成果 ,最近已经以专著的形式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70多万字 ,分上下两册 ,由周穗明主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等单位的十几位中青年学者合作完成。“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 2 0世纪的一个变种 ,总体上属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 ,而不属于经典的、正统的、主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 ,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西方激进批判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现已构成当代西方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以独特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籍波兰学者卡·波兹南斯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一书的中文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球化进程为宏观背景,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揭示了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转型、尤其是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的动因、进程、规模、后果及对民族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鉴于该书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对国有  相似文献   

20.
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论战,促使现实主义者反思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方法。肯尼思·沃尔兹于197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第一次把系统层面的国际结构和单元层面的互动行为体区别开来,从而建立起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基本架构。这就是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学说,8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