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听到基层干部反映:“忙坏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忙”?笔者以为工作任务重是一个方面,但也不乏“乱忙”、“瞎忙”之嫌,“忙”能导致“乱”,“乱”也会导致“忙”。透视基层忙乱的原因,有来自机关的指导不力,也有基层自己的原因。就基层而言,一是指导思想不端正,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2.
铁玉兰被父亲铁兆义打了一手杖,她又气又委屈。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打自己这么重还是头一回。看着父亲每天“泡”在店里,又忙又累,已是80岁的人了,咋能吃得消?独生女玉兰实在不忍心,1998年提前退休,帮父亲料理店里的事务。哪曾想,上班不久,就因自己一时粗心给顾客少称了2两肉,这位顾客找了后账。铁兆义知道后,当着顾客和店员的面打了铁玉兰,并对她大发雷霆:“钱丢了,可以再挣,坏了我的名誉可找不回来。给我把眼睛睁开点儿,再不能发生这样的事。”在铁兆义看来,“缺斤短两”是最不能容忍的。他常对店员说:“做买卖要…  相似文献   

3.
时下.常听一些机关干部说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似乎工作十分繁忙。近来.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概括起来有“四忙”:①形势所逼真忙。当前部队建设正处于重要转型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机关指导提出了新的挑战。部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部队整体建设难度加大,难点增多.给机关工作增加了“忙”。  相似文献   

4.
一人忙与众人忙崔仁时下,“忙”,成了挺时髦的词汇。“哎呀,忙死了”,“忙得不可开交”,“真忙呀”.这些几分无奈又带几分炫耀的词头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似乎能忙起来是有身份的标志。“忙吗?”已代替“吃过了吗?”成为朋友熟人间的问候语。但细察起来,喊忙的大多...  相似文献   

5.
库埃方式     
《时事报告》2011,(11):66-67
19世纪,法国有个医生叫埃米尔·库埃。有一次,一个病人找他看病,他手上没有药了,无奈地拿起一瓶蒸馏水说,这瓶“药水”能治你的病。病人回去后服下,竟然真的好了。这让他意识到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能好转,你好转的机会就会加大。后来的学者把这种自我暗示的治疗方法叫做“库埃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向被读书人视作入仕正途的科举考试废弃之后,人们欲求得一官半职,必须拿到官员的推荐信,私人荐举成了入仕的正途。1934年,胡适著文说:“国家官吏10多万人,都不由考试而来”均来自荐举。写荐书忙坏了官吏们,看荐书忙坏了官吏们。荐书如雪花纷飞,成了民国一大景观,也成了民国一大祸害。  相似文献   

7.
(一)大凡识字的人都读过书,然而却只有不多的人才有过被书来读的经历,这经历也许只发生瞬间,但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上小学时,同班有位姓段的同学,他父亲是辛亥革命时的秦省议员,家有藏书万卷。已经忘了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反正我到他家去过一次;当我走进他父亲的书房时,就猛然间有了一种被书来读的感觉,我指的是四下里一直摆排到天花板的书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忽然全都睁开了眼睛,而且张大着嘴,仿佛要跟你说些什么似的。那种惶惊与不安简直无以言表。我很想从书架上取一本随便翻翻,但够得着的书差不多都夹有纸条,自己实在没…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心     
父亲的心刘飞跃“发工资哆!”手里拿着第一月工资,除去一月的伙食费和学习费用还剩下190元,我沉默了很久,然后激情地喊了一句:“我要马上到商店买香烟和酒寄给我的父亲!”父亲家里穷没有读过书,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心里一向认为唯有当官才有威风,才有出息...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0,(4):4-4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凡是总收入高的农民都比较忙。因此,要让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让他们忙起来,但也不能瞎忙,不能在“自然经济系统”里忙,而要在“货币交换系统”里忙,否则不会增加货币收入,农民收入增长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11.
刘桂林 《协商论坛》2008,(10):60-60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印象中,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对家人念叨这几句话,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让他三尺有何妨”这一句。  相似文献   

12.
嗜书的缘份     
嗜书的缘份从头说起,我之成为读书人,大约缘于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生于教书人家,又因为读书半世坎坷。“文革”期间的1969年暑假,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回老家,河南信阳吴店,就记得在一大片田地问走啊走啊。那里有些水田,田里似乎还有晚稻秧苗,更多的是旱地,高梁青青。有小河,光脊梁小孩们在河里洗澡。又有山,山上不长大树,长些个高不高矮不矮的山楂。多年以后,我想起,我祖父怎么就是个教书人呢?他跟谁学的书?在那一片乡野间,他又怎么选了教书为生呢?无论如何,到我这一辈,我要算是第三代读书人或教书匠了。但是我们家恐怕不能算书香门第,几乎没有书传下来。父亲幼年失怙,后来更在战乱中成了流浪难童。再后来幸逢我外祖父收养,才得到读书机会。不过这一收养,加之再再后来的经历,到了“文革”可算是全完。那10年,我父亲等于是给打回原形,重新改造成不普通的劳动者。先是挑大粪扫厕所之类,再后来就是拉板车开拖拉机送学生学农之类。。可我爸仍是个读书人,这真不知是不是本性?尽管他臭汗淋漓,一身补钉,整个一苦力的干活,回到家里他还是爱翻些书看。我爸看书倒不是为了写书,他是干什么看什么,比如修表、修钟、汽车拖拉机修理之类。所以,人家  相似文献   

13.
在咱们中国,是很有些“陪读”传统的。古时候有“陪太子读书”之说,“太子”而无学童陪伴左右,那书就读不好;又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之说,耐不住寂寞的什么公子,如果没有“红袖”在身边晃来晃去,书也读不利索。然则“太子”有了学童,也未必能把书读好;公子加上“红袖”,  相似文献   

14.
回家     
又有两个月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自从去年父亲得了高血压、脑萎缩疾病之后,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发烧感冒,全由母亲一人在家照料。整天忙于工作,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我只能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候几句,每次都说忙完这一阵肯定回家看看,可是一次次的“临时性”任务又把回家的时间一再推迟。次数多了,父母已不再相信我对回家日期的“承诺”了,只是在电话里说:“自己在外,要以工作为重,要把工作干好,不能让别人说咱的闲话,要注意身体,家里没有啥事,你不用操心,爸爸经常吃药,身体也很好。”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要到了,很早…  相似文献   

15.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16.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郓城县刘口乡民政助理员,孤寡老人称他为好兄弟,残疾人称他为送温暖的人,我母亲称他为傻子,他身上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就是我的父亲──梁乃印。 自1980年父亲担任民政助理员以来,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然而,对上他却不能照料年迈的爷爷奶奶,对下他顾不上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对母亲他更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家中大小事项全靠母亲打理。 记得父亲刚上任不久,有个残疾人到民政办公室来领残疾救助金,当时还不到发钱的日期,来人直嚷:“我没有钱了,我得吃饭啊。”一个老红军冒着酷暑,也大老远跑来领钱。望着他们失望的…  相似文献   

18.
“我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和学界的人,不参加学术活动,不讲课,不去高校,我编的书、写的书都很少。”刘军宁说自己是一个思想个体户。但在笔者采访过的知识分子中。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不少人的评价却是“刘军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咸若 《观察与思考》2008,(10):63-63
《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值得关注的是,书中首次披露了龚澎去世后乔冠华的晚年经历,也回应了外界的传闻。例如在龚澎去世后的1973年,乔冠华决定再婚时,提出让儿子乔宗淮一家搬出去住。乔宗淮担心走后母亲的遗物将被弃之如垃圾,就将母亲的部分衣物、信札、随身用品等一起带走。“事情果然不出所料”,乔松都说,她也担心自己不在家时妈妈留下的钢琴没了,就特意在回部队前在钢琴上贴了给父亲的留言,拜托他保存好钢琴。“可是我实在太天真了,此后不久,我再也没有见到那架东方红牌钢琴。”  相似文献   

20.
某教师在教育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同行们称羡不已。但,羡慕为羡慕,自己却不准备去总结教学经验,却不对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写论文,这种现象很值得反思。教师们为什么“临渊羡鱼”而不“退而结网”呢?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在心态方面:存有自卑感、神秘感。认为自己的水平低,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论文是学者、研究人员、专家的事儿。教师是教书的,把书教好就不错了。发表论文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想高口味。其二,在行为方面,急切近利。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无暇搞写作。认为把职责内的工作干好实惠,领导欣赏名利双收。写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