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现在回顾起来可以看出,伴随着这一伟大的转折,我们党、我们国家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根本的转变”。“历史的转折”带来了“根本的转变”,“根本的转变”促成着“历史的转折”。认真地理解这一问题,可以...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本刊特辟《特搞──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专栏,邀请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撰写了一批重要文章。自本期起.将陆续刊出这些文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同志撰写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与历史转折》是这一专栏系列文章的第一篇。1978年12月,正是挟冬带春的时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的那些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镜头,已深深地镶嵌在了中国人的心里。三中全会已被历史定论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今天,我们纪念这个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伟大转折”论断解析及转折实现的关节点我们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评价是这次全会召开后两年半作出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论断有如下深刻的蕴含: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邓小平称之为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即“三中全会不但解决了文化大革命十年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二十年来的问题”。①这个“根本转变”的主要标志就是重新确立了三条路线。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看,三中全会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从党百年奋斗的宏阔视域,以党的“决议”形式再次对遵义会议给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和2021年两次视察贵州期间,多次谈及遵义会议历史和遵义会议精神,强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5.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有的同志问:为什么《决议》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不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6.
宋志坚 《唯实》2009,(4):94-95
看到《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与2月19日)刊载的《重温改革初衷恢复历史真相》一文——副题为“《重温叶剑英主十年前讲话》、《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座谈会摘要”,前者系胡德平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日;后者是叶选基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9日——读后颇有感慨。“改革初衷”需要“重温”,可见有人淡忘;“历史真相”需要“恢复”,因为已被歪曲。文章说的是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段历史,比照着胡文和叶文细读,“恢复真相”者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分期问题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把社会主义时期分为四段:从1949年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从1957年到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历史的伟大转折”标题下写1976年10月以后。  相似文献   

8.
20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烟,带来了思想大解放,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大转折,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年来,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课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昂然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就是要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用新的思想解放,解决新的历史课题,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用新…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1999,(4)
在迎接建国50周年和21世纪到来之际,《龙江党史》改刊为《世纪桥》,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既肩负历史任务,又面临新的课题。“疑之令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本世纪的历史经验,揭示其历史规律,才能科学地回答新世纪的新课题,并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江泽民总书记科学地概括为:“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这是我们党史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也是党史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真正价值。我们党史或历…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我们宄面对历史提出的极其巨大而严峻的课题,在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历史转折过程中,表现出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与大无畏的创造精神。我党在西柏坡时期创造的若干个“第一”,从一个侧面弘扬了这种革命精神,这一精神启发我们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矛盾日益复杂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应怎样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从而不断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创造历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思想中的“平行性观念”导致胡塞尔最终从“先验现象学”转向“发生现象学”,而“历史-目的论”的途径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在《几何学的起源》中,“原历史”成为了现象学的课题,这种“原历史”就是对“源初含义的重新激活”,对起源的“思义”。但是胡塞尔在现象学历史性的框架中使用的依旧是心理学生成的方案。胡塞尔现象学在本质上也依旧是一种“形而上学”,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解构的目的是要达到一种“后现象学”,所以德里达的发生现象学最终诉诸于“书写”。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分期问题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把社会主义时期分为四段:从1949年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从1957年到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历史的伟大转折”标题下写1976年10月以后。1991年我们在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时,就以《历史决议》为根据,将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分成四段,各写了一章,即第六至第九章。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后,写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章,即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一直写到1991年写书的当时。  相似文献   

13.
王思婧 《廉政瞭望》2014,(17):72-73
随着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大逃港”这段历史又被人们提及。上世纪50-80年代,数十万内陆居民为求生活,由深圳越境香港。直到习仲勋主政广东,设立深挑特区,实施开放政策,“逃港’才逐渐绝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党70多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它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一次就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相似文献   

15.
红色影视     
《湘潮》2014,(9):56-56
8月7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座谈会暨首播仪式在京举行。全剧共48集,“大胆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引起热议。该剧中华国锋的人物形象是首次在电视剧中出现。  相似文献   

16.
青海油田分公司自2000年1月独立运作以来,经过4年的努力,首次实现了利润加折旧大于全年总投资,结束了青海油田49年来投入大于产出的历史,实现了由“投入型企业”向“产出型企业”的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4,(18):1-1
写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本后,我们把电视文学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小说版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人物的文学描写更为细致,有的地方直达心灵,与用画面叙述故事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小枚(以下简称枚):陈晋主任,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我拜读过您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电视专题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电视文献片《世纪小平》等杰作,您关于历史题材的杰作是许多读者和观众十分欣赏的,能够有机会向您请教,十分荣幸。  相似文献   

19.
站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回眸,与二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真有天壤之别!我们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一个历史的伟大转折。 1981年6月,我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肯定:“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年半作出的这个结论,又经过了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是科学的结论。既然是科学的结论,就需要我们科学地进行研究。本文就此略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推动党的两大历史课题的正确解决,是实现党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开创中国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