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权利规范是体现公民法律地位的宪法范畴,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障历来是各国宪法的核心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新中国成立,公民权利才真正得到宪法确认.建国五十多年间,公民权利及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和总结中国现代公民权利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完善现代中国公民权利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权利的宪法和法律文本宣誓、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权利保护的动态运作和客观效果、社会环境差异对权利保护的影响、权利保护的历史演进等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的公民权利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构解决方案,可视为一种完善当代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4.
邵建东 《唯实》2004,(1):53-54
20世纪初 ,当大清国的大厦行将倾覆之际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立宪运动拉开了帷幕 ,中国自此走上了宪政的漫漫长路。 190 4年春 ,驻法使节孙宝琦奏请“立宪” ;190 5年底 ,清廷派遣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 ,回国后历陈立宪之利及不立宪之弊 ,恳请清廷实行立宪。190 8年 ,经过不同政治势力长期、激烈、反复的较量与斗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产生了。虽然这部“宪法大纲”依然抓住大清皇帝的君权不放 ,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给予了臣民一些自由和权利。换句话说 ,虽然这部“宪法大纲”离现代意义上的宪政的要求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原动力。现行宪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与自由三个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就。尽管中国宪政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展望未来,中国宪政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因素正是由于宪政制度的缺陷引起的。要消除我国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宪政制度建设:健全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完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和加快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以实现公民的权利间、国家权力间、国家权力与非国家权力的平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本文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实施的条件、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启示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本文从新民主主义宪政实施的条件、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历史启示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晓刚 《唯实》2003,(11):36-39
现代宪政文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就必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建设 ,使宪政文化真正成熟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文化 ,当务之急是反对封建特权思想 ,要从建立制度和遵守制度入手 ,加强民主理念和民主技能教育 ,加大对特权行为的根治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把宪政精神普及到现实生活中去 ,牵引着整个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带有明显社会属性的宪政,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现代发达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历史传统、封建意识及社会基础条件决定了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没有宪法更谈不到宪政。实现宪政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1982年我国第四部宪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宪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宪政视角下有限政府的内涵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法定程序,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并切实履行对公民的责任。要建构有限政府,必须从实现法治、体现民主与人权理念、实现分权和制衡、实现多元治理模式和健全公民的民主参与机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和亲自参加制定1954年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对立宪权的归属、立宪权的行使、立宪程序的遵循、宪法内容的正当性、宪法外在结构的合理性等立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其科学立宪思想为我国的宪政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如何以科学精神完善宪法,依宪执政,进而依宪治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鉴 《党政干部学刊》2007,(8):13-14,44
近代中国(1840-1949年),代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政权曾宣称推行宪政,却屡屡受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相继推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施政纲领,并颁布宪法,实施宪政。本文探讨了中国宪政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曲折发展的原因,为今天实行宪政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宪政百年历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家红 《学习论坛》2006,22(1):78-80
从清末法律改革开始,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以变法修律为起点,逐渐将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引进中国,但这种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回首中国宪政百年历程,应该引发今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政府与“宪政中国”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士青 《学习论坛》2006,2(11):74-77
法治政府是一种以良法统治为要义、以行政权规制为基本原则、以公民权利保障为根本目的的政府模式,它对宪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宪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宪政的重要保障."宪政中国"之构建必须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关键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决策,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何平 《探索》2004,42(2):52-5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8.
宪政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普遍的信仰和生存方式。由于其饱含着对人类自身尊严的尊重,使得立宪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体制的转变,为中国融人宪政这一过程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行政中宪政主义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杰斐逊到沃尔多、弗雷德里克森、奥斯特洛姆至登哈特的思想传承。宪政主义受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颇深.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占主流地位的管理主义思想进行批判的过程发展起来的。目前,宪政主义在美国公共行政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