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与接受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芳云  张世欣 《探索》2004,4(4):96-99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规律密切相关。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机理与接受过程 ,分析接受机理中的反映、解读、筛选、整合、化解状态的运行 ,研究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前接受活动环节、现接受活动环节、后接受活动环节的思想心理变化 ,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新 《山西青年》2021,(2):35-36
当前,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现代化科技的新视角.本文首先对视觉传达课程设计数字化的概述进行阐述,进而对视觉传达课程设计数字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从构架多元化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优化视觉传达课程教师队伍、强化学生对视觉传达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视觉传达课程设计数字化的实...  相似文献   

3.
接受图式是主体大脑内先存的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统一体,是主体观念上把握客观世界的精神器官.接受图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获取信息的过滤网,也是内化信息的整合器,同时又是接受信息的解释工具.通过对接受主体的需要、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接受图式要素的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黄世虎 《求实》2001,20(5):59-61
文章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的联结与统一。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 ,只是引发受教育者觉悟的手段和条件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为此 ,作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接受图式 ,并就提高接受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的工作。有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习惯于讲一些文绉绉的书面语言、高深莫测的哲学语言、空洞晦涩的纯理论语言、强制说教的领导语言,所以群众不买账、难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把道  相似文献   

6.
金丹 《山西青年》2024,(4):45-47
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一线设计人才的关键课程之一,对开辟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设计兴趣有着很大影响。在新时代,设计领域转型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对设计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过往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不足以及缺陷更加明显,需要进行全面改革与优化,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健全完善包装设计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以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课程为立足点,深入分析研究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李莎莎 《山西青年》2022,(17):98-100
本文首先提出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意义,然后对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教育领域的优化策略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思维创新型”多维化课程体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等,最后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发展趋势,以此来不断提高设计教育水平,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整体上为社会发展助益,其现实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8.
接受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具有以下特点:接受主体具有选择性和反复性,接受客体具有特殊性,接受环境具有复杂性,接受中介具有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心理效应发生具有独特的机制,从信息一注意一感知一思维一整合和记忆到接受与强化。这一机制对教育者具有如下启示:引起接受主体的注意,促发接受主体的感知效应,激活接受主体的思维,引发接受主体的联想,不断唤醒接受主体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佟鑫 《山西青年》2022,(11):77-79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近些年衍生出的综合交叉性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新鲜创意和综合能力的设计人才。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与设计硬件及软件的应用使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这就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理论出发,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最终提出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科学对策,旨在为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探索》2003,20(5):99-101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研究,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有很多,就接受主体而言,主体的需要与价值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发生的内在依据;接受主体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他们对教育的选择性和接受教育的深刻程度;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常见的接受障碍.  相似文献   

11.
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政治参与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既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又依次发展、层级递升,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主辅型结构和递进型结构。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自觉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元功能”、“本功能”向“构功能”的转换,从而充分发挥其“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新的文艺美学理论,其核心观念与海报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可用以指导海报设计实践活动。从接受关学的角度解读海报设计,既有助于加深受众对海报作品的理解,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如“第一文本、第二文本”理论有助于促进海报设计的大众性,“期待视界,审美距离”理论有助于促进海报设计的创新性,“召唤结构”理论有助于促进海报设计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正嵇康接受诗学主要是在谈论音乐接受过程中体现的,它与西方接受美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接受美学往往以接受者为中心来阐释文本,甚至忽视文本的意义,并忽视社会的规范性作用。嵇康既认识到接受者在接受和阐释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将之与接受对象进行对话,也认识到在接受效果上必须考虑社会规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玉珏 《山西青年》2021,(11):39-40
微课教学以其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的特点博得广大师生青睐,高校教师教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重点是如何能够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将课堂教学提到更高的层次.微课教学能够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视觉传达设计原本平淡枯燥的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短视频,让学生在完成视觉传达设计的课业时更加得心应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微课教...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都喜欢画画,喜欢上美术课,因为这门学科不用考试,学习它不仅没有压力,而且还可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但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总是有少数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不认真。对此,我展开了研究,感觉他们学习不认真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画不好,没有美术天赋,因而缺乏自信;二是他们各方面成绩都不理想,对自己自暴自弃;三是在同伴中没有威信,很自卑等等。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不喜欢美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我都对此进行了零距离的教育研究。因为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习美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任何学生都能学好美术。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蕴涵,理解这些蕴涵是理解和掌握该种文化的前提。许多约定俗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具有原型性特征,文化中原型性因素的接受需要一定的前提。就主体因素来说,需具有与原型性要素相契合的前理解;就客体因素来说,需要有特定的、与原型性要素所蕴涵的情感相一致的社会情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戏剧的大众接受对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网络对的大众接受有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鼓励古典戏剧爱好者,为他们接受古典戏剧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引导,激发他们对于古典戏剧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古典戏剧的能力。当然,对古典戏剧的适当改造与革新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美学界对美术作品的接受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既有的研究成果停留于对美术接受的理想状态进行抽象研究,偏离大多数普通接受者的接受实践。从接受美学视角对美术接受进行研究,硌须清醒地意识到原真美术作品与照相复制品的距离,以及由此而来的两种接受状态的差异。就目前国内学界的情形而言,拓展对接受者面对“失真”的美术复制品这种接受状态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李希 《山西青年》2023,(9):13-15
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大量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因此,高校在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后,需要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使学生能够掌握多样化的专业技能,灵活应对在后续工作岗位中遇到的问题。这既符合非遗文化产业中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突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特殊性与教育方法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新华 《探索》2002,(5):77-79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现代接受理论的有关观点和方法,对受教育的接受态度和过程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