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全中国即将解放的军事政治的历史语境下,大西南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工作面临严重的干部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时代的感召下,北方各老解放区尤其是华东局抽调的干部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各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和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打到南方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这支部队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由邓小平政委领导,为解放、接管和建设大西南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全中国即将解放的大环境下,大西南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工作面临严重的干部不足问题。于是,在邓小平的亲自筹划下,北方各老解放区尤其是华东局抽调的老干部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厂企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打到南方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相似文献   

3.
解决干部问题的重大决策1949年6月初,我人民解放军在取得京、沪、杭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南昌、九江、南平等171座城市,歼敌40余万人的辉煌战果后,第二野战军已在按照中央战略部署,着手筹划解放大西南7千万人民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从军事上看已很有把握。正如刘伯承所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打头了。”二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干部。二野首长经过慎重研究,请示中央同意,决定从新解放的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招收一批大、中学生,青年职工,技术人员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这是在新形势下,解决干部问题的重大举…  相似文献   

4.
素颜简心 《党课》2013,(16):114-115
年初,公司派我去美国进修学习,在那儿,我第一次听说并体验了当地社区的“时问银行”,其灵活机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让我受益颇深。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简称“西南服务团”)是接管大西南的一支重要干部队伍,他们承担着接管建政的历史任务。近年来关于西南服务团的资料整理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并积累了一大批历史文献,主要集中于档案资料选编、纪念文集和原西南服务团成员的个人口述与回忆录,各地党史部门、政协、团史研究(分)会乃至民间编印了系列关于西南服务团的档案汇编和文史资料,出版了西南服务团史、组织史、支队队史等重要著作;在研究成果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队伍、城市接管和历史功绩评价几个维度,有效提升西南服务团研究水准。目前学界还可以从叙事手法转换、个案微观分析和视野贯通等方面做出突破,进一步丰富与深化西南服务团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1962年,我光荣入伍,成为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中央警卫团是负责中央领导同志警卫工作的,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中央领导同志。其中,有两件“小事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7.
正入滇之前对云南民族团结的思考1949年6月,宋任穷受命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团长。在南京组建西南服务团时,他努力学习西南少数民族知识,并请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给大家作报告,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时,他积极组织力量为西南服务团编写西南各省有关情况的资料和相关政策汇编,以便为服务西南,特别是搞好民族团结做好知识储备。9月3日,宋任穷在南京主持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相似文献   

8.
霍泛 《党史文汇》2003,(3):20-24
那是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大游行后的第二天,亦即1935年12月17日,北平共青团组织通知我说:明天下午天黑前,你一定要赶到北平农业学院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抗日宣传团”的宣传活动;活动的地区是冀中农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城市和农村的抗日宣传行动结合起来,掀起一个城乡密切结合的新的抗日救国高潮。此次南下扩大抗日宣传活动共组成了三个团,其中第一团由北平城内各大、中学校组成;第二团由城外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两校组成;第三团由天津市各大、中学校组成。我参加的正是第一团。在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1952年3月,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会见了他们。会见完了之后,创作组的同志们在讨论彭德怀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能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 巴金用了三个小时时间,“一挥而就”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文章写成的第二天,巴金又参加了志愿军司令部欢迎“细菌战调查团” 的大会。这次大会,彭德怀又作了一次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晚上回去后,巴金又根据听讲话时的心得对原文进行了补充,第二天把文章交给同志们看过,又参考大家意见略有增加,便将文…  相似文献   

10.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9,(10):16-18
60年前,重庆刚解放,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娃娃军”,用他们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建设新重庆的重担。他们有一个动听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  相似文献   

11.
农一师二团工会女工委自1998年在科、教、文、卫服务窗口单位的女职工中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以来,取得了较好成绩。 这个团针对行业的性质,在团中学开展了以“三育人”为重点,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传、帮、带”竞赛活动;在职工医院开展了以“树、创、献”技术技能大比武为重点的改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技能、奉献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12.
重庆刚解放时,我从南京乘船随西南服务团来到重庆,两天后被分配到市委宣传部任秘书,认识了时任宣传部长的任白戈。任白戈的工作精神和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1950年秋,市委宣传部还在枇杷山下面神仙洞原川康实业公司旧址了。有一天,任白戈外出回来,走近我的办公桌,恰好我正在一份材料上盖他的私章,待我盖完章,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吴秘书,你把我的私章名字刻错了。”刻错了?我一阵惊讶。他点点头,耐心地指着那枚私章说:“我叫任白戈,不是任伯戈。”我仔细一看私章果然刻错了一个字。我顿时面红耳赤,惶恐不安,许久许久说不出话来。任白戈既没有批评我,也没有责备我,反而办公的时候,有一个晚上,任白戈去解放碑国泰电影院看电影,在进验票口时,因人群拥挤,他随身多年心爱的派克钢笔被扒走了。当时他并未发觉,第二天早晨上班的时候,任白戈来到秘书轻言细语地问道:“用了多久了?”我告诉他才用几天。他便安慰我说:“没有什么,改过来就是了。明天你再去刻一个。”这样的宽容大度至今使我敬佩不忘。室,对我说:吴秘书,我的派克钢笔昨天晚上在国泰电影院进门时被扒了,请您到市公安局去找刘明辉局长,能否帮助找一找。我立即乘车到临江门市公安局,见到了刘明辉...  相似文献   

13.
整整40年前——1949年的夏天,就在刚刚回到人民怀抱的古城南京,我和我的战友们正处在紧张而热烈的战前集训之中。我们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邓首长亲自领导的、为准备解放和接管大西南——云贵川康各省而组建的西南服务团。  相似文献   

14.
闫峰  王兆辉 《党史纵横》2008,(12):52-54
1949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南京进行汇合、整编和集训学习。随后,西南服务团一万七千余人、陆续分批次随人民解放大军挺进西南边疆。在这个过程中,由总团部主任(总团长)宋任穷率领的云南支队的行军路程最为遥远、最为艰辛,先后途经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行程八千里,历时四个月,特别是从湘潭开始的三千余里的徒步行军,山高路险,跋山涉水,可谓风餐劳顿.历经沧桑,邓小平称之为“小长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3):62-62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一本书如同一次充满了新奇和快乐的精神之旅,《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这样。读完后,从中学到的方法和养成的思考方式与习惯将使你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6.
阿荣 《新湘评论》2006,(7):55-55
寨上村位于通道县城区西南部,依山傍水,可是村里经济发展较慢,村民居住条件较差,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很高。县委、县政府和双江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按照“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统一规划,自我拆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模式.成立寨上村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古村寨进行整体开发,将其打造成“通道第一侗寨”.乃至“侗乡第一寨”,使之成为旅游精品、县城的又一新亮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并决定在全村海选公司董事会来经营全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在解放南京、上海后,中央决策,命令刘邓大军入川解放重庆,解放西南。不久,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组成,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那时,我是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的一名普通战士,进军到湘西芦溪后,正在休整待命。一天.中队指导员雷勃同志召集大家传达上级命令:“准备出发,到重庆办报。”有同志问:“办什么报?”“新华日报!”场内立即沸腾起来。“新华日报是西南局的机关报,我们将在邓政委领导下工作。”同志们从心底发出欢呼声,充满着自豪感。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了,在办报的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18.
<正>为吸引更多润州青年在服务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中贡献青春力量,团润州区委坚持全域党建引领全域团建,依托润州青年工作委员会,深化“政产学研金介”合作,以共享资源聚集更多青年投身家乡建设,以搭建平台提升青年介入城市发展青春活力,通过共植金融“青年林”、开展青春“校地行”、成立行业“宣讲团”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青年“浓度”。  相似文献   

19.
“我入党这事还真曲折,向组织递交了四次入党申请书。”叶如陵老人说。1959年8月,叶如陵被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他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时,正上大学一年级。“一个穷孩子能上大学,得益于党的培养。我要入党,争取更多的机会为人民服务。”跨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叶如陵心中就有了入党念头。  相似文献   

20.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武汉、南京、上海相继失守,平津告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在战火中辗转迁徙,最后来到云南昆明黄土坡的大普吉村,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称“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三校师生分批返回平津,恢复北大、清华、南开大学三校。在前后8年时间里,西南联大师生与云南各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深厚友情。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享誉海内外的教授们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