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震 《理论月刊》2007,1(1):5-9
建设和谐社会,仅有经济发展还不够,必须有一种可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民族精神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现实的发展进程。民族精神首先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然而,历史是发展的,民族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备时代性的民族精神,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的积极的推动和凝聚力量。新民族精神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这种民族精神应该是理性自觉的、开放的、积极进取和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2.
林成芳  曹东梅 《重庆行政》2011,13(1):108-109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每一个民族都肩负着神圣职责,团结才能共生共荣,团结才能共同进步。这种团结应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奋斗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以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根基的,从民族精神的引领性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前进的旗帜,在任何历史时期,民族精神都处于该民族意识形态的前沿地位,以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为核心纽带和精神激励,引领民族在艰难困苦之时百折不饶,在强盛发展之际不乏忧患,是整个民族前进的旗帜和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每一个民族都肩负着神圣职责,团结才能共生共荣,团结才能共同进步.这种团结应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奋斗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一种比较抽象,复杂但是又很实在的精神现象。民族理论工作者,一般都认为对这个特征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研究起来困难是较多的。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关于共同心理素质的论述,只有寥寥几行字。国内国外讨论民族形成问题涉及到这一特征时,也多半比较简略,迄今  相似文献   

6.
圆中国梦     
《台声》2018,(23)
正890.纵观历史,我们会陷入无尽的沉思,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和平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它创造了无数丰富而辉煌的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懈进取的精神支柱,十几亿中国人和亿万海外华人拥有着数不清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郝向前西藏海南州共和汽车站891.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独立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其物质条件的准备和保障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在这个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孕育出精神方面的充实和维系。这是世界各民族的共性,中西方皆然,而且这种精神方面的东西,各民族都不尽相同,当然,也不一定要相同。如果一个民族仅仅沉湎于物质层面,那么就预示着这个民族将无法"民族"下去了。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文物的界定:民族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过去认为其特征为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建立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些原生时期的概念已经被事实所突破,很多民族内部语言已经是不再统一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实际,也不再有共同地域的概念了,基于此,经济生活也就极少表现共同的特征,只有那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仍顽强的存在着,一度出现的全球性的“寻根热”就突出地表明了这一状况,美国的黑人、苗民、印第安人等就是如此,日本大和民族也如此,在我国也存有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谈公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再提出,要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民族精神及其旗帜的基础上,自觉地为之而努力。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时代,弘扬民族精神,首先必须树立和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公仆精神。这是二者以下的关系使然:(一)公仆精神源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公仆与民众同呼吸共患难,在共同的社会活动中炼就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二)公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所有的民族精神都能够在公仆精神那里找到它们的身影。(三)公仆精神又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公仆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引领者的…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与精神家园,体现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我们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增进文化认同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正视两岸文化差异。过去海峡两岸长期的分隔与对峙,造成两岸同胞彼此陌生、疏离、猜忌,意识形态差距颇大。尽管两岸经贸交流扮演了化解敌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与灵魂,它体现着民族精神与性格,以超越物质的力量影响当代和未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的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他在这里讲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形成的民族。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旧式民族必然要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民族。但是从民族的四个要素来讲,社会主义不会使民族特征消失,而是它充分发展繁荣的时代。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民族关系已明显地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本文力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诸方面来反映并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成果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东南亚半岛地区(简称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的广大山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一般统称之为山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山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保持着刀耕火种、游耕游居、种植罂粟的生产方式,在政治上与所在国的主体民族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山地民族问题已成为这些国家主要的民族问题,引起了有关各国的重视。缅、老、越、泰等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东南亚半岛地区各国的疆域基本上都是由沿江、沿海平原和内地山脉组成。这些国家民族分布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先进的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15.
李泽影 《中国妇运》2004,(10):15-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这个民族精神。”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四川省妇联结合妇联工作联系妇女、联系家庭、联系群众的特点,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贯彻实施《公民道…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塑造和提升民族精神、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大理州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更新观念,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为自治州文化产业的推进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以白族文化为主体和特色的大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凝聚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的智慧,他们都是这块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乐土的耕耘者。作为民宗局,应不断推进“平等、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民族工作方针的落实,为各…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是伴随着这个民族共同产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同时,这种传统文化又滋润和涵养了这个民族,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也不例外。 一 有6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世界6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相似文献   

18.
孟和宝音 《前沿》2007,(9):219-2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信念弥坚,报偿艰辛而斗志更强,凝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为全面实现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张颢瀚 《群众》2011,(12):46-47
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段,都有反映民族、国家与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体现人民共同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的时代精神在闪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辛亥百年来激励民族解放与进步,推动国家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在这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民族工业发轫、国家救亡图存,还是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江苏人民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开创争先的精神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在改革发展中敢闯敢创、  相似文献   

20.
一、民族≠氏族 氏族和民族都是人们共同体,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氏族存在于原始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氏族极易分裂,很不稳定。 民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一般经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步发展而形成的。民族以共同地域为基础,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为基本特征。民族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不会很快消失。 二、民族≠种族 种族是以头发、肤色、体形等生理遗传特征来区分的。这种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此,种族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