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钩 《廉政瞭望》2013,(22):53-53
古时君主偶有“微服私访”之举,如秦始皇曾“微行咸阳”,不过“康熙微服私访记”之类的故事则完全是戏说的,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倒是据《康熙朝实录》,康熙本人并不赞同微服私访.他说:“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非徒无益,亦目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微服私访曾是帝王贤君治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执政者“微服私访”被传为佳话。如: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走出王宫,乔装打扮成普通病人,深入到医院了解第一手材料;湖南省娄底市涟源七一煤矿发生突水事件,娄底市市委书记蔡力峰先后十几次暗访,以技术员等各种身份在当地群众中展开调查,查处当地46名官员涉及“官煤勾结”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有罪的诗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2,(14):50-50
名誉是人类最珍贵的衣服。剥夺一个人的名誉所造成的侮辱,比剥去他的衣服更持久而深刻。清代雍正年间的“名教罪人”案,即是皇帝通过“发动群众斗群众”、“戴政治帽子”等手段,剥夺苦主钱名世名誉终身。  相似文献   

4.
应多些“微服私访”张智永据报道。河南境内一些公路一度治安状况很糟,107国道郑州以南路段乱设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反响强烈。针对这种情况,省委书记李长春以普通车主和乘客的身份,搭乘货车、公共汽车暗查路卡、私访治安,向沿途有关部门通报察访情况,提...  相似文献   

5.
张鹭 《廉政瞭望》2010,(22):26-27
“要不要带换洗衣服?”面对湖南省纪委来的人。杨建农问。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从晚餐桌边起身,随纪委一行5入离开住所。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2):47-48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目前在省网宣办座谈会上指出,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在网上,我们可以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来源于生活,出自于社会,代表着一个群体,不管是粗言、苦药,还是牢骚、怪话,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其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不仅是党风的直接体现,关系着党的形象和生命,而且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转变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从莒县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转变基层党组织的作风,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转变作风的根本问题群众意识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坚持和贯彻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群众公认”,就是各方面、各层次大多数群众普遍赞成和肯定。应该说,可以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都必须是群众公认的。“群众公认”是起码标准,是领导干部得以提拔重用的“资格证书”。在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今天,选任干部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扩大群众的参与度。但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在对待“群众公认”的态度和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的认为“群众公认”无非就是以票…  相似文献   

9.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笔者以为,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看待群众声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身为副职,就工作的“被认同”而言,无外乎四种情况:上下一致认同;上下均不认同;上级认同,下级否定;下级认同,上级否定。要使自己的工作达到被上下一致认同的境地,或退一步而言,至少被上司或下层群众认同,从正面而言,需要晓下情,守本土,勤沟通,善协调,而从反面来看,应知如下“四忌”:一忌摆位不别高低。身为副职,欲使自己在所处位置上有其位、有所为,并不一定非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可,但却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与正职的高低之别。大到决策拍板,小到座次排列、讲话做派,都要甘  相似文献   

11.
苏平 《廉政瞭望》2013,(22):45-45
现如今,出租车司机好像部有一个“大嘴”头衔:传播讯息、评论时事。难怪官员微服私访爱选出租车昵,比如挪威首相。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者为数不少。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受群众的爱戴。但也有少数干部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不能持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只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给群众做解释工作,用“解释”来解决困难,用“解释”来解决问题。这种变解决问题为解释原因的做法是很不足取的,其结果不仅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王永生王华巍对人民群众也就是对“老百姓”的态度历来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概...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学习导报》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工作中,“增强群众观念”这句话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如何增强群众观念,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很好地解决了知行合一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群众观念的强弱,决定着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与坏;而如何贯彻群众路线,取决于“把群众摆在什么位置”这个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袁浩 《新湘评论》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7.
张勤德 《探索》2005,(6):174-179
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腐败严重、分配不公、治安恶化、国资流失、“三农”问题等等的根本性原因,是受庸俗发展观的影响。庸俗发展观用实用主义标准否定实践标准,严重干扰了党的思想路线;用新自由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严重干扰了党的基本路线;用无原则的和平主义,干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用“精英民主”否定人民民主,冲击了党的组织路线。因此,庸俗发展观是“百病之源”。  相似文献   

18.
所谓“微服私访”,即为官者像老百姓一样轻车简从,深入民间调查了解民情民意,掌握实际情况,以便作出正确决策。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微服私访”的故事。《十五贯》这出戏中的苏州知府况钟,查一桩杀人案将要“山穷水尽”,后来扮作算命先生暗暗查访,很快查出真凶娄阿鼠,案情真相大白。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文汇     
要言辑录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 李瑞环指出:“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各级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多想些群众冷暖,少想点个人“政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点“锦上添花”。《摘自《工人日报》微型论坛“以德治国”并不等于“人治” 《中国党政 干部论坛》刊载 夏伟东的文章指 出,那种认为强 调“以德治国”是 对“依法治国”的 否定、是恢复到 “人治”、是一种 倒退的观点,是对“以德治国”的误解和曲解。 我们所强…  相似文献   

20.
“他们有关系”“私底下操作”“里面有猫腻”……媒体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部分农村群众在谈及乡村公共事务时,经常对乡村干部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明明一些村干部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的事情,群众不找村干部,而是去找乡镇主要领导,甚至是县领导。类似现象在基层并不鲜见,说明当前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弱化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导致干部威信下降。长此以往,既影响农村发展稳定,也影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