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虽然已居世界首位,但粮食生产相对分散,粮食商品率仍然很低。粮食生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的粮食流通要起到促进生产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必须对粮食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购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持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本文拟以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为着力点,对收购资金难以封闭运行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一、收购资金难以封闭运行的主要原因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农业发展银行计划管理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粮食收储企业发生新的亏损和挤占挪用,及时足额供应粮食收购资金的保证。所谓“封闭运行”,是指农业发展银行将粮食收购资金贷放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之后,资金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问一声:你能吃完每月的粮食定量吗?恐怕大多的城镇居民都会回答:吃不完。 随着我国食物结构的变化,几十年一贯制的城镇居民口粮定量,已经显得偏高。全国每月人均15公斤的定量,实际消费一般为12.5公斤,一年下来,人均至少可节余二三十公斤。 粮食指标节余归己,这是政府一贯宣传的政策。“余粮”的形式不外乎两种,其一,粮票结存。据报载,1991年5月1日粮油调价前,全国流通在市面的粮票,多达200亿公斤;其二,以城镇居民粮油供应本上的粮食指标体现。居民吃不完的粮食,如果不从粮店支取粮票,则通过指标形式结存在粮本上,估计其数量不下百亿公斤。两者相加,有300亿公斤之多。如此巨大的余粮量,不能不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4.
俞敏 《理论探索》2011,(4):21-24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关于粮食工作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非常时期工作特殊性出发而形成的思想:即以农民在交售余粮过程中的态度作为划分敌友的界限,成立工人武装检查队参与征粮工作,对于消费品的分配实行统一的、平均主义的办法;另一方面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包括: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改变农民小生产者的旧思想和旧习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实行依靠贫农和团结中农的政策,工人政权要尽可能地照顾农民的利益。研究列宁在苏俄非常时期的粮食工作思想,对于我国搞好粮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4,(38)
国内及对外关系3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全国食品工业会上宣布: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之后,农民要求继续出售余粮的,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必须按照超购加价的办法继续收购,不得限制或拒绝收购。已经实行倒三七比例计价的,可按比例价继续收购。他说,这一政策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作出的。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过:“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他开了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病要小,二是家里有余粮。病要小,无可争议;家有余粮,现在还不成问题。吃“大锅饭”的人,顶多扣点奖金而已,不至于饿饭。这是今比古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似乎还要增加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没有闲话。比如你遵照医嘱在家养病,单位里却流布“泡病假”的舆论,这“福  相似文献   

7.
周楠  刘彤  李云平  段续  宿传义 《瞭望》2022,(6):62-64
大中型灌区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嘹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陕西、湖南、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多地粮食产区走访了解到,经过多年持续发力,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灌区的灌溉能力明显增强,水资源在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但记者同时也发现,随着运行成本逐年增加,一些灌区存在水价成本倒挂、水费征收有...  相似文献   

8.
王建  杨喆  周楠 《瞭望》2020,(8):54-55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南到北,春耕备耕陆续铺开。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些与往年不同的不利影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部分地区粮食收购库点暂停收购,部分农民余粮还没变现;部分农资生产企业开工延迟,物流受阻,一些农资企业货源不足,农民担心农资供应。  相似文献   

9.
耐因 《瞭望》1988,(4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农村的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以其光辉夺目的成就惊动世界: ——粮食生产连上两个台阶,棉油肉等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农产品的商品率已接近60%; ——化肥、农药、薄膜、农机动力、农村用  相似文献   

10.
我看“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的说法似乎是近几年才流行,其做法则古已有之。唐代白居易的名篇《观刈麦》,写他看到农妇抱着孩子拾麦穗,一问情况,原来她家地里收的粮食全交了税,只好拾一些麦穗充饥。白居易听了很难过,对比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感到愧疚不已。在封建社会,能这样“换位思考”的官是极少的。  相似文献   

11.
前瞻     
《瞭望》2004,(2)
兑现“多予”。对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将在今年得以实现。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方面的投入将增加30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也会大力增加投入。同时,将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全面推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直朴资金总额100亿元,约占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40%。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中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未来,中国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仍然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政府经过周密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得出的结论。要使这个结论成为现实,关键在于求得粮食总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这也是解决粮食流通和消费环节上所存在问题的前提条件。当前在我国粮食供给上,实现粮食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1 列宁合作制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二阶段是1921年以后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第一阶段,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社会的理论,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试行建立农业公社。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下,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和军队的粮食供给,对农民实行背离商品交换原则的余粮收集制。由于当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极为低下,国家从农民那里征集来的,不仅仅是余粮,还包括一部分农民必需粮。这个阶段,还在农村提倡建立农  相似文献   

14.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新挑战,而中国粮食安全中也存在着隐患,即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问题,粮食危机进一步加深。化解我国粮食危机应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增加粮食供给,缓和粮食供需矛盾;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前景如何?在经过几年连续徘徊之后,“九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能否出现新的增长高峰,跃上新的台阶,实现本世纪末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奋斗目标?著名农业专家、江苏省农林厅厅长俞敬忠断言,我国粮食生产近期将可能出现新的增长高峰.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推动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就能乘势而上,促进这一高峰的尽快形成和到来,那么本世纪末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也就有望实现,攀登1万亿斤新台阶也将成为可能.俞敬忠是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粮食增长规律及其增长高峰的成因分析后,作出这一判断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2011年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地,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商品粮食生产节节上升的趋势,更是引人瞩目。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二年的四年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近千亿斤,突破了七千亿斤大关。一九八三年已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规定的全国粮食总产量指标。这五年,是建国以来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其实,这几年粮食生产也是丰年、平年、欠年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生活中,粮食应该是最珍贵的东西,谁也不能离开吃饭.可是,在我国粮食却成了价格最低廉的商品之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一方面使粮食生产成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在城市粮食却是居民付出代价最小的生活必须品.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拟就粮食价格与粮食生产问题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我国总有不少“产粮穷县”,粮食多,现金少,人穷困。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商品生产不发达。农民把自己耗费了大量劳动的初级产品——原粮,当作最终产品,秋收冬藏,自食为主,不能增殖。史廷怀粮里“淘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开始打破了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他是按商品经济的思想经营粮食的:种粮食作物——搞余粮加工——发展饲养业——畜粪沤沼气——增施农家肥——粮食更高产——进一步扩大原粮加工业……。如此良性循环,史廷怀理所当然地开始富裕起来了。他通过自己搞的“良性循环”,大幅度降低了粮食生产中的个别劳动耗费量(包括化肥等物化劳动耗费量)。当前我国农村生产每斤粮食的成本,一般为四、五分钱,史廷怀生产每斤粮的成本还不到一分钱,这就是说,他生产粮食的个别劳动消耗,大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他把一斤只值一两角钱的原粮,加工为果坯,转化成肉、蛋,变成市场需要的商品,一斤原粮到他手中一经营,便升值为一两元钱。史廷怀是懂得经济学的,是懂得价值规律的,虽然他讲不出一大套理论。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中国农民的聪明才智。这聪明才智,在党的正确政策的诱发下,正奔涌而出,开始改变着中国农村的旧面貌,创造着中国的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民。  相似文献   

20.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于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