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形态并引领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党治理黄河的百年历程中,依次经历了区域性实践、曲折性探索、全面性规划、战略性确立等主要阶段。在阶段性的现实表征下,党全面总结了黄河“事物自在实体—共同体形态”与“普遍规定性—特殊作用机体”的辩证治理经验,持续深化了“党的领导—群众参与”“体系完善—能力创新”的系统建设思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黄河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契机下,黄河治理的变革路径应从生态视角下的环境问题解决、系统思维下的治理局面统筹、现代视野下的发展模式转化、文化框架下的文明体系建构等方面开启,进而推动治黄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周期,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黄河口稳定30周年,人民治黄60周年,又是山东黄河河务局成立60周年,也是我自己致力于黄河研究20周年,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年份,发表此文,以示纪念。1986年5月,我由烟台市调东营市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选点建市,而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讲是由黄河口稳定决定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黄河三  相似文献   

3.
文史园地     
《春秋》2009,(6)
《黄河口史话》出版日前,东营市政协编辑的《黄河口史话》(东营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出版发行。该书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了发生在东营市境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真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6):I0003-I000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步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国家治理方式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本期"专题报告"围绕"大数据与政府治理"探讨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大数据视角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困境突破与系统构建》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为社会风险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了大数据视角下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的"数据有限性""挖掘能力欠缺""信息孤岛"及"评估透明度不足"等困境;构建了以大数据理念与工具为基础的,集"评估数据搜集与管理""评估信息挖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为社会风险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大数据视角下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的"数据有限性""挖掘能力欠缺""信息孤岛"及"评估透明度不足"等困境;构建了以大数据理念与工具为基础的,集"评估数据搜集与管理""评估信息挖掘与维护""评估结果应用与输出"三个分系统在内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6.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治理的第一条大河。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以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改变了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  相似文献   

7.
李小敏 《群众》2014,(8):7-10
<正>近年来,江苏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不断深化平安江苏建设,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我省综治工作绩效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公众安全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祸害上游的水库,当以三门峡水库最为典型。水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是黄河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有效库容约30亿立方米,1957年4月动工,1960年2月建成,9月开始蓄水。蓄水后,水中的大量泥沙即开始在库区淤积,并迅速蔓延于上游河道,到1961年10月,在陕西潼关渭河汇入黄河口附近已经形成了拦门沙,回水影响范围则扩大到渭南沿河地带。  相似文献   

9.
黄河断流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利华 《中国减灾》2000,10(3):26-28
从黄河断流的时空特征分析了黄河断流的根源 ,提出了治理黄河断流的生态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东方  尤振璋 《人大建设》2009,(7):F0002-F0002
“一定要确保一渠清水过黄河!”6月22日~23日,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柏拴带领下,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视察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时,表达了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群众权益以及消除危险隐患等方面展现了独特价值,对于社会转型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与应对局面的复杂变革,信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面临困境与挑战,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群众反映诉求方式极端、群体性上访事件频发以及个别群众长期缠访闹访等问题日益突出,信访制度价值功效作用受阻,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与长治久安。由此,我们应当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与信访工作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时代特点,从提升党员干部处理应对信访问题水平能力、深入推进信访诉求分类处理、区分设立化解信访难题处置程序以及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和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与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与完善破解信访难题与困境的治理逻辑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监狱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哪怕还剩下最后一座监狱,人类都将不得自由."监狱囚犯暴乱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政府,也给美国的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美国监狱各个时期囚犯暴乱的基本概况及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提高我国监狱的管理水平,以确保我国监狱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王志亮先生长期从事刑罚学和监狱学的教学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大量第一手有关美国监狱的资料,并在借鉴国内相关译著的基础上编译了这本书稿.本刊2003年第一期已刊登该文的上半部分,现将其下半部分予以摘登,以供国内读者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海峰 《中国减灾》2011,(7X):38-41
<正>2011年4月17日,甘肃省兰州市中山桥桥面及上部结构加固顶升工程进入收尾工作,当日,中山桥在电脑控制下"长高"了1.2米,由3.6米"长高"到4.8米。这是中山桥建成后经历的第18次维修,待全部工程完工后,中山桥不仅抗震、防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其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最近,水利部统计信息显示,水土流失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总量的3.5%。可见,水土流失治理不仅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休戚相关,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科学运用于黄河治理实践,为当代黄河治理提升了战略高度、凝练了历史经验、明确了发展思路、构建了治理格局、划定了底线红线,形成了新时代黄河治理方略,为黄河流域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公共职位纳新应秉承公平的竞争机制向所有社会适格人员开放,这是社会阶层之间正常流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存在的上代"公共职位"占据者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的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行为和现象,却实实在在的埋下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凝固和"社会阶层分裂"的隐患。分析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实现路径,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当下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警务实战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常态工程。警务实战化建设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也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核心纽带和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流域治理效率,基于流域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空间性特征,《黄河保护法》(草案)第四条建立了国家黄河流域协调机制,并对其基本功能和协调事项作出了安排。就整体而言,流域协调机制的基本功能包括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三大方面,在协调事项上应该以“重大”为前提扩大其协调范围。《黄河保护法》(草案)只对流域协调机制作了框架性规定,有必要对其实现进路予以细化与延展。具体来说,可以从宏观决策的联合议事、具体事项的日常会商与应急会商、决策执行的联动协作以及信息通报与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共同推进流域协调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吴莹 《求索》2023,(2):180-18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取得了重大建设成就。党的二十大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出新的重要阐述,首次在国家安全框架下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社会治理的战略定位得到提升,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也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需在促进民生福祉、增强公共安全、提升基层治理和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重点发力。  相似文献   

20.
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国家对贫困地区进行大量的资源输入,在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治理问题。预防型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在治理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构建预防措施,以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以资源密集输入为过程载体、以多主体互动为推动力量、以沟通协商为机制手段的治理模式,以此来保障后续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避免政府事后治理造成的高成本或临时性行政施压导致的治理无序,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达成基层社会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