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墨西哥对于我来说,其印象都不外乎宽边帽子、咀嚼烟草的牛仔,还有那黄褐色的土地,遥远而又遥远。直到看了这部名为《弗里达》的传记电影,才突然于一个女人身上打开了墨西哥的窗,看见了那片土地上的独特的色彩、画面,极富震撼力与命运感的音乐,看见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评介王小燕贺圣达研究员撰写的《东南亚文化发展史》,〔1〕是目前国内学者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东南亚地区文化发展史的专著。由于东南亚是一个多国家,多民族以及受多种外来影响的地区,其文化发展和文化现象极为复杂,因此,迄今在有关世界...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11日,武侠名著《鹿鼎记》在香港报章刊完最后一节,其作者金庸终于封刀。金庸于50年代中期开始在《新晚报》试写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5年写了14部武侠小说,几乎部部引起轰动,在台港澳和东南亚华人圈造就了一大批“武侠迷”和“金庸迷”。作者将14部小说的书名各取一字,成为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相似文献   

5.
路在脚下     
曾在《中国残疾人》上读过一位聋人写的文章,记得名叫《宽容》,当时感慨万分。那篇文章中写的是这位聋人自己的经历。写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对她很不尊重,工作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人还不知道她的名  相似文献   

6.
莫为尊者讳     
人们写东西可能会出现笔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事。笔误如果出在一般人身上,那就是小事—桩;如果出在领袖人物身上,那说不定会成为神秘莫测的大事了。斯大林读了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在末页写了一段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按照当时苏联的规定,凡是斯大林写的东西,除应保密者外,都要及时公布,让大家学习。这一指示显然属于公布之列,但可惜批示中的“爱情”一词,末尾少写了一个字母。为此,有关人员手足无措,谁也知道是笔误,但谁也不敢改动领袖写的东西,谁也不敢问斯大林本人。万般无奈,于是组织…  相似文献   

7.
天凉好个冬     
最初读到季羡林先生《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时,心里就有一种触动,当时就想,年轻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中年人(60岁左右)也不行,前几日看到《收获》杂志上有许明先生谈季羡老的文章,也说这文章好,我很欣慰,觉得自己没走眼。那几日我正在整理有关储安平和《观察》周刊的资料,因了季羡老的那篇文章,我从这些资料中检出一些有关季羡老的,写成一则短文:《季羡林与学生运动》,写成后投寄给一家报纸,终于没登出来。季羡老是1911年生  相似文献   

8.
P.本尼迪克特(Paul K.Benedict)又名白保罗,是当代美国知名的语言学家,他从30年代开始研究汉藏语言,著有《汉藏语言概论)(Sino—Tibetan:A Conspectus)等书和多篇论文。1942年他写了《台语、卡岱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东南亚的一个新联盟》(Thai,Kadai and Indonesian:ANew Alignment in Southeastern Asia)一文,1944年刊在《美国人类学者》(Ame-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圾,搜集有关国家作家的作品和资料.又派出研究人员到泰国讲授汉语,研究泰国的文化艺术.还派人学习缅甸语、泰国语.与此同时.该研究室还先后多次与泰国、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料交换.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作家的联系.而且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研究室分设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新闻事业三个研究组.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1人.研究室成立虽然只三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编印了内部资料集17集,翻译了《缅甸诗歌选》、《缅甸小说选》、《缅甸文学论文集》各一本,出版了《东南亚文化论》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两部论文集.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一书,为国家级课题.此外.该研究室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还在国外及省内外报刊上发  相似文献   

10.
在草原上当知识青年时,我曾经那样地对我插包的额吉——感到兴趣。那真是一种吸引;直至十年里怀着对她的激动写得手酸,后来终于下决心在《金牧场》里写了她一遍,仍然觉得笔虽尽墨末浓——我为自己受到的这种吸引久久不能理解。 只有从宁夏归来,只有心里满盛着一个掩着脸面蒙尘沐土躲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最早出处的考证□缪慈潮今年第1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了夏伟东同志写的《略谈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一文,其中提到:“为人民服务”这个提法,最早见于毛泽东同志1944年写的纪念张思德的那篇著名文章。这里的“最早”一说,值得...  相似文献   

12.
“火车渐行渐远了,苍郁的北京也望不见了。啊!北京我的爱人!此去万里长途,这途中的寂寞和辛苦,叫我将向谁诉?”——张我军·《乱都之恋》之七1924年初(民国13年),台湾青年张我军从上海来到“十丈风尘”的北京,投奔在厦门相识的乡亲、正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读书的张钟玲。那一年他22岁。在那一年他接连投书《台湾民报》,向当时盘踞台湾文坛的旧文学抛出力作《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和《糟糕的台湾文学界》,由此引发台湾文学新旧大辩论。也在那一年他写了名为《乱都之恋》新诗。  相似文献   

13.
记者:从《便衣警察》到《永不瞑目》其间还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就像雷声滚过天空,所过之处皆有响动,20年了,人们提及公安题材电视剧,首先就想起了你的《便衣警察》和那首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海岩:有人问起《便衣警察》,我说那是过去时代的作品了,它反映那个时代人们关注的一些热点,在当时,警察戏直接写时代,写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警察的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写法在警察戏里很少。那个时候公安题材多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顶多写点公安人员的任劳任怨,而《便衣警察》触及了公安人员的家庭、情感、个人命运,当时来讲给…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世界     
《小康》2012,(12)
正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柬埔寨看中国软实力剧增在东南亚投资数百亿美元后,中国如今认定,引以为傲的经济实力尽管带来对该地区的巨大影响,但那还不够。北京大学东南亚问题专家杨宝筠说":中国政府比从前更重视公共外交。它意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文化交流可以辅助传统外交。"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当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中,独幕剧始终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而论及对独幕剧贡献最大者,则当推马森无疑.马森的戏剧创作始于他的大学时代,而他那些公开发表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则大多写于他旅居墨西哥期间.这些作品迄今已公开发表十一部,它们是:《一碗凉粥》《狮子》《苍蝇与蚊子》《弱者》《蛙戏》《野鹁鹆》《朝圣者》《在大蟒的肚里》《花与剑》《进城》和《脚色》,后来,这些作品全都收入马森的独幕剧集《脚色》一书中,由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一《楚天主人》,我们是老朋友了。早在去年三月该刊创刊一周年时,我就计划写几句话,送去我真诚的祝福。但顾虑自己才疏学浅,人微言轻,所以写了却没有敢寄出,终于错过了那个阳光灿烂的三月,在心中留下无尽的遗憾……二公开发行一周年时间就要到了,本想潇洒一次——过去的事情(写纪念文章)不再想,再说又没有谁要我写,即使有,我也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去年初响应省委号召,参加了仙桃市委小康工作队。驻进了农村,成天泥里水里滚,哪有时间考虑这)。谁知与《楚天主人》结缘太深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记得每个月回家休息的时候,总要到机关打开自己的信箱,看《楚天主人》来了没有。有,便欣喜不已,休息时间看不完,就带到驻点村去看;如果杂志来迟了,便反复追问,生怕别人漏放了;确实没有,就怅然若失。夜间人静之时,看到那一大迭《楚天主人》,一股负疚感油然而生。我终于明白,《楚天主人》在我心中占有极重的份量了。  相似文献   

1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改议定书》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二修改议定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在《我的文学修养》中谈到巴尔扎克小说时写道:“在巴尔扎克的《鲛皮》(按通译《驴皮记》)里,看到银行家的邸宅中的晚餐会那一段的时候,我完全惊服了。20多个人同时在喧嚷着谈天,但却有许多形态,写得好像我亲自听见。重要的是──我不但听见,还目睹了各人在怎样地谈天。来宾们的相貌,巴尔扎克是没有描写的。但我却看见了人们的眼睛,微笑和姿势。我总是叹服着从巴尔扎克起,以至一切法国人的用会话来描写人物的巧妙,把所描写的人物的会话,写得活泼泼地好像耳闻一般的手段,以及那对话的完全。”大师的眼睛不会打盹,作品中深…  相似文献   

19.
方伟朋友:你好!96《中国民政》第5期《嘴写的书简》一文,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被你那渴求知识的坚定信念所感染。我也是一名农村残疾青年,出生8个月时,因无人照看而不慎跌落火坑,失去了左手。和你一样,我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较你幸运的是,我还有一只右手,可以去开拓或实现我的渴求,而较你不幸的是,我没有你所享有的那一份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我的父母是贫困山民,我的家庭是特困家庭。我“读”了近20年的书,攻读过大学语文专业,而我所攻读的每一本书,直至写作用的每一张纸,都是区民政局的领导同志借给或援助的。近几年,我相…  相似文献   

20.
何英 《小康》2012,(2):125
正看了很多樟楠散文的评论,最后,还是他自己在后记中一句"土腥味的文字"契合我心。人们都说樟楠的文字质朴,亲情感人。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作文时最不能忘的"土腥味"。先来说这个"土"字。作者把书中写母亲的那一部分文章的开篇定为《一把老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