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依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只对那些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人开放。但是在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与脱节已成体制化。统一司法考试为适应对高素质法律职业者培养的需要、实现法学教育体制重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法律全球化及其对中国法律共同体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法律全球化是指法律的各个领域发生的跨国界、跨区域、跨大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重组原有法律制度、法律秩序、法律理念结构的网络化过程。它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就中国法律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对该共同体的共同的法律知识背景、职业训练经历、职业利益、职业精神气质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中国的法律共同体应以昂扬的发展姿态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勃兴,使中国在全球法律网络化过程中早日从边缘进入中心。  相似文献   

3.
陈羽 《理论学刊》2008,4(4):97-99
从应然意义来说,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想象的共同体".法律职业伦理是维系其存在的职业意识形态.法学家群体作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形塑者,对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职业伦理还作为具有利导性的制度存在.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的法治建设中,我们要更加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存在多方面的建设阻碍,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要从完善法律准入制度、健全法律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共同体独立自主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焦泉 《唯实》2011,(2):73-77
为促进数据库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数据库制作者和公众利益机制的平衡,需要在分析论证数据库不同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我国的数据库法律保护模式,建构和完善我国的数据库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赵泉 《理论学刊》2001,(5):48-49
职业法律家是指从事司法或直接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并且有严格资格限制的专业人员。职业法律家集团是一个国家的职业法律家群体。职业法律家集团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则关系着该国法治化的程度及发展前景。一、发达的职业法律家集团是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之一建立法治国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建立了法治国家。随着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 ,产生了现代意义的法律职业。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 ,司法权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权 ,由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法官依法独立行使。为了防止法官的专横和集权 ,司法权…  相似文献   

7.
论法治实践中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 《实事求是》2008,(5):55-58
法律职业共同体以其专业性、统一性和自治性等显著特征成为法治实现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治实践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建构、法治信仰的生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有赖于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法律教育和培养机制。通过法律教育塑造一支坚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队伍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不应被视为是一个空洞而时髦的新概念.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言人,法律人的基石作用必将足显彰弥.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关键在于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质,并在其内部传承法律职业的技能和伦理.  相似文献   

9.
刘小吾 《唯实》2009,(8):121-126
共同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律人来自不同的阶层,职业伦理既有相异的一面,也有相同的一面。相同的职业伦理是信念伦理,相异的职业伦理是责任伦理。法律人共同的信念伦理和大众伦理之间存在冲突,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模拟法庭是一种旨在帮助法科学生熟悉法律实务、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感与法律职业心理、创新法学教学模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律职业化建设,在法律职业化建设中法治人才队伍是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法学院校是法治人才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法学教育成为支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为法律职业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法学教育要与法律一线工作岗位衔接,培养应用型法科人才;法学教育应与实践对接,明确职业能力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技能与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   

12.
喻中 《思考与运用》2007,(11):36-36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随着专业化的不断推进,法律人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他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了诸多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共同关注的主题。浏览这些有关法律人或法律职业的话语,可以发现,它们都秉持着一个大致相似的立场:法律人应当忠诚于法律;除了法律,法律人没有其他的上级。  相似文献   

13.
正检察官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履行神圣的法律监督职责,应当具有职业的权威性。这种职业的权威性不仅来自于法律赋予检察官的权力、更应当来自于社会公众对检察官的发自内心的信服。这就要求检察官不仅应当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更应当具备职业伦理、方能赢得声望和名誉,获得真正的职业权威,担当起国家法律监督的重任。一、什么是检察官职业伦理检察官职业伦理,是检察官在履行检察职责过程中,以及从事与其职责相关的职务外行为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或行为准则。它不同于检察官职业道德:检察官职业道德属于检察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主要依靠个人内心信念约束的自律机制。而  相似文献   

14.
法官是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的人员,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关乎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长期以来法官职能的泛化,导致法官严重行政化,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也常常受行政权力的影响,审判工作的特殊性一直不受重视,审判的独立、法官的中立难以实现,由于业界的混淆决定着法官职业的伦理也从不受重视,通过对法官与行政官员职业伦理之比较,凸现法官忠于法律、独立审判之特殊特性,并明确行政官员的泛政治化与大众化的特点,建构适合法律职业伦理之维,以树中国法治精神之理念。  相似文献   

15.
日本目前已形成了以《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四部法律为主体、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人福利法律体系,而我国仅有一部专门性法律,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且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既不配套,也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可借鉴日本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经验,在我国大力推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向法律的转变,完善立法体系,依法对老年人长期护理进行规范。同时,还需要在老年人福利人才培养方面,设立专门的法律以确保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待遇和晋升路径,从而增强老年护理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姜孟亚 《唯实》2004,(3):42-45
法官是国家法津的执行者,是国家法律的化身,是社会正义的守护神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法官职业需要特有的职业训练、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法官的职业化是我国走向法治国的必由之路。实现法官职业化,不仅要求建立国家法官制度,而且还要求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法官的终身制、豁免制,从而得以保证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鉴于目前法官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加大法学继续教育的力度。法官是社会精英的集合体,法官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3):50-51
1.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法律职业人员的权力和权利来自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法官、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律师必须忠实于宪法、  相似文献   

18.
洪克非  叶铁桥 《求贤》2011,(2):51-51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下发《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对检察官职业行为提出统一要求,其中一条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即要求检察官“慎重社会交往。约束自身行为,不参加与检察官身份不符的活动。从事教学、写作、科研或参加座谈、联谊等活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妨碍司法公正,不影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则,职业诚信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辞职的宽松的制度设计,职业诚信建设因此面临很大的挑战,频频出现劳动者违背合同承诺恶意"跳槽"的现象,严重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劳动法律的价值定位和现行辞职制度框架下暗藏的职业诚信隐患,试图在法律之外构建一套约束劳动者滥用辞职权,恶意"跳槽"的体系,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诚信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社会分工也形成了庞大的法律职业群体,而普通民众大多对日益繁多的法律文本不太熟悉,这说明普法教育还有巨大空间。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观念与现代社会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也产生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可以为今天所借鉴。古代普法教育做得最好的要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做法主要可概括为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