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公共性政治,它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公共空间来表达意见、形成意志.公共空间之通畅与否,直接决定民主化道路的和平与否.主要借助于行之久远的等级会议这个公共舞台,英国各个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基本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输入政治系统,加工成政治意志输出到社会系统中去.反观法国,专制制度窒息了政治公共空间,使得近代化过程中彰显的激情、欲望和利益,只能在相互隔绝的文学公共领域中"盲目"流转,等级会议也无法容纳理性的话语,其最终的决断很多时候取决于街头底层大众的介入,政治转型不得不靠革命来开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激起了传统贵族精英和一些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弹,大众社会政治理论就是这种反弹的理论成果。奥尔特加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秉持贵族化的历史哲学,认为社会的本质是贵族制的,这是社会的“物理学法则”。现代大众的兴起是逆这种法则而动的“反叛”。在他的贵族化的历史哲学观照下,大众人是残缺的社会政治主体,缺乏历史感、缺乏私密感、缺乏义务感和缺乏“位高责重”感。由于大众的反叛,自由主义的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政府权力的急剧膨胀、政治统治的平庸化以及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的闭塞和瓦解。奥尔特加攻击大众的政治意图是捍卫传统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压制中下阶层民众追求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郭一宁 《探索》2023,(1):66-77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很好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和特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可能:“云场景”融合协商民主参与空间,“云传播”整合协商对话传导形态,“云知识”激发协商主体认知潜能,这些要素都为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数智协商民主从全链条角度畅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导渠道,从全方位角度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空间,从全覆盖角度提升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度。数智协商民主的建构与发展,需要及时回应数智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数智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建立健全数智协商民主的配套体系,面向社会培养数智协商能力与协商文化。  相似文献   

4.
大众民主是近代以降"民主的决定性飞跃".意味着大众超越资产阶级对政治生活的垄断.然而.大众民主是十分矛盾、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伴随着"参与教增"与"大众冷漠"的基本问题.其同甚至孕育着反民主的因素.因此,从一开始.对于大众进入豉治领域.就在思想家中间引起了许多矛盾的情愫.由此决定了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分野:现实主义与激进主叉.现实主义为了民主在大众社会中的可操作性.构思出精英民主,降低了民主的"大众性";而激进主义则认为,除了选举精英,还应该关注如何让大众更多地参与政治,构建广泛的公共领域,"让民主运转起来","追求更多的民主".  相似文献   

5.
曹昱 《唯实》2012,(8):45-49
从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政治(informationalpolitics)的一种民主政治策略,而且是信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层面深入到信息生产层面看,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主一客”二元关系,形成了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主体需要利用文化符号适应已有的信息环境,其所产生的文化反应进一步塑造了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在满足对信息自由和平等诉求的同时,主动建构了全新的信息环境空间。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双向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环境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为内生网络民主和外生网络民主。这两种观点恰恰说明了网络政治参与在促进民主方面有其社会现实性,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现实性决定了民主不能仅从发展网络去建构,推动民主更需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成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师泽生  李猛 《探索》2011,(5):53-57
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同属于民主机制,可以在不同环节、层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服务于特定的民主制度。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参与民主机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参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公共事务的“透明性”,提升民主参与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重视参与民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党内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推动民主参与的全面发展;重视基层参与,夯实民主参与的基础;引导网络参与,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6,(1)
近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表,这一白皮书凸显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四个需要”白皮书最重要的一大亮点,就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并把“党的领导”这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具体化为“四个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明确了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必然性和正当性。第二大亮…  相似文献   

9.
廉政本质上与反腐败属于同一范畴,针对的都主要是公共权力滥用的问题,但是廉政不只是反腐败的问题,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倡导、弘扬和扶持廉政的正面力量。廉政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国家与政府的起源与存在合法性以及人民主权原则,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政治体系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考虑和满足了普通大众的政治参与意愿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其进步与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政权总的目的是为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为保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其对廉政建设的追求仍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参照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廉政制度是一个人类建构物,其与公共领域的人类活动有着互相建构的作用。廉政建设日渐呈现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性问题,并且是不可回避又难以彻底解决的议题,完全凭一国之力难以解决.需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对公民意识培育发挥着积极影响。但网络围观的虚拟性和个案化,导致网民言行缺乏戒律约束,使民主意识培育缺乏持久化动力。基于审议民主视角,可从三方面着手消弭网络围观对公民意识培育的不利冲击。一是"弱公共领域"应鼓励慎议,构建理想公共表达空间;二是要搭建"弱公共领域"与"强公共领域"间沟通平台,注重吸纳民意;三是"强公共领域"决策要重视合法性,强调明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