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也是每个人的向往和社会的整体追求。在西方幸福研究中,大多以抽象人为假设前提,以假设的、片面的"人"为逻辑起点循证的幸福也必然是片面的幸福。以"现实的人"共同实现"美好生活"为幸福的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则正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道德性、主体性,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美好生活为幸福内容,以全体人民的共创、共享幸福为目标,来追求全面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正>一、老有所养乃"中国梦"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对"中国梦"的阐释。强国梦是世世代代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国家富强了,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人民的幸福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理想。从这个角度讲,"以人为本"是中国梦的核心,中国梦以人为起点,又以人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幸福观是以"现实的人"的需求、人的"自由自觉"实践、个人与共同体的融合发展作为观察维度,崇尚的是物质与精神、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马克思眼中的"幸福"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个性表达,而且是实践主体本质力量不断继承、积淀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把对"至善"的价值思考转换为追求人的个性、类特性以及社会特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实诉求,从而使人们构建的民生幸福图景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4.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自1986年成立以来,以"出人、出戏、出效益"为宗旨推进守正创新、实现剧团振兴、促进了越剧繁荣,有4人五度获得"梅花奖"、1人获"文华奖"、4人获"白玉兰奖"、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2019年列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个.  相似文献   

5.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观点。幸福文化是以幸福作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形态。警察幸福文化就是使警察幸福的文化。警察幸福文化对于化解警察的"幸福困境"、凸显警察社会人和职业人的存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警察幸福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责任、公正和自律方面。  相似文献   

6.
至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道德本体论的探求,是对道德终极价值的形上追问,是西方本体论哲学的缩影。但不论思想家们对至善的理解多么不同,它始终蕴含着人类的"合目的性"和幸福两个因素。至善既包含着最完满的幸福,又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的。马克思抛弃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立足唯物史观,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道德善的最高目标,把西方传统本体论"至善"的内涵转换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揭开了本体论的神秘面纱,使至善原本就含有的对人生理想和幸福追求的一面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卢俊卿 《传承》2012,(17):66-67
旧的商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旧商业文明缺乏对人的关怀的弊端日渐凸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幸福。其实,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幸福是对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追求幸福,提高人们幸福感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种幸福文化也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自有人类以来她都被看作人类追求的目标。然而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视角看,在我们国度里幸福不应看作对个人歌功颂德的工具,而是人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追求国泰民安的祈盼。针对目前社会部分人群对"幸福"的街谈巷议,文中通过对幸福的涵义、幸福的价值和幸福对社会进步作用的解析,阐述人类争取幸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表征着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劳动幸福也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对于人的本质的进一步确证,表征着人的属人性的丰富程度。两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劳动幸福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营造了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环境,共同富裕是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其所表征的劳动解放、人的解放和人类联合也是劳动幸福的追求目标,劳动幸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进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劳动幸福为价值指引,提升劳动内生动力、保障劳动公平正义、坚持劳动幸福和劳动自由。  相似文献   

10.
康德对人类幸福煞费苦心的经营超越了哲学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他并不反对人类对幸福的追求,而是要将这种追求纳入合理的实践理性的客体(至善)中。所以,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幸福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实现幸福的问题。康德的这种思路可以被理解为"合理的幸福论",以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基于单纯自爱意图的"幸福论"。这种合理的幸福论必须被看做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必然组成部分,而不应该被看做是其思想前后矛盾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文革"前期"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所呈现出某种"单向度"的特征.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非和谐因素,消灭这种"单向度",把"单向度"的人转变为"多维度"的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打开王永年同志的书,一个久违的名词——"崇高"清晰地映入了眼帘。在今天,当人们视功利为人生之首骛的时候,躲避崇高、消解崇高、调侃崇高,成了一些人追求的时髦。对此,永年同志表现出沉重的人文忧虑。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对崇高的追求,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崇高的价值导向;崇高尽管可以一时被遮蔽,但它是永远不会泯灭的。为此,他发出重建崇高、追求崇高的呼喊,试图振作世态人心。"幸福与崇高是人类追求的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与时俱进的民生思想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以"亲民、为民、利民"的执政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引领下,追求大民生格局,必将推动民生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许晓桃 《政策》2006,(4):60-60
幸福生活一直是我们的美好追求。幸福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同的人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理解。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更多的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感受。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的整体幸福度确实是提升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反而感觉不如以前幸福了。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1,(6):60
人一辈子最大的工作,应该是认识自己,而不是认识别人。我想这是确保自己生活幸福的前提之一。——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往往忽略了眼前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也就随之而去了。——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上,年轻讲师本·沙哈尔这样对学生说。天字有"人",意字有"心"。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今天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获得两个文明双丰收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一、找准切入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 ,改革开放、经济市场化运行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人生追求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有的人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指标” ,…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4)
正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这五大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而这些产业,还是为中国公众"制造幸福"的绝对主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思考和追求始终是个重要命题。如今,中国人对于"你幸福吗"的追问,已经逐渐从电视调查节目中的访问变成了每个老百姓每天都会关注的"国民问题"。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发展幸福产业,或将是"制造幸福"的捷径。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  相似文献   

18.
"八度幸福"是什么?"八度幸福"只是一块杉木牌的名称。但牌子上写的一段话的确是人生箴言,让人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按科学发展观建设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以人为中心、多样繁荣,既要企业发展,也要企业文明,还要企业生态环境改善,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常志伟 《思想战线》2013,(Z1):181-183
"正义"是人类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正义也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包括其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通过追求正义而实现城邦和个人的幸福。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公正"中也阐释了正义思想,指出了公正的"个人的品质"和"适度"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