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妥善安排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解决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简要回顾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视角探索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对新疆农牧民来说,其转移就业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包括:落后的思想观念、较高的生活成本、特殊的民族心理及文化。对此政府应当在法规制度、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主要内容。我国在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走一条有利于充分就业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利用WTO成员国的有利条件,扩大我国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农村劳动力竞争就业的后劲。  相似文献   

5.
李鹏 《理论视野》2009,(6):61-62
新疆农牧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少,重要原因在于就业观念保守、语言障碍、技能落后、创业意识落后,促进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8)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历次人口普查及1%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对劳动年龄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通过灰色预测法对江苏省劳动参与率进行预测,测算江苏省劳动力供给趋势;通过构建双对数模型,结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率的合理设定,对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分析。通过供需差额变动趋势,揭示了江苏省劳动力将面临由供大于求转入供小于求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陕西劳动力人口和就业人口无论总量还是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深究其因,既与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增速有关,也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结构匹配度及城市化有关。面对经济新常态,陕西就业政策的选择既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又要扩张数量、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根据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来调整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计划经济伴随着逐步深化的改革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形势,促进了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基于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建议:从本质上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一方面是用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难觅。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工资福利等就业环境落后致使务工缺乏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其诉求多元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央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农民工外出成本增加,区域用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山西省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国企下岗职工增势不减 ,再就业率不断下降 ;隐性就业、下岗职工就业不稳定 ,收入偏低 ;劳动关系与实际就业状况脱节 ;劳动力市场功能欠缺 ;劳动力供需错位 ;就业与就业转移难 ;企业无力筹措资金 ,下岗职工出“中心”难 ;优惠政策不落实等等。为此 ,必须调整政策 ,理顺体制 ,健全机制 ,加大投入 ,以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理论导刊》2006,(1):20-22
经济增长是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就业增加的函数,就业增长率根植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GDP就业弹性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增强就业弹性,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中国的就业现状,放到一个劳动力市场发展形成的分析框架当中进行评价,以此认为就业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劳动力总量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这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引起的。这就需要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的引导下,对一系列制度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培育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总量大、兼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省内转移增加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需要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来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支持等。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的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要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就必须不断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突破。为此,必须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城镇化路径;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和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6.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弱吸纳能力;二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矛盾。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就业方式外,湖南还应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以人为本”,“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缓解这一突出矛盾,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放在国家宏观经济设计的全过程之中来考虑,即无论在选择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施行宏观经济调控和进行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时,都能将就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其次要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即从建立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快促进就业立法进程等诸多方面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仍然只能凭借其劳动力的支出(出卖或投资),才能参与个人收入分配。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是,劳动力不仅具有商品性,而且具有资本性,是商品性劳动力和资本性劳动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又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构建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应该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劳动力有序供给的治本之策。但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套与健全,需要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需要广大农民思想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