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中心,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因而,这时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结不同了。现在我国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被消灭,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也经不存在了。社会基本矛盾不再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支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再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大量的社会矛盾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因而就不能说阶级斗争仍然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重申:“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党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所作的这一基本估计,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深刻指出: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亦即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从而认为,革命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因为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才能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被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应该是什么呢?这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以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造成不少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许多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4.
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因为阶级的消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阶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由剥削阶级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转到被剥削阶级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由整个阶级的对抗和斗争,进到残余形态的阶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遭到曲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阶级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清除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影响,恢复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科学本质,并在新形势下对这一理论加以发展。他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徐遥 《新长征》2007,(5):27-29
实践表明,任何重大思想理论和战略任务的提出,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不例外,也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彻底否定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的错误理论,摒弃依靠斗争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列宁曾经给阶级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他告诉我们:“阶级”这样的社会集团,只能是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是经济范畴,阶级斗争则是社会范畴,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阶级斗争是通过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三种形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准确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抓住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密不可分。不言而喻,当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就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9)
实践表明,任何重大思想理论和战略任务的提出,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不例外,也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彻底否定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的错误理论,摒弃依靠斗争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李心华 《探索》2004,3(3):104-106
革命性质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论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在同一个社会中可能发生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 ,而同一性质的革命又可能发生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革命是由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社会主要矛盾引起的 ,而革命又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政治斗争 ,因而判断革命的性质 ,应看引起革命的阶级矛盾的双方 ;准确些说 ,革命的性质是由这次革命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