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社会各界对严重的腐败现象深表忧虑,要求清除腐败现象的呼声愈来愈高。贪赃枉法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涉及面广,而且其中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所以影响极恶劣。几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包括重新恢复和建立行政监察机关,目的就是为了努力消除腐败现象,保证党政机关的廉洁,只要我们下决心,经过艰苦努力,就有可能把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
党内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已影响到执政党的地位,必须加以解决。现在腐败现象涉及面很广,而且领导层中也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人说:老百姓的儿子能经商,高干子弟为什么不能经商?我认为,关键不是谁经商,而是在现在价格双轨制下,老百姓弄不到计划内的生产资料,也弄不到紧俏商品;而有些干部子弟却能通过各种权力交织的关系网,既能搞到计划  相似文献   

3.
邹薇 《瞭望》2007,(14)
腐败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的缝隙中产生进而蔓延的制度性行为腐败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彻底清除腐败痼疾要作长期而全面的制度性努力,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改变腐败活动的成本收益状况,把腐败活动的私人收益和惩治腐败的社会损失都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4.
一、强化两个意识,主要是强化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败意识.首先是强化廉政意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既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腐败现象已经不是个别人或个别现象,它的毒素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们一些手中握有各种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廉政意识不强,不  相似文献   

5.
朱庆好 《理论探讨》2006,(3):171-173
在行政管理体系中,不是权力机关的秘书机构会滋生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而是因为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失去控制,导致秘书逐步成为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参与者和运作者,从而使腐败成为可能。遏制秘书腐败的关键在于将领导和秘书共同置于监控体系之中,用教育来推动秘书的职业化进程,用制度来保障权力的运行,用监督来制约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当前,教育腐败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不断滋生和蔓延的难题。教育腐败产生的根源极其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教育腐败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教育系统内外监管、加大教育投入缓解供求矛盾、重建教育德行、厉行改革创新体制等都是有效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既有现实的经济、政治原因,又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如果说造成腐败的政治、经济因素是显性的,那么,政治经济背后的文化,则是腐败不绝的深层因素。近年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腐败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现将其探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庄振华 《党政论坛》2008,(13):45-47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既有现实的经济、政治原因,又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如果说造成腐败的政治、经济因素是显性的,那么,政治经济背后的文化,则是腐败不绝的深层因素。近年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腐败成为—个学术热点,现将其探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除帐本上的腐败———苏州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宋大军小镇推行获成功直镇过去是苏州有名的“穷镇”。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该镇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如何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如何避免企业领导干部走弯路?镇党委决定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年德、日、意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早已盖棺论定.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国内在如何认识侵略历史的问题上,仍在进行激烈的斗争,一股否认侵略历史的逆流显得来势汹汹.今年6月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以不到半数通过一项所谓《以史为训重表和平决心的决议》.日本参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巩固已有成果,推进腐败治理从"不敢""不能"向"不想"的深度跃迁,还要回归文化本源探寻治理路径。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大,作为与廉政文化相对的"腐败亚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集中体现为人情文化的泛化和庸俗化、变相逢迎手段的隐匿化和科技化、不作为的"软腐败"现象凸显、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顽疾难除等等。究其成因,主要包括认知偏差、心理诱因、价值"越轨"、制度"笼子"不严密等内外部致变因素。针对这些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应该从健全官员人格和心理素质、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等路径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