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论我国湿地资源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资源管理存在着分散立法、权属不清、多头管理、行政垄断等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湿地资源管理进行集权,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同时,必须进行分权,包括湿地资源所有权与行政权分离、政府向社会分权,以便湿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直至目前,中国仍然以行政集权为构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线,而英国采用的是民主分权的方式,这是中英两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最大的差别,其根源可追溯至中古时代。本文以利益平衡的方式为线索,将其与路径依赖结合成一个包括政府的建成原则、权力的分享与制衡、财富的分配、宗教形态和政府的发展取向五个维度的宏观分析框架进行考察,发现中英分别采用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在很大程度受原有利益平衡的路径所约束。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步入宋代,进入了我国最讲究法律的一个朝代,中央集权下的分权制衡成为这一时代法律最显著的特点。整个政权,从皇帝到县令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权制衡的体系,权力的分派与相互制约,导致权力一步步向上集中,牢牢的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不仅是行政,司法、财政以及军事等方面都体现着分权制衡的时代烙印。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到司法,从审理到判决,分权制衡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巩固这一制度,宋代页进一步强化了监察制度,但是最后监察制度本身也采取了不断的分权制衡。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出现了诸如"效率低下、指挥不灵、官职杂乱"等许多问题。由此看来,宋代法律分权的目的还是为了集权,集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当前以政治集权、财政分权为主要特征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所导致的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的原因、机制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学习时报》8月4日报道:20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须加大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合理分权体制。从高度集权走向合理分权,须采取有效改革措施,切实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将党委主要领导者过分集中的权力还给党的组织,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行为。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民主集  相似文献   

6.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明朝政治制度做了较大的改革,包括地方制度的改革、中书省的废除、军事制度的建立。这些改革旨在加强皇权,使得明朝政治体现出了极度分权和极度集权的特点,本文将探讨明初政治变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司法过程与民主过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晓力 《法学研究》2004,26(4):117-122
李慧娟事件包括司法过程和民主过程两个方面。司法审查的正当性理论可分为高级法理论和民主理论两类。中国司法审查正当性的论证存在发达的行政集权、民主共和制不发达等一系列困难 ,在行政分权局面不可能很快来临的情况下 ,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应该考虑其他途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变迁中的最高人民法院(1949-1978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最高人民法院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具体的经济决策 ,而是以不同形式为政治服务。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央各机关关系中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甚至审判与行政权力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从经济变迁来看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最高人民法院过于集权化 ,进而加强对下级法院的控制 ;而在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 ,最高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关系需要从集权转向一定程度的分权 ,让各级法院都有一定的公共政策制定权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自制是旨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发展,强调政府自我控制的一种行政法理论。行政内部分权作为行政自制理念实践机制的理由在于它既符合行政自制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又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行使行政权的盲目与专断。深圳市试行的"行政三分制"是我国行政内部分权的一次有益尝试。行政内部分权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适度分权原则,以保证行政部门之间能进行必要限度的合作;权力划分与部门设置要合理,以实现相互监督与制衡;资源分配要合理,以保证行政内部分权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许多政府或是在考虑、或是在进行着财政和决策制定权向次国家政府的分权改革。但是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分权在多大程度上实际发生了?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以某种形式进行测量。论文说明了在试图设计行政和财政分权测量措施中所遇到的挑战,并指出,在设计地方政府行政和财政自治程度的精确指标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综合类高等院校逐渐形成了学校——学院——系的三级体系,这使高校重新划分层级管理职能成为可能。处在三级体系中层的学院必须妥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合理整合学院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做到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具体实施和民主监督"四位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季金华 《政法论丛》2006,46(4):24-32
政体演化的理想类型与法的现象历史演进模式密切关联。划分政体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政体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人类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集权政体、分权政体和整合型政体三种理想政体类型。建立在自然经济和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集权政体类型;建立在商品经济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分权政体,而整合政体则表现为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政体、古罗马共和政体以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人民代表大会政体。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改革体制,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许多行政问题,例如机构的设置、编制、职责权限、干部的义务、权利和管理等。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提出了解决条条与块块,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等问题。同时,体制改革也提出了行政管理的许多新原则,如:遵循现代科学管理的原则,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机构设置中的党政分工、政企分工的原则;机构设置的精简原则和效率原则;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基层的政治、经济的民主管理的原则。可见。整个体制改革就是一个系统的重大的行政行为。通过行政立法活动,使上述要求和原则条文化、法律化,是夺取体制改革全面胜利、巩固各项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但是,我国现在的行政立法状况远不能适应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已颁行的行政法规对一些临时性的具体问题规定得多,而对那些较长时间适用的基本问题规定得少;属于政策性的文件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规少;还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一、独立审判原则的渊源及其理论基础 独立审判原则,又称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各国普遍承认或确立的一条基本法律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国家审判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法律关系,确认了审判权的专属性和独立行使性。 司法独立原则产生于分权学说,是“三权分立”学说在宪法中的体现。分权学说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集权的重要理论。它源于古代世界 ,在中世纪的著作中,它们得以流传,为英国的政制思想提供了基础。后来在反对贵族特权和君主权力的人们手中,分权学说的革命性潜能在美国和法国完全实现了。〔1)1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突破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激活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中央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新政。然而,受行政性分权格局与内部行政关系传统的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仍然面临着政府"放不下"与高校"接不住"的两难困境。中央与地方各有关涉教部门以及高校,对于"放管服"改革的利益分歧与观念冲突,直接衍生出改革意愿不足、实质性突破缺乏与制度空间约束等问题,折射出"政策驱动型"改革模式的弊病与限度。当前,亟待统筹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两种改革进路,促进政府与高校分权从行政性分权向法律分权与功能分权转变,以实现政府依法有效监管能力与高校依法有效治理能力的协同提升,并最终破解"放管服"改革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6.
《政府法制》2013,(11):10-10
大部门制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是改革的目标。要把大部门制改革做好,确实需要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到位,有所突破。未来的行政体制改革我概括为六个字:放权、分权、限权。放权这次体现得很好,提出了一些放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联邦制与南斯拉夫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制作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国家结构形式,原本是南共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在国家的统一性与地方的多样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然而南斯拉夫在自治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和改革中,其联邦制的演变却最终陷入了"邦联化"的陷阱,从而在分权与集权的失衡中逐渐埋下了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祸根.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放松规制、分权化是美国行政改革实践中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尽管中美两国行政改革属于现代化不同阶段上的改革,因而两者在改革的具体政策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不可通约性,但它仍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钟瑞庆 《中外法学》2006,(6):641-655
导言一般认为,中国政府是一个集权政府。这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这意味着在政府系统里的任何一个层级内部不存在分权,即不存在横向的分权,法院和人大并不是独立于政府的机构,而是通过一定的制度整合进政府体系。第二,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制度化的分权,即不存在制度化的纵向的分权。相应地,在全国来看,权力系统就构成一个层级化的金字塔的形状。同样没有争议的是,这种集权的政府组织形式,与计划  相似文献   

20.
在近现代中国立宪过程中,"总揽"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宪法现象。总揽机关,大致有君主、大总统以及代表国民的机关等。而关于总揽的对象,则有统治权、政务、治权和行政权等。从历史发展来看,"总揽机关"渐渐为"最高机关"所取代,后者成为宪法文件的常用术语。"总揽"现象反映了中国人对不同政体形式的认知逻辑。其背后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中一元权力观对近现代中国立宪的影响。而"总揽"模式表现为行政集权制和民主集权制两种形式,在本质上区别于总统制、内阁制和委员会制。从历史发展来看,行政集权制与民主集权制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