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汉族红细胞酯酶D(EsD)表型频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Tashian等人发现非特异性的羧酸酯酶A、B、C、后1973年Hopkinson等人利用淀粉凝胶电泳发现了1种具有多态性的酯酯D(Esterase.D,EsD)。分子量为60,000道尔顿,最适pH介于5.0~5.5之间。 EsD的电泳表型有EsD1-1。EsD2-1与EsD2-2型,分别受等位基因EsD~1、EsD~2所控制。以后,相继发现稀有型EsD~3、EsD~4、EsD~5、EsD~6、EsD~0、EsD~7等几种等位基因。均存在于13号染色体上。 EsD的发现和其他同工酶一样。在群体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利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法在一块胶板上同时分析EsD 与PGM_1两种酶型,其操作简单,灵敏度好,分辨力高,图谱清晰。对南京地区汉族献血员477人静脉血EsD、486人PGM_1的表型频率作了调查,检出ESD1-1,2-1,2-2三种常见表型;PGM_1 1-1,2-1,2-2三种常见表型;PGM_1 1-1,2-1,2-2三种常见表型以及稀有表型PGM10-1型。根据表型  相似文献   

3.
1973年 Hopkinson 等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发现 EsD(Esterase,酯酶 D)有三种表型即1—1;2—1;2—2型。1975年 K(?)mpf 等也发现了 GLOI(Glyoxala-se Ⅰ,乙二醛酶Ⅰ)同样具有1—1;2—1;2—2三种表型。由于它们都具有遗传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受到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4.
郑州地区人群EsD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酯酶 D(Esterase D)是广泛存在于人红细胞和组织中的一种酶,能够水解羧酸酯键。EsD 的检测方法很多。我们应用水解淀粉/琼脂糖凝胶平板电泳法,对郑州地区312例健康成人作了红细胞 EsD 分型调查,并计算了郑州地区 EsD 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酯酶D(EsD)型的分布及血痕EsD型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高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沈阳地区汉族221例随机献血者的红细胞酯酶D(EsD)型进行了检测,其基因频率为 EsD~1=0.629,EsD~2=0.371。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EsD 型分布的种族差异,发现黄种人的 EsD~1频率最低,白种人及黑人最高。用本法对红细胞溶血液的最小检出量为1μl;以1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室温保存2周仍可分型。以5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可分型时间为3周;37℃保存的溶血液可分型时间为7~8天。  相似文献   

6.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_1)及酯酶D(EsD)被证明具有遗传多态性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建立了多种检测方法。研究证明PGM_1及EsD均有较好的分布频率,在红细胞中活性较高,在血痕中稳定性较好,所以是个人识别检验中较好的遗  相似文献   

7.
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中加入生化缓冲剂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进行等电聚焦,对血样中的酯酶D(Esterase D,Es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EAP)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等同功酶同步进行了分型。与普通电泳和常规等电聚焦相比,该法快速,可靠,分辨率高,适合对多个同功酶系统同时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
用 pH7.4的 Tris-马来酸缓冲系统和混合淀粉凝胶同步检测血液及血癌中 EsD 和 PGM_1的表型,获得良好的分型效果。EsD 和 PGM_1的图谱区带平直、狭窄、清晰。各种表型之间差异著,极易区分容易发现稀有表型。我们在上海地区居民中检查了390人的 EsD 表型和724人的 PGM_1表型,其分布与其基因频率详见附表。在检测尸体血及尸体血痕时,发现一例尸体血和一例尸体血痕的 PGM 1活性明显增强,前者尚显现了一条额外的同工酶区带。  相似文献   

9.
徐华 《刑事技术》1998,(2):42-42
采用琼脂糖水解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同步检测EsD、GLD_1、PGM_1,对210例无血缘关系,健康的天津地区人群EsD、  相似文献   

10.
PGM_1和EsD是司法鉴定常用的二种个人识别物质,它以酶的多态性及变异表达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解决法医中某些亲权鉴定问题。将此鉴定应用于胎儿的鉴定尚少见报导,本文报导了三例不同情况的胎儿中PGM_1和EsD酸型淀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一次检测微量血痕的种属来源、ABO 型、红细胞酶 EsD、PGM_1表型的方法。用盲法共测151份已知血痕种属来源 ABO 血型、EsD 与 PGM_1表型的血痕纤维,均能正确判型、吻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报导的是利用 DNA 指纹术对一起刑事案件鉴定的情况。案情:1988年2月,北京的王某被杀。经血型检验,死者王某、嫌疑人马某及马某大衣上血痕的血型均为 A 型;经 EsD检验,王某的血和马某大衣上的血痕均为2-1型,马某的血为1-1型。此结果,只能说明大衣上的血痕不是马某的血,但无法确定该血痕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对EsD、PGM_1、GLOI等酶型的检测已较普遍,GPT也已开始应用.Wraxall黄力力等报导了用琼脂糖和淀粉混合凝胶电泳对EsD,GLOI和PGM_1进行同步检测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四种酶型同时检出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酯酶D(EsD)广泛地存在人体组织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对人类群体遗传学、法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有实用价值。特别在亲子鉴定、个体识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蒙古族  相似文献   

15.
应用等电聚焦电泳调查武汉地区人群红细胞EsD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解我国人群稀有基因分布情况,作者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武汉地区人群 EsD 多态性作了调查。材料与方法1.血样处理血样采自武汉地区无亲缘关系健康成人。取静脉血1ml,生理盐水洗涤2次,取压积红细胞加等量蒸馏水置-18℃冰冻过夜,温融后离心。取溶血物加等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等电聚焦技术对12例(男7例,女5例)尸体组织 EsD 分型及检出时限进行研究。死后24—48小时的14种组织,除皮肤外均能检出 EsD 并能正确分型。组织中 EsD 检出时限37℃为3天;室温为3周;4℃为5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等电聚焦电泳法和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对阴道液、血液中的PGM_1亚型、EsD、GLOI表型进行了检测。在部分妇女的阴道液中未检出其本人血液中的这些酶型,测出的比例最高的是PGM_1亚型,EsD次之,GLOI最低。凡能显示清晰酶谱带的均与同一妇女血液中的表现型相同,未见不一致的现象。同时初步探讨了月经周期和性刺激对阴道液中PGM_1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和酯酶D(EsD)两种多态性酶类在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EAP有A、BA、B、CA、CB、C六种遗传表型。这六种遗传表型受第二对常染色体上三个等位基因Pα、  相似文献   

19.
Simoai等人(1983)最先对妊娠首三月的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及酶测定。为了解决孕早期亲权鉴定,近年来,胡炳蔚和李生斌对妊娠6—11周活体绒毛进行了酸性磷酸酶(ACP)和脂酶D(EsD)多态性研究,马虹和刘勇等人先后报道从早孕绒毛细胞中检出ABO(H)血型物质  相似文献   

20.
<正> 型特性异成分(Group Specific Component,简称Gc)是人血清中的一组α_2球蛋白。1959年,Hirschfeld用免疫电泳法首先发现Gc,并将人群分为Gc1-1,2-1,和2-2三型。此后,许多学者对Gc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Gc的多态性是由按孟德尔遗传方式的基因控制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医学工作者已把Gc分型应用于实际检案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