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与拉美主要国家的关系出现冷淡、降温或恶化,拉美国家的离美和反美情绪上升,美国在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受到挑战。美拉关系恶化不完全是由布什政府忽视拉美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尽管美拉关系不断恶化,但美拉关系的根基并没有受到动摇,美国不会失去拉美。  相似文献   

2.
娄伟 《东北亚论坛》2011,20(4):37-43
经过60余年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成长,中国的国家实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中国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使中美之间出现了权力转移现象。由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对现存国际秩序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未必引起冲突与战争,权力能否和平转移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判断。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并不意味着中崛美落,而是中美和其他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一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伊拉克日益严峻的安全局势,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项新战略,其措施包括要伊拉克新政府负起责任,美国向伊拉克增兵,以及对伊朗、叙利亚施压等。这一新战略的实施能否奏效,美国能否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和美国是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两个大国,反恐战略在俄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美两国在反恐战略的形成、恐怖主义威胁判断、反恐目标、军事反恐战略实践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随着俄美领导人的更换,两国反恐战略都在调整,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战略取向。反恐是俄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但俄美反恐战略的分歧可能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摩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奉行单边主义核战略和核军控政策引发一系列严重负面效应,特别是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公然放弃不对无核国家发动核攻击的原则,更是极大地刺激了核扩散,导致更多无核国家竞相发展核武器。奥巴马上台后,主张回归双边和多边的核军控政策,提出“无核武器世界”的主张,开启美俄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并倡导召开核安全全球高峰会议。奥巴马的核政策对于防止核扩散将会起积极作用,然而,只有超级大国放弃全球霸权野心、世界所有国家建立真诚互信并经得起国际核核查,“无核武器世界”才会真正来临。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year to go before the 2008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but the primary election of the two parties has already begun ahead of time. Both the Democratic and Republican candidates for the  相似文献   

9.
结盟是相关行为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根据自己的安全战略而进行的安全合作安排,盟友之间因安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差异也将会导致同盟关系的调整。美韩同盟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具有防御性且主要着眼于半岛安全之同盟的性质,但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基于安全环境和战略利益的变化,美韩两国对同盟关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调整之后的美韩同盟虽然在联合指挥协调机制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从整体上看美韩同盟在本世纪初的调整则是一个走向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TPP战略既是美国外贸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对WTO全球多边贸易秩序的系统性突破。它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试图重振其国内脆弱经济的努力,同时也标志着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重大转变。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不同情境下美国TPP战略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各种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TPP加入国家福利增加,而非加入国将受损,一个不包括中国的TPP将使得中国福利受损,贸易条件恶化。中国需要迅速建立包含中日韩三国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同时应根据自己的长远利益构建针对美国TPP战略的其他对冲性政策。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态势不断加强,美国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并制定实施了较为系统的战略。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开始后,继续实施其战略重心东移战略。军事方面的投入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最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军事步骤对中国和亚太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特别是在近期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与从阿富汗准备抽身而退之时,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尤其是美借天安舰之机,趁势强化美韩与美日同盟,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积极谋求南海争端的国际化。美国正沿太平洋,从东北亚至东南亚一线,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美国近期升高西太平洋紧张局势的一系列举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加速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将对中国实施远海战略与拓展战略纵深以及推行和谐周边的外交战略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