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开放高地中聚集人才洼地的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继华 《重庆行政》2011,13(1):110-111
随着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全国各地人才发展战略部署也相继展开,纷纷规划建设人才高地。而人才高地是个目标性概念,要实现人才高地,首先需要构建起聚集人才的洼地,做到人才汇聚,人才功能发挥,人才价值实现,达到人才量与质的制高点,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全国各地人才发展战略部署也相继展开,纷纷规划建设人才高地.而人才高地是个目标性概念,要实现人才高地,首先需要构建起聚集人才的洼地,做到人才汇聚,人才功能发挥,人才价值实现,达到人才量与质的制高点,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人才兴、经济兴,人才是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则是破除人才使用藩篱、解决人才短缺瓶颈和激发人才活力的标本所在。当前,我区人才体制机制客观上存在一些短板,如自治区人才战略规划不够清晰,对依靠人才实现强区战略的认识不够,用人单位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人才尊重不够,重视不够;人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人才政策老化,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缺乏充满活力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人才发展环境是造就人才、吸纳人才、发挥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舟山人才高地,培养和引进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就是要以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营造人才集聚的发展环境,使现有人才稳定,急需人才能够引进,未来人才能够成长。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有人才,而要有人才,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要有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人才,即领导人才。人才经常有,领导人才并不经常有。人才当然重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人才更重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领导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当然很重要,而革命化要求更重要。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进程中的革命化要求,不但是时代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永恒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里,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人才,发展人才。要以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发现人才,人才引导人才的方式构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来指导我们的"人才立市"战略,造就一支能够适应营口率先崛起需要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人才评价类型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开、公平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励人才成长,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对人才评价工作进行科学分类,将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人才评价的特点,有利于推动人才评价工作向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按照我国人才评价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人才评价工作可试分为准入性人才评价、选拔性人才评价和激励性人才评价三种类型。一 准入性人才评价准入性人才评价是以特定的标准来检验人才是否具备执行某种职业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评价方式。受试者之间不…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各地出现的人才规划乱发"帽子"、人才评价只唯"帽子"以及由此导致的众多人才争戴"帽子"、地方和单位挖抢戴"帽子"人才的所谓"帽子"现象,要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尤其不应将引育性的人才项目、人才计划与荣誉性的人才称号、人才"帽子"混为一谈。"帽子"问题的实质是人才项目异化为人才称号的问题,为此要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统筹协调二者的各自功能,让人才项目助力人才的集聚和培养,让人才称号成为人才成长的标杆和导向。  相似文献   

10.
人才有活力,社会有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应将人才培育置于关键地位,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需建立以本土人才内部塑造与外部人才吸纳引进相结合的双重人才动力机制,使美丽乡村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6,(9)
正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期发布的《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未来几年云南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打造以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一体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以人才政策创造人才红利,以人才资本助推跨越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高端人才也要"云南制造"深入实施云岭系列人才及其他  相似文献   

12.
正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化人才强桂战略,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做好人才培育使用的加法,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着眼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3.
黄爱华 《湖湘论坛》2006,19(4):33-34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好人才工作,一要强化人才意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二要更新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三要加强能力培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四要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胡金波 《群众》2014,(12):68-71
<正>核心提示:○人才是"中国力量"的现实体现,必须"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以"人才梦"托起"中国梦"。○"人才梦"根植于人才意识"越强越好";"人才梦"体现在人才规模"越大越好";"人才梦"凸显为人才结构"越优越好";"人才梦"侧重于人才投入"越多越好";"人才梦"关键在人才环境"越畅越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特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按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立足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全面部署了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关心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深刻理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自2015年大连出台"5+22"人才政策体系以来,产生了较好的人才集聚效应。但是,大连人才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亟待解决区域内人才结构问题和区域外人才竞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大连人才政策,集中精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吸引年轻型人才,应对老龄化挑战;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招揽和培养人才;三是引进人才要瞄准中高层次人才,而不是只盯着顶尖人才;四是做好人才存量工作,改善人才环境;五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通讯 《浙江人事》2008,(11):14-16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不借重于人才。但是,借重于人才的前提,是能够发现人才、起用人才,聚集人才或者说善于发现人才,是使用人才的第一步。这里面,蕴含着不少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能够不断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活力。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甘肃省十四个市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人才进行了有关人才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政策环境、人才体制机制环境、人才社会文化环境、人才服务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理念、完善人才发展制度设计、打造人才制度优势、注重人才平台环境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营造全社会敬才爱才社会氛围等具体措施,以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富民兴陇"目标,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引领。  相似文献   

19.
徐庆东 《前沿》2005,(11):210-211
人才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有利于制定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工、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新型的科学人才观。因此,人才分类也应与时俱进。根据笔者研究,目前把我国人才划分为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自主创业人才四大部类为宜。社会自主创业人才的才能突出的表现为“勇于和善于干事创业”。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人才工作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人才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加快人才工作建设迫在眉睫。建议:一是加大人才工作扶持力度,优先保障人才资金,提高人才补助标准。二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知名高校合作,推动企业需求与高端智库精准对接。三是针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四是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选拔培养比例,出台继续教育奖励政策,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五是搭建人才互动交流平台,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专家数据库,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人才沙龙等活动,建立人才区域间共享机制。(省人大代表郑德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