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6,(6)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一种美德,是每个公民的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有序的根基。但在社会转型的初期,不少社会成员受金钱利益的驱使,价值观念扭曲、个人诚信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面临着信任危机的困扰。加强公民个人诚信制度化建设,构建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从制度层面探讨个人诚信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该书属何宗思主编的“公民世纪”书系,是作者从已出版的全国优秀畅销书“国民素质三部曲”中,节选与政治文明有关的内容辑成;既指出了国民政治行为方面的人格素质缺陷,又从政治观念层面追溯了缺陷的根源,还讲解了政治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人必备素质。书页片断……对于21世纪面临的许多问题,人们都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但惟独这个问题得到了各个国家、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有识之士的认同,那就是: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如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国民…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社会成员精神和物质生活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国家国民现代化素质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教育,对培养守法、道德和参与社会的理想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将道德形象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公民责任教育、民主法治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诚信意识、国家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教学中重点突出人本、灵活、实践、开放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的强弱和公民素质的高低,与国家兴衰,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公民素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各方面素养的总和,如公民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方针政策时不能忽视的因素。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和价值的自我认识与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公  相似文献   

5.
呼唤诚信     
金海 《前线》2001,(12)
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沐浴过诚信的幸福阳光,也都遭遇过失信的痛苦阴雨。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道德匮乏的社会,同时也是一种可怕的混乱和危险。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无诚信,是衡量这个人、地区、国家和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最近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一条,这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1)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首先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蹈西方社会契约型信任的老路,找到能够推动信任体系改进和诚信文化型构的中间力量——政务诚信;同时需要找到使政务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提升的行动主义路径——政府及各类行动者作为诚信规则体系及信任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制造者和改革者,引导社会进程并改变诚信文化结构与信任规则体系及类型,完成以政务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提升的目标。其中,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在行动主义视角下聚集社会治理体系中各类行动者的资源,以"元治理"的定位鼓励、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在不同平台、用不同方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相互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起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与公民国家需要的良好关系,完成政府信任资源与政治文化相互的构造过程,以政务诚信建设引导、培育社会精神与文化。这就需要形塑具有公共精神的行动者,造就具有包容精神和行动能力的服务实践者。要在公共生活的健全中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在行动主义的合作治理体系建设中"导(道)之以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任资源。  相似文献   

7.
宋戈 《新长征》2007,(10):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偕相处的社会。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人的索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公民教育的效果。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公民教育是以人为本之本。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12)
<正>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缺失,社会交往就会出现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从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之中。因此,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正确认识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一)诚信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位公民诚实守信、共同营造;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9.
政务诚信是指作为政务主体的政府及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履约践诺的状态和行为。既包括政府责、权、能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及政策的前后一致,具体体现为制度供给、履约、政务人员依法履职的诚信等,也包括社会公众对政务主体行为道德诚信的评价。公民道德素质是指公民在调整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质和行为。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表现,政务诚信对公民道德的素质提升具有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是我国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我国诚信文化建设的维度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维度出发,以提高公民的责任意识、契约精神和公正理念等道德素质为着力点,公民诚信教育应弘扬中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公民诚信美德;加强诚信法律制度教育,培育公民法治化的思维方式;强化公民的诚信实践教育活动,养成公民诚信意识;发挥网络、媒体等舆论作用,加强诚信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要贯彻落实好《纲要》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努力搞好社会转型期的公共道德建设。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3.
邹维平 《学习论坛》2003,(12):29-31
诚信道德平台因诚信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道德托举作用而得名 ,它具有完整性、具体性和稳固性的特征 ,以及基础性道德托举和支持性动力两大功能。在诚信道德平台对公民个体、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这三个具体层面的构筑中 ,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了一系列特殊的使命 ,其中主要是建立和完善诚信道德平台理论体系 ,为诚信道德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 ,注重诚信问题的实证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诚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斐然。当前,各地已建立稳定的诚信社会发布制度,并将诚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诚信社会宣传成为常态,公民信用代码实现全面覆盖,诚信社会的建设框架日益完善,建设体系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下,诚信社会还应以诚信文化为滋养、以社会共识为引领、以政务诚信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支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与价值追求。基于此,诚信社会建设应通过建立独立的职业诚信评价体系、发挥政务诚信引领驱动作用、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建立诚信建设奖惩机制等路径,为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总数的近一半,是我国重要的社会组织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诚信建设是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公信力、实现民办非企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第三部门健康发展和公民社会发育的需要;是促进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诚信行为的产生,既有伦理道德的原因,也有正式制度的原因。为此,要将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外部监督和内部自律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将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而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竞争,哪个国家领先了,哪个国家就强盛。因此,21世纪的中国能否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独具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强调,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新时期全社会大力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培育诚信公民,建设诚信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要加快推进诚实守信道德建设的步伐,必须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培养公民的道德情感,引导公民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崇尚道德修养而著称于世。在传统…  相似文献   

18.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性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公民道德”已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被确定下来。虽然,过去在一些文献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过“公民道德”一词,但在正式文件中突出“公民”的社会角色,明确公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公民道德”的主体性及其现实依据 “公民”是一个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与国家相关,公民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公民道德”则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相关道德规范。我国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学习月刊》2010,(23):21-22
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既是一种思想建设,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建设。人的心灵秩序是外显的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的主流价值必须适应大多数人安顿心灵、发展智力的精神需要,必须适应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进步的需要,必须适应人类文明潮流的大趋势。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建设诚信社会、法治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确立为相当长时期内的主流价值.而且确定“社会公职人员和社会公众人物率先垂范.政府政党社会组织与公民良性互动.国际交流和两岸文化融合助生新动力”的策略体系。努力建设能够凝聚共识、团结人心、形成合力、创造未来的主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是靠人去建设的,没有现代化的人,如何去建设现代化的事业呢?21世纪中国应以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塑造什么样的民族素质和公民素质,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一、公民的素质结构与精神文明结构公民的素质与精神文明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精神文明指的是文化的环境,公民素质指的是文化的人。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文化人,同样,文化人又给文化环境以影响和改造。因此,研究了公民素质的问题也就间接地研究了精神文明的问题。衡量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