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湖南省慈利县金岩乡海拔917.8米的茶园山下有条小溪,小溪绕过当地香火鼎盛的南岳寺注入九都溪。1935年深秋,贺龙率红二军团一部路过小溪(今乐园)一带准备抢渡澧水。当地反动势力胁迫群众携粮携物躲入茶园的山洞,企图切断红军与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湘潮》1994,(1)
贺龙以对辨敌友1929年9月,贺龙带领红军住在慈利县杉木桥杨柳铺一带。在敌人的挑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四处躲藏。有一位叫楚狄知的教书先生,平时胆小怕事,也跟着躲进了深山岩洞。他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经受不住洞中生活的艰苦,便偷偷地溜下山来,躲进小树...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3,(9):51-51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参加红军,并当了贺龙的警卫员。在贺龙身边,他经历了终生难忘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4.
歌颂贺龙的革命歌谣黄少文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贺龙元帅,在二三十年代的艰难革命岁月中,与川东南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这里的人民崇敬他,唱出了“生死都要跟贺龙”,”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许多革命歌谣。“只求红军与贺龙,建设新...  相似文献   

5.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6)
正贺龙的一生,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关心人民群众的一曲曲赞歌。1934年,贺龙率一支红军路过一个小山寨,发现山寨的房子都被土匪烧掉了,老百姓怎样生活?他命令部队停下来,带领战士砍树枝、割茅草,为寨民搭茅屋、重建家园。临别时,还发给每户20多块钱,寨民从未  相似文献   

7.
仰望红军桥     
滂沱大雨 中我依然仰望 着屹立在宁化石壁 镇南边的"红军桥"。听镇 干部说,这桥的前身是木屋 桥。清光绪二十二年被大火烧毁, 后改建为石块作墩,当地人称"石墩桥"。中间的石礅在1933年春的洪灾中被毁,交通 中断。当时,红军驻扎禾口(现石壁镇)时,看到当地群众过往大溪坑的困难。为方便当地群众过往,也为保证红军后续部队通畅无阻,驻军发动当地群众,从溪北乌石下采来石块,建起石墩,修复了该桥。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的功绩,在桥墩顶端的"燕尾"上刻下"红军桥"及"红军万岁"的标语。  相似文献   

8.
贺龙元帅是一位“百战沙场驱虎豹”的骁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多次为同志和战友撮合婚姻的“热心红娘”,周士第将军与张健的美满姻缘,就是贺龙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时巧搭鹊桥促成的。1937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并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原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八路军120师,贺龙为师长,关向应任政委,周士第为参谋长,甘汹淇任政治部主任。当年9月贺龙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北。一天,周士第参谋长被贺龙师长请了过来。周士第是贺…  相似文献   

9.
长征开始前.贺龙第二次结婚。他在湘西娶蹇先任为妻。蹇先任出身豪门.结婚后与贺龙感情甚笃,追随贺龙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35年11月.蹇先任生下一女。取名贺捷生。贺捷生出生18天.就随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她随红军到达陕北后.抗日战争爆发。因其父南征北战.只好又把她送回湖南桑植老家交由姑姑贺三姑带养。直到解放.她才得以重回到父亲身旁。期间.母亲蹇先任在战斗中牺牲。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6,(12)
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长征就要开始了,按当时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让未满月的婴儿随红军长征的。贺龙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让女儿贺捷生暂时寄养在一户亲戚家,待将来再将孩子接走。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那位亲戚来接孩子,焦急之中贺龙一手打起火把,一手抱起女儿连夜...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5,(5)
一九三一年 1月1日在走马坪主持召开收编胜利大会,挑选了一千多名川军士兵编入红军,使红二军团在杨林市失利后稍获补充。贺龙讲话,对参加红军的新战士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宣布处决甘、覃、袁、张等几名匪首。贺龙说:“我们红军有法规、有办法,大家都要遵守红军的法规。现在困难点,困难怕什么?革命人就不怕困难,蒋政  相似文献   

12.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直奔哈达铺镇。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历经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后,在当地邮政代办所,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现陕北刘志丹根据地的存在,从而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决定了北上抗日的具体路线和中央红军长征最终落脚点。从60年代初开始,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先后数次派人到哈达铺,协助文化部门,查阅资料,走访群众,收集革命文物,先后查找出红军一方面军司令部,周恩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住室及红军军团级干部会址等中国革命遗址。但毛主席住室在哪里,却始终没有查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贺龙元帅是一位对同志、对人民群众亲如骨肉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1937年底,毛泽东曾称赞他“贺老总有三条嘛: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能联系群众。”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干革命,干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30年1月,古田会议结束后,朱德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一方面军前身)从宁化进入建宁西南的伊家湾、山下、中畲等地,沿途宣传红军主张,军队纪律严明,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群众工作是红军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红军长征中的群众工作有力地配合打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军事行动,为红军完成战略转移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要徐向前去当抗大校长 西安事变后,在与国民党谈判中,毛泽东多次令周恩来向南京政府提出,红军要改编为四个师,准备任命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分别为四个师的师长。由于蒋介石限制共产党的军力,最后只允许红军改编成三个师。于是,徐向前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副师长。  相似文献   

17.
贺龙长征二三事谢日林(整理)吴清泉(口述)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困难的一段。在那艰苦困难的日子里,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始终与我们患难与共,时刻关心爱护着我们。那时,我在红二军团四师骑兵连当通信员,亲身经历并耳闻目睹了许多关于贺总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14,(12):35-39
勇夺“汉阳造”,当上了班长 1930年2月底,石首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袁家铺召开,正式成立石首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踊跃当红军。18岁的顿新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当战士。1930年7月1日,红六军攻占公安。4日,红四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至公安,与红六军在公安南平镇会师。随后,红四军改称红二军,与红六军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7月下旬,部队由府场、峰口等地向东北挺进,相继扫除龙湾、熊口等据点。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辉煌的人生旅程都有过最初的起点。每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都有过士兵的经历。每当廖汉生将军回到他出生和参加革命的地方,他总要久久伫立在贺龙元帅的故居前,充满深情地感叹:“贺龙元帅是我的同乡和长辈,是我的革命引路人和入党介绍人。我从小在贺龙元帅的关怀、照顾下成长起来,在他的影响、带领下参加革命,在他的培养、教导下从一个游击队员成为红军的师政治委员。总之,没有贺龙就没有我廖汉生!”少年心中的偶像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廖汉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土家族农民家庭。他的家与名震湘西的“活龙”─—贺龙…  相似文献   

20.
苏振兰 《世纪风采》2014,(10):36-41
开国中将廖汉生,湖南桑植长瑞乡人,是抱着“拿起刀枪跟贺龙”的思想参加革命的,在贺龙元帅耳提面命下,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人民军队一代名将:红军岁月里,担任过师政治委员;抗日战场上,担任过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担任过军政治委员;开国强军中,担任过三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主持办军校,曾是两所著名军事院校主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