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峻 《党史纵横》2004,(3):15-17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牺牲已经40多年.在缅怀战友雷锋之时,当年亲眼目睹和勘察、拍摄雷锋被砸的现场,在西部医院抢救雷锋的过程以及公祭雷锋大会等情景一幕幕重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2.
白杉  子荫 《党史纵览》2004,(3):19-22
在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住着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几十年来,正是有了这些人不断地宣传雷锋,这个干休所也因此得名"学习雷锋教育基地".还有一个张峻,他不住在这家干休所,但他是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他们把一生都交给了宣传雷锋的事业.雷锋精神影响如此深远,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3.
雷锋的“傻子”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取决于雷锋“傻子”精神所依仗的大智慧.之所以这样,人民才赞扬雷锋的“傻子”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需要雷锋的“傻子”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才呼唤雷锋的“傻子”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峻 《党史博览》2001,(5):44-47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1960年,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短短的79天.在这79天里,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尽管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但他的精神内核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磨蚀.相反,随着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雷锋应该更加亲切,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和理想,因此我想打破近40多年来的沉默,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雷锋.  相似文献   

5.
郦雯  广珍  刘维 《党史纵横》2003,(3):18-20
采访张峻老人,是我已久的愿望.这次能够如愿,内心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走进他的家,立刻就感受到主人的与众不同.客厅里,一尊系着红领巾的雷锋的半身塑像庄严地矗立着.书橱里,珍藏着各种各样版本的有关雷锋的书籍、画册.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当年周总理观看话剧<雷锋>时,与饰演童年雷锋的小演员苏贵牵手的照片.随便拉开张峻老人的书柜抽屉,里面都装满了分门别类、整齐利落的有关雷锋的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提起与雷锋有关的人和事,张峻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6.
孟红 《党史文苑》2014,(3):28-34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活动.直至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雷锋精神仍然在中华大地上被提倡和盛行着.那么,雷锋是怎么被树为典型的?谁是最早宣传雷锋的人?这些在当年并不算什么新闻,而今天道来却是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7.
李平 《党建》2021,(5):64-65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创作于1963年的歌曲,歌颂的便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望城人.1940年,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不幸成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积极参加了儿童团,思想愈发进步;与此同时,在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下,他的革命信念也愈发坚定.  相似文献   

8.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雷锋这一伟大的形象和光辉的榜样,在我的艺术事业和人生道路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发表30周年纪念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引起我许多回忆和感想——  相似文献   

9.
1963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杂志社决定出版“学习雷锋专辑”,并给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写信,恳请为雷锋题词.2月22日,毛泽东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亲笔题词交给秘书,《中国青年》于3月2日出版刊出,同时刊登了周恩来题词的手迹:“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以后,周恩来应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要求,又一次翻阅了雷锋日记摘抄,高度概括了雷锋精神,指出学习雷锋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0.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何许人也?他为啥有“螺丝钉”称号呢?1999年7月29日,在河南省孟州市,笔者采访了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现为孟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离休干部——刘思乐.老刘今年60岁,中等个儿.短平头,他虽两鬓染霜,但面溢红光,精神颇好.西安电影制片厂去年拍摄10集电视剧《我们的雷锋》时,特邀他参加第8集的拍摄.  相似文献   

11.
在共和国前进的历程中,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符,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前夕,笔者向读者披露一段史实--营口也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读者看后不禁要问:鞍山和抚顺不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吗?  相似文献   

12.
近来,偶见《文摘报》3月11日“文史·人物”版刊登《雷锋出名“内幕”》(以下简称《内幕》)一文,全文不足500字,却存在许多失实之处.作为雷锋生前的一名战友,一名详细采访过雷锋生平事迹,并为弘扬雷锋精神做过一点点实际工作的老战士,我不得不公开加以澄清,目的是为了维护雷锋史实的真实性、准确性.一、《内幕》一文说:“雷锋……安葬那天,全市有20多万群众自觉排在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向雷锋做最后的告别.”本人亲  相似文献   

13.
正春: 几次回乡,你都提到雷锋的事:雷锋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可惜现在真正学雷锋的人不多.报刊电视上看到的也只是清扫卫生、护理老人.特别是关于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你似乎还有点疑惑.因为你回家总是来去匆匆,交谈时难以尽意.故写信,给你细谈. 雷锋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5周年,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题词8周年纪念日.35年来,中国的学雷锋活动纵横不断发展,雷锋的崇高精神,以其巨大的感染力,激励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之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走向世界.可以说,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以及整个人类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35年来,雷锋精神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外也得到弘扬,雷锋的名字已经超越了国界和疆域,世界上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用多种形式,多种语言学习雷锋,有1.4万多外国朋友和港澳同胞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所学习、赞颂.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共和国的大地上,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传遍了神州大地.一个普通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雷锋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生命和模范的言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从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至今,宣传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已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风云变幻,40年沧海桑田,学雷锋活动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  相似文献   

16.
走进张峻老人的新家,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尊扎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客厅内雷锋的照片更随处可见。73岁的张峻老人精神矍铄.雷锋的每一张照片他都清楚记得拍摄的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于是,在这个春风徐徐的日子里,在老人家中,记者静静地聆听了他与雷锋的故事…… 张峻和雷锋的相识始于1960年,当时张峻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报道干事。这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张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雷锋牺牲。50年来,雷锋不死。今天,雷锋在更大程度上复活了。生活上富裕起来但精神上仍然不无迷茫的国人,越来越怀念雷锋,呼唤雷锋。今天,重温雷锋事迹,解读雷锋精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雷锋是一个中国式典型,但具有世界性影响;雷锋是一个过去年代  相似文献   

18.
正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是雷锋的战友。雷锋入伍的时候,冷宽是雷锋所在团司令部的参谋。雷锋牺牲时,冷宽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总结工作,还跟6位战士一起抬着雷锋的棺椁护送到墓地。几十年来,冷宽像雷锋所说的那样,像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用毕生精力弘扬雷锋精神。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5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全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早在雷锋生前,他的感人事迹虽然有报道,但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到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年多的时间里,雷锋事迹从部队到青少年,再由青少年广泛传播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共青团对于全国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辽宁团省委首先在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雷锋不幸牺牲后,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少先队员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来到雷锋所在团要求再看一看雷锋叔叔的遗物,希望能为雷锋叔叔办个展览。为了满足孩子们…  相似文献   

20.
<正>洁白的雷锋雕像,红色的学雷锋文化长廊,随处可见的雷锋照片、雷锋格言,走进雷锋派出所,浓厚而独特的警营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处处体现着“雷锋精神”的深刻烙印。建所30年来,雷锋派出所始终以雷锋同志“忠于革命忠于党”的忠诚信仰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初心铸魂育警。“新雷锋”榜样引领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