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现存的收入差距及存在问题,贯彻落实好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丁静 《求实》2007,(1):42-44
分配过程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公平和再分配过程公平两个方面,它是实现分配公平的主要环节,没有分配过程公平难有分配公平。因为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初次分配领域政策不统一、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导致分配秩序紊乱,和再分配过程由于税负不公、社会保障逆调节所形成的分配调节不力,因而要实现分配公平,就必须从政策、体制、法制等源头上采取措施保证分配过程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白书祥 《探索》2007,(1):85-88
在现实中,收入分配观分为收入公平分配观和收入非公平分配观。前者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着正相关,即其体现在收入分配全过程的全程性、手段和目标的二重性、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二元性、合理差异性均有助于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因而对这种正相关应予以强化。后者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着负相关,片面强调分配结果“公平”而忽视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观和片面强调“效率”而忽视分配结果公平的“虚无主义”分配观都影响收入公平分配的实现,因而对这种负相关应予以弱化。  相似文献   

4.
分配讲公平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它与平均主义分配有根本区别,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而决不是也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上去。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注重分配公平不是妨碍效率的因素,而是保证效率得以提高的条件。分配起点与机会是否公平发生于初次分配,这是再分配无法解决的,因此分配过程一开始,就要注重公平,积极促进相对合理、公平的分配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正相关,其主要表现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和内在要求、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存在负相关,其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在收入公平分配中必须强化正相关、弱化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吉雄 《求实》2006,(12):12-13
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配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政府在分配过程中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上进行权衡.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在对待"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基本的共识是分配制度应当贯彻"初次分配讲求效率,再次分配讲求公平"的原则.如果这样去权衡"效率与公平",势必就会在分配过程的两个层面上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隐含的假定是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用"初次分配讲求效率,再次分配讲求公平"来指导我们进行调整分配关系的制度设计,形成的分配制度将是不完备的,甚至是一种"零和游戏",不利于形成满足和谐社会要求的分配格局.因此,无论是在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都必须效率和公平兼顾,更进一步,在初次分配领域,可能更要注重公平,而在再次分配领域同样要注重效率.  相似文献   

7.
兰军瑞 《求实》2008,(1):41-43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是基础性分配,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涉及的量大面广,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基础和前提,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再分配很难改变,只能作些局部的调整.只有大致实现了初次分配公平,才有再分配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8.
邵渝撰文认为,要按照“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原则,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初次分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近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成了众目所注的热点。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现将诸家之见作一述评。一、分配不公的含义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公平包括竞争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两方面。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至少应包括如下四点,在实际分配时只要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即可判定为分配不公:①收入分配公平应以竞争机会公平为前提。有了竞争机会均等,才能衡量比  相似文献   

10.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探索》2008,(2):91-94
要解决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初次分配的基础仍然是效率,这也是一种公平;另一方面,分配差距拉大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真正体现效率,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解决公平问题,深化改革,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中的职责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众多的分配不公平问题,是经济伦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在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是伦理调节,本文论述了伦理调节在分配差距中所起到的独特功能,总结了道德手段调节的基本方式,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中,不但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着不尽公平的状况。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和经济政策上统筹落实,将逐步实现初次分配的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多年来党和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收效甚微。安徽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未根本扭转。本文通过分析现状,从体制、制度层面、改革配套措施和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来全面阐述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提出安徽城乡收入分配"一次分配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既要"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更要"机会公平"。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安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走向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3,3(3):44-47
讨论分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16.
效率含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两方面含义,公平主要指分配的相对公平,其最高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公平亦具规则平等的含义。在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的矛盾中,我国经济的落后状况和效率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必须将经济效率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这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了实现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政府要在再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要确立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当年,拉萨尔把公平分配写入《哥达纲领》时,遭到马克思的批判。马克思说:“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2页)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对于《哥达纲领》中的“公平的分配”的批判,对于如何理解今天的公平概念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必须肯定,马克思当时对于拉萨尔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一个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政党,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时期大讲什么经济上的“公平的分配”是十分错误的和有害的。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8.
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改革的成败和现代化的进程。 (一) 公平分配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经济上的分配是对社会财富的分配。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公平,一看个人为取得社会财富所付出的代价与取得的社会财富之间的比较,二看人们相互之间付出的代价与获得财富的比较。没有这两个因素,或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分配公平的概念也就不存在。因为没有联系、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公平或不公平。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更加注重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可见,当前我们的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改革的成果为人民共享,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共产党人》2005,(11):8-8
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现象背后都有社会不公的影子。社会公平的核心是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当然,公平是相对的。比如说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由于资源禀赋不同,人们的收入不可能一样,即使进行再分配,每个人的收入仍然不会相同。所以,说到分配公平只能理解为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绝大多数人认为公正的某种规则进行分配,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不是没有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差距是必要的,否则效率从何谈起。而且,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