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大使级会谈,自1954年8月1日开始到1969年止,前后共进行了134次,延续了15年之久,开创了外交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谈。会谈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1968年美国策动我某驻外人员叛逃,使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美国第37届总统,调整对外战略,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尼克松以反共而著名,但他承认在世界格局中存在“五大力量”、“三角关系”。入主白宫后,他  相似文献   

2.
尼克松是一个在冷战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由于受到冷战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对中国缺乏真正的了解,尼克松曾经对中国存在着偏见,和很多美国政治家一样也曾主张对华实行强硬态度。但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尼克松不得不从现实主义出发,开始对中美关系史和中苏关系史进行深刻的反思,虚心地听取国内外战略家特别是戴高乐、阿登纳等人的忠告,并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进行重新的评估,从而对中国逐渐形成了极其富有远见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7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尼克松、福特两届政府中先后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主持美国外交达8年之久。他从总结美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入手,在承认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的前提下,提出的挽救美国霸权的政策和措施,既继承美国历来奉行的“强权政治”的衣钵,又融会欧洲历史上传统  相似文献   

4.
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主义形成。这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大调整。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向国会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新战略》这一纲领性文件,把“伙伴关系”、“实力”、“淡判”作为对外政策的三项原则。1973年初,美国刚从长期的侵越战争中脱身,就着手改善它与西欧盟国的“伙伴关系”。4月23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恪在美联社新闻年会上发表演说,宣布1973年为“欧洲年”,并提出  相似文献   

5.
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我方一个很大的胜利是都用了我们的翻译。外方有翻译,但当时我们认为美国人懂什么中文啊,所以就坚持翻译都要用中方的。美国人同意了,他们带的翻译仅坐在后面旁听。  相似文献   

6.
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后半个世纪来 ,人权外交一直在美国总体外交中占有一定的份量 ,不过在尼克松时期以前的 3 0年里 ,人权外交还不十分突出 ,卡特期间把人权外交列为美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到克林顿时期人权外交更为突出 ,成为美国外交三大支柱之一。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未开始的美国禁毒运动主要以州或市为单位进行,《1914年哈里森麻醉品税法》颁布后,联邦层面上的禁毒活动方告正式启动。在半个世纪后,尼克松总统挟超级大国之威,以“毒品战争”(WaronDrugs)的全新禁毒理念,从外交、法治及治疗等方面对毒品施以全方位的围剿。至今仍在进行的“毒品战争”是美国百年禁毒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给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禁毒运动都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无论其成败如何,观其成因并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对制定今日的禁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美国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以"波罗二号"行动中中美双方起草<上海公报>的谈判,以及尼克松访华期间基辛格与乔冠华起草<上海公报>的谈判为研究主线,透视曾经长期敌对国家如何既坚持原则,又通过有效的沟通,最终达成中关<上海公报>的过程,并由此探析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国际形势等诸多议题上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60年代后期,尼克松总统走马上任的时候,美国的国内外处境不妙:在国外,深深陷入印度支那战争,国力受到很大牵制和削弱;苏联乘机发展自己的实力,加紧同美国争夺;西欧、日本等盟国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也加强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美国在国外的失败和霸权地位的衰落,反过来又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与核威胁。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与尼克松等美国总统都对中国实施了核讹诈与核威胁。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核武器纳入其针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盟友的全球战争计划,以维持美国在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是促使中国发展自己核武器的重要因素。美国频频对并没有与美国处于宣战状态的非核国家中国进行核威胁并准备实行核打击,公然违背国际法,始终遭到国际社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的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1.
智者之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无疑算是个智者了。他在2005年9月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访问时。谈到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美国。说面对东方的新竞争者,“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美国社会已经几乎不再节约。我们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考虑别人和明天”。对于美国的年轻一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过去,长大后成为数学家的聪明孩子玩有挑战性的拼图游戏。如今的孩子在经常看电视。  相似文献   

12.
迈克尔&#183;凯利(Michael Kelly,1957-2003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编辑、作家。他在殉职前,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前主编、记者兼《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战地特约评论员。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4月3日他在战场上不幸发生车祸而身亡,从而成为第一个在伊战中遇难的美国战地记者,同时也是在五角大楼“嵌入报道”计划中第一个遇难的战地记者。凯利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好《殉难日》的著作,而2003年的4月3日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殉难日”。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各国政府逐渐将环境事务纳入对外政策考虑范围,环境外交随之兴起。作为世界政治舞台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对尼克松执政以来,美国国际环境外交的演变进行简要的梳理,从而较为深入地发掘其环境外交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统治集团从40年前的艾奇逊到50年代的杜勒斯,从1983年美国国务院召开的“共产党国家民主化”会议到1988年出版的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到布什要作为“共产主义试验的最后篇章结束的见证人”而提出“超越遏制”战略,这些严酷的事实说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5.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朋友家中用晚餐时,不慎食物进入食管。而导致心力衰竭,猝然死去,终年77岁。葬礼定于5月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通过热衷于为中美建交而奔走的美籍华人政界人士出面。分别电邀住在北京、台北和纽约长岛的宋氏三姐妹参加宋子文的葬礼。4月27日,发出电文的当天,即收到中国大陆方面的通知:宋庆龄副主席将赴美参加宋子文葬礼:因无直达航班,现正通过英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拟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开始的美国禁毒运动主要以州或市为单位进行,《1914年哈里森麻醉品税法》颁布后,联邦层面上的禁毒活动方告正式启动。在半个世纪后,尼克松总统挟超级大国之威,以"毒品战争"(WaronDrugs)的全新禁毒理念,从外交、法治及治疗等方面对毒品施以全方位的围剿。至今仍在进行的"毒品战争"是美国百年禁毒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给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禁毒运动都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无论其成败如何,观其成因并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对制定今日的禁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音 《人事天地》2011,(3):14-14
从1849年开始,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就掀起了采金狂潮,几十万淘金大军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涌向那里。在浩浩荡荡的淘金大军中,他平凡得如一株卑微的小草,但身体里流淌的却是炽热的渴望。他家世代务农,一直穷困潦倒。他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过上富足的生活。于是,他满怀希望地来到了加利福尼亚。  相似文献   

18.
唐婷 《人事天地》2008,(5):40-41
高燃是湖南桃江人,1981年出生。2006年他创立了一个视频旅游网站,一笔美国的风险投资使他身价上亿。其实,戴黑边眼镜、穿米黄色衬衣、走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的高燃,更像一个在读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在肯尼迪就职的四年时间里,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少见的时间长、势头猛的经济发展。在他之后,只有克林顿可以与之相媲美。这应当归于他成功的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人事天地》2007,(2):20-20
美国有一个名叫雷&#183;克洛克的人.他出生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热刚刚结束,一个人人都想发大财的时代刚刚过去。按理说,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他只顾忙于生活而和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上有所作为,好不容易才打开一点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谋生,他四处奔波、四处求职,曾做过急救车司机、钢琴演奏员和搅拌器推销员。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伴随着雷&#183;克洛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