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了面向21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鉴于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突出地位,这一战略必将极大地促进新疆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稳定,为新疆的大开发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深刻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郑重地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  相似文献   

2.
贺萍 《实事求是》2000,(4):28-3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大局,提出了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给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在多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实施开发战略,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民族关系,以保证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因此,研究探讨在西部大开发大局下.新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未雨绸缪,对新疆实施大开发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新疆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新疆各族人民坚持“两个共同”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政策,新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要看到,新疆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新疆坚持“两个共同”的因素依然存在。面向未来,新疆正站在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对于新疆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跨越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新疆多元文化的关系,必须明确新疆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中华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真很多,景色也不错……"一曲《大中国》唱出的不仅仅是血融于水的民族情,而且是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写真。身居大漠西陲的农三师四十  相似文献   

6.
援疆工作从五六十年代的"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开始到现今的"对口援疆",中央政府以及援疆省市都给予了新疆巨大的支持,从干部人才队伍到经济建设处处体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梳理其发展特点不难发现,援疆工作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展开,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己任,并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政治基础,加快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干部与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陈家柳  俸代瑜 《实践》2004,(5):20-21
我国的西部,包括川、滇、黔、藏、渝、陕、甘、青、宁、新和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人口2.8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西部地区的重要特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最多;民族文化最富集、多样性最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开发西部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与治理生态环境,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与共同繁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就,谱写了新篇章,进一步在全社会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1)
<正>维护民族团结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全军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反蚕食、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确保我国西部边防安全、确保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确保西进战略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指示,驻疆部队必须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扎实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为有效履行"三个确保"使命任务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何泽中 《学习导报》2012,(19):21-22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对民族地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大进步,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如何走一条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寻求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 ,对新疆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来说 ,意义重大 ,任务艰巨。一、新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 )生态环境先天脆弱 ,绿洲外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新疆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省区 ,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的省区。新疆远离海洋 ,“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 …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1,(9)
正"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8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3.
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新时期,要进一步从根本上提升新疆的民族关系,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培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努力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杨金银 《实践》2002,(11):28-29
一、西部大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   1、因经济权益分配引发的问题.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符合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但是,在某些具体经济利益方面,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   ……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州自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地区现实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各民族的团结奋进是关键。积极推进黔东南州的发展、和谐、繁荣,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一项重任。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新疆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民族关系的持续发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崭新理念。这一理念不仅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交往交流交融"的定义入手,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视角,探索其理论内涵,并通过对其时代性的特点分析,探讨影响"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治疆历来都是一个大课题。从新疆近现代史的角度来看,历史上部分治疆者统治方略各有利弊。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民族平等,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才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2)
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既是回族群众聚居地区,也是首府乃至整个自治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回民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学习新经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区上下持续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三个离不开"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准确定位,也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回民区坚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在南疆三师这片蓝天下,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就像年复一年的春风,把党的好政策源源不断地吹到了职工群众的心坎上,给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各团场呈现出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变、城镇建设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王锐 《党史纵横》2021,(5):24-25,29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的对口援疆始终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战略举措.1997年党中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实施,2005年确定增加辽宁省为援疆省份.辽宁省高度重视援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