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屯垦戍边60余载,兵团人把无边荒原变成了绿洲,其伟业撼天动地。但对于兵团来说,绿色发展层次不高,经济粗放型特征依然比较突出,资源保障水平不高与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矛盾突出,单位生产总值耗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任务艰巨。鉴于此,强化生态卫士职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建设底线是兵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1)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态需要最终通过对生态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生态产品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劳动提供用来满足人类生态需要的产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原理,将生态化的原则渗透在各个环节,是解决生态需要满足的基本路径。社会生产过程的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生态需要的满足路径就是生产生态产品,公平分配生态产品,交换和消费生态产品;实现这条路径,我们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满足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即采用清洁生产、生态公平、绿色交换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和深刻变革,不仅是社会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也是经济发展最持久的内需潜力。科学发展能否落实到基层、转化为群众的行动,关键要看县一级。将转变县域城镇发展模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口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发展导向,这种城镇化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的动力结构一般可分为农业技术发展的推动、城乡之间收入与服务差距的驱动、城市工业发展的带动和制度改革的促进,四川藏区的城镇化动力不同于城镇化的一般动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在新型城镇化思想的背景下分析四川藏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出适合四川藏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正确分析人们的各种需要,提升人们需要的层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它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充分说明,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和城市发展、形成城镇体系、培育城市主导产业、制定城市发展政策密切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等基础产业的关系,探索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关注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以及需要的不同层次,逐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同群体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信仰问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发展”的解读 发展是人在自然与社会的制约下进行的社会活动。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内在规律的进程。人只有不断地认识客体的本性,遵循客体的发展规律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本质给予了科学的界定。第一,人类社会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最直接承载和体现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作为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传统农业县市乌苏,必须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乌苏市作为北疆"金三角"的重要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城镇发展滞后的国家,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城镇的跨越发展。而坚持走这一道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城镇发展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以人为本、大中小城市协调、城镇与产业和农村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政府介入适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单纯速度趋向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要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任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就是包容性城镇化,建设包容性城镇和包容性制度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详细的探讨了人的需要问题,由此构成了关于人的需要的基本观点。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我们合理的吸收及应用关于人的需要问题,解决对人的需要存在的片面性认识,有效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石家庄市又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这些都给石家庄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探索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必将对石家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宁波服务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极具其意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与宁波服务业高度关联性出发,分析了宁波服务业发展现状和优势,从中发现其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并从优化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现代港口服务业集聚发展,以及财政支持和制度建设等多维度探求宁波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保障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落地的重要条件。从宁波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供需矛盾、融资渠道、政府债务率、公共服务领域融资看,各级政府应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潘小刚 《学习导报》2013,(11):21-22
目前,湖南新型城镇化已迈入发展快车道,2012年,湖南全省城镇化率达46.65%,较5年前提高6.2个百分点。据有关方面测算,全省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转移70多万农村人口。这意味着,湖南每年有70多万农民变为了"新市民"。如何让每年多达70多万的农民朋友高高兴兴进城,并且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湖南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明  王家芬 《求实》2012,(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可分割的一个过程集合体;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方向来坚持,作为过程来建设,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建设;在整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党和政府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所推行的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重大举措,人口城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正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口重镇与新型城镇化改革先行者,在其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着力于营造良好的经济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仍然存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持续增加等问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社会权利与身份认同,进而促进人口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福州市新型城镇化,是扩内需、调结构的潜力所在,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重大举措。福州市要通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福州大都市区的城镇布局和形态,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为引领,积极引导产业向新区拓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协调产业、港口、园区与城镇布局等措施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