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职工马晓慧夫妇去年种植了24亩果园,苹果产量达到40吨,收入13万元。8月底,夫妇俩又卖了110只羊羔,赚了7万元,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西天山脚下的农四师六十一团有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最著名、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林果业。春天,5万亩果园果花齐开,秋季,红的、黄的果实累累,把这现代的苹果城(阿力玛力)点缀得格外俏丽。而该团女职工科技攻关小组,又为这俏丽的景致增添了勃勃生机。 六十一团园林一连、园林三连是以林果  相似文献   

3.
农四师六十一团全团职工4523人,其中女职工1661人。六十一团从1995年开始,社会总产值连续7年超亿元,职均收入由1999年的3000元增加到7000余元,翻了一番,走在全师的前列。这其中,凝聚着“巾帼”英雄们的智慧和汗水。 六十一团女工委注重从引导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入手,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1996年至2001年先后在园林一连、园林三连、农三连、农五连等成立了女工科技攻关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4.
今年41岁的徐玲是四师六十一团农九连的一名普通女工,近几年她和丈夫王旨斌一起种植了11座温室大棚和10亩果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科技致富女能人. 2003年徐玲夫妇承包了10亩果园,他们深知科技是致富能"金钥匙",于是夫妻俩年年都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科技培训,迹多次到周边的兄弟团场观摩、学习,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果园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2006年,徐玲在果树行里套栽了四季草莓,在她的精打细算和精心管理下,果园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2010年对于徐玲来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六十一团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承包温室大棚.徐玲的心动了,立即和丈夫商量抓住这次机会,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11个大棚,向种植大棚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农四师六十一团妇联紧紧围绕"当好半边天、建功‘十一五’、争做新女性"和团妇联"31522"巾帼致富工程,紧紧抓住团场标准园建设这一契机,不断增强妇女创业、增收、竞争能  相似文献   

6.
<正>"我去年种了30亩打瓜、40亩西红柿、120亩棉花,通过科学管理赢得丰产丰收,纯收入达20多万元。"3月12日,农六师一○一团六连女职工吴慧莉对笔者说。像吴慧莉一样,该团近两年涌现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女职工,成为团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据了解,这个团现有女职工近千名,90%以上女职工依靠科技致富。  相似文献   

7.
今年31岁的林艳君,1999年随丈夫举家从河南来到农二师三十六团.在团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该团有名的“种养能手”。林艳君1999年在林园连承包20亩苹果园,并发展庭院经济,开始养猪。第一年养猪,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当年养猪只赚到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农二师二二三团工会高度重视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多方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从果园多样化畜禽养殖,到特色养殖,加快了职工致富步伐。职工任万蓉是二二三团众多靠果园发展畜禽养殖的受益人之一,这几年一直在果园内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去年她利用自己承包的20亩果园资源优势,放养了2000余只鹅苗,增收近6000余元。该团有近100家职工  相似文献   

9.
<正>在二师三十三团十六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文化、爱科学、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劳务输出的过程中率先致富,并带动连队职工共同致富。他们根植于连队,创业于连队,致富于连队,对职工的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已然成为连队里的致富"急先锋",职工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棉田里的"领头雁"2009年,王富井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三团十六连承包了100亩棉田,连续5年棉花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哈汉一家亲     
2月28日傍晚,四师六十一团哈族中学教师沙特瓦力地家中的炕上,三个男孩子正在认真地写作业,其中一个男孩子是汉族小孩康亚洲.沙特瓦力地的媳妇吐尔逊古丽正忙着做饭,一幅温馨而朴实的画面. 2006年3月,从河南到新疆霍尔果斯经商的康来生,为了让6岁的孩子康亚洲更好地学习哈萨克语,把孩子送到六十一团园林三连哈校就读,并住在学校.老师沙特瓦力地看到这么小的孩子住在学校没人照顾,他既担心又痛心,于是在和他父亲商量后,沙特瓦力地把小亚洲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并细心地照料他,现在小亚洲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  相似文献   

11.
农四师六十五团五连,地处祖国最西部边境的霍城县清水镇,这里连年遭受洪水侵害,农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在这十里穷乡僻壤里,人们穷则思变,认真学习文化和农业科学知识,实行科学种田,在致富的道路上飞出了3只金凤凰。 第一只金凤凰是五连计生协会会员李文秀。她面对着连队经常被洪水冲刷的贫瘠土地,落过泪,发过愁。是科学技术、科技书籍给她添上了双翅。1992年,她建起了1.6亩的温室大棚,年产值就高达2万余元。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从1个温室发展到现在的5个温室。从单一的温室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温室果品。她用实用技术、用事实,现身说法引导70余户人家发展温室蔬菜。会  相似文献   

12.
工会经纬     
六十一团成立阿力玛里社区工会联合委员会 3月23日,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农四师第一家工会联合会——六十一团阿力玛里社区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师、团工会及各基层单位工会主席近百余人参加了大会。社区工会联合会将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去思考和创新工会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推进团场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四师六十一团实施果业强团战略,今年林果业总面积达3.8万亩,两年之内果园种植规模将扩大至6万亩。为提高果树优品率,增加果农收入,今年团工会围绕果品升级、果业增效和果农增收的目标,与农四师妇联、科技局共同开展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初,笔者走进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哈萨克族职工那扎别克新建的300平方米的彩钢暖圈里,看到200只羊、24头牛吃着草料、摇摆着尾巴,时不时地发出咩咩、哞哞的叫声,好一副鹅肥牛壮羊撒欢的景象。"现在你的育肥牛羊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这些牛羊是我今年8月份买进的,已经育肥了4个多月了,准备在春节全部卖掉,估计可以赚个10万元。"那扎别克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近年来,六十一团党委把发展自营经济作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吕先保是农一师十二团八连的职工,建有90亩精品枣园,养了450只羊,25头奶牛,年收入可达15万元,成为这个团庭院经济致富带头人。吕先保是2003年八连组建时到连队发展养殖业的,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农四师六十一团女工科技攻关小组的成员们在致力科技致富的同时,不断寻找新的增收亮点,她们带头种植"吊树干"杏,  相似文献   

17.
蒋明伟的心     
面对劳动力充裕的劳务市场,竟有人愿意为自己雇佣的几名劳务工长年交纳养老保险金,岂不是咄咄怪事。可这咄咄怪事就发生在农七师一二五团二连致富能手蒋明伟的身上。蒋明伟原是一二五团个体工商业者和运输户,他开的摩托车经营修理店生意红红火火,每年少说也挣它个几万元。可2001年他却心血来潮,投资40多万元,到该团二连办起了家庭农场,在承包了100多亩红缇葡萄园的前提下,喂养了300多只肉兔、300多只土鸡,同时开挖渔塘,喂养起了罗非鱼;去年,他又筹资10余万元,自建了果蔬保鲜库,家庭农场办得像模像样,3年下来,利润可观。但随着事业的发展,蒋…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8日,当农四师六十一团园林四连维吾尔族大学生玛依旦·阿不都艾尼双手接过团工会为她送来的2000元"金秋助学"金时,激动地说":谢谢团领导、团工会对我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学习,回来为团场的建设尽一份力。"为进一步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自8月初以来,六十一团工会在全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在调查摸底和公示的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19.
<正>六师一○三团二连金鑫养殖合作社的社长李如新,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连队职工。这位看上去很普通也很纯朴的汉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不仅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育肥羊圈舍,还种植了300多亩土地,成为连队的种植、养殖大户,为连队职工多元增收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李如新从小生活在二连,工作后就在连队从事养殖,从最初的100多只羊,发展到现在1000多只羊,其中经历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41岁的王芹英,是四师六十一团农六连的一名女职工,多年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毅力、无私的爱心,绘制出一幅幅幸福感人的生活画卷。她,微胖的身段,一双笑眼透着甜蜜和幸福。她的一句话"这年头光靠有干劲还不行,得用脑去经营,才能致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