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郭宏兵出生于1967年5月,1986年6月入党,曾经在36105部队当汽车兵。于1990年结婚,郭宏兵的岳母在他们结婚六年后就因病坐在轮椅上,这一坐就是10年,在夫妻二人的细心呵护下,老人身上从未长过褥疮,受到邻居们的夸奖。2000年岳母去世,现家中老父亲70多岁,岳父已有80多岁的高龄。儿子郭涛在湖北医科大上大三。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夫妻俩在工作中互相扶持帮助,生活上互敬  相似文献   

2.
面孔     
《廉政瞭望》2011,(4):8-8
上世纪30年代末,刘泽华和邱大明结为夫妻。新婚不久,新郎邱大明即告别妻子奔赴抗战前线,妻子苦等10多年后.改姓再婚。1997年,耄耋之年的一对单身老人,经人介绍准备再婚。结婚当天他们发现,对方竟是60年前的原配。这个传奇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有网友为他们写出了歌曲《六十年的等待》。  相似文献   

3.
郭强是一师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的检修工人。妻子毛祥莲开朗活泼,是一名闸点工人。结婚26年来,这对夫妻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康生活,他们共同携手,共渡难关。郭强夫妻两地工作也有8年之久了。妻子工作的地点在离家13公里的一个闸点上。那里不但荒凉,而且基本  相似文献   

4.
农一师十三团工程连职工魏世民夫妻10年如一日,关心照顾80岁的孤寡老人黎普义的事迹,在连队干部职工中传为佳话。 黎普义老人没有儿女。10年前,黎普义老人的妻子病逝后,年过古稀的黎老过着孤独的生活。魏世民下班路过黎普义家的门前,看到黎普义吃力地劈柴、提水、烧饭,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便和妻子商量照顾黎普义老人,让他安度晚年,妻子张启珍也是个热心人,欣然同意照顾老人。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南充石油机械厂传出佳话,铸造分厂副主任王俊和厂子弟校老师何朝凤,夫妻双双跨进党的大门。 这是一对青年夫妻,丈夫王俊今年30岁,1989年重庆大学毕业分配来厂,现任铸造分厂副主任,负责技术工作;妻子叫何朝凤,今年28岁,是厂子弟校语文老师,由于共同的志向、爱好和事业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婚后,他们并没有因为家务琐事和哺育孩子而影响对事业  相似文献   

6.
农九师一六四团农机站回族职工马和平和妻子杨晓琴结婚22年,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从结婚就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勤劳致富,妻贤子孝,家庭和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当地传为佳话。结婚头两年,由于杨晓琴不是职工,生活来源仅靠丈夫一个人维持,日子过得相当贫困。1991年,团里开始吸纳新职工,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毕竟自己可以参加工作了,可要是真的上岗,孩子当时还不到一岁正  相似文献   

7.
南守魁,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2018年至今担任七师一二九团十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南守魁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的家庭.夫妻二人是大学同学,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夫妻结婚14年以来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并且敬业爱岗事业有成,独生儿子聪明可爱,邻里相处融洽和睦,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相似文献   

8.
1954年春天,我爱人徐静带着四个儿女由我军的后方来朝鲜云龙里看望我。 自结婚以后,我和徐静是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一对夫妻。有许多时候我们远离,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可我们互敬互爱,感情深厚。在战争年代,我整天忙于转战,没有精力和条件照顾妻子和孩子。徐静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牵挂着在前线的丈夫,她生活的担子是多么繁重啊!她是一个好妻子,又是一个好战友,能找到这样的终身伴侣,我感到很幸运。  相似文献   

9.
正在前进水库管理处有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们就是张森家庭。夫妻俩相亲相爱,兄弟姊妹相处融洽,成家20多年的家庭生活从没红过脸,大事小事总是坐下来商量。提起他们一家人,单位老少都竖起大拇指。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张森家中表现得更突出。夫妻二人对于双方老人关爱有加,张森的母亲20年前就丧偶,现年已是80岁的高龄老人,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严重的哮喘和腰椎突出病,常年靠药来维持身体,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结婚以来一直和老人吃住在一起,尤其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潘桂珍尽  相似文献   

10.
一师西大桥水电厂郭强是检修车间工人,妻子毛祥莲是一名闸点工人. 结婚26年来,这对夫妻从风华正茂走向中年,从白手起家到小康生活,在这26年的风雨中,他们共同携手,共渡难关. 郭强妻子工作的地点在离家13公里的一个闸点上.那里不但荒凉,而且基本没有几个可交流的对象.妻子刚到闸点时,吃不下,睡不着,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往日的开朗和活泼淡然无存,一点精神也没有,心情差极了.  相似文献   

11.
孟广宇 《奋斗》2002,(6):48-48
徐芸与张烁这对已结婚6年,并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小夫妻,由于日常的生活琐事经常吵闹,最终导致大打出手。2000年10月,妻子徐芸提出离婚,而张烁不同意离婚。徐芸只好向某区人民法院递交了一纸离婚诉状,要求解除与张烁的夫妻关系、抚养婚生子、依法平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相似文献   

12.
<正>在十师屯南矿区,有这样一对夫妻,赡养着3位年近70岁的老人,养育着妹妹寄养在家里的孩子,哺育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再加上定期汇钱赡养在四川的奶奶,9人组成了四世同堂的的大家庭。"罗天福两口子对老人挺好的,老人们也都挺好,也没有见过他们一家人生过气,老人一有病着急得啊,赶快给老人看病,都心疼的要命。"邻居大妈陈玥兰说。这位大妈口中的罗天福,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男主人,在十师新疆屯南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一对中年夫妻离婚后不到一个月,丈夫娶了小他22岁的娇姑娘。妻子嫁给大她22岁的欧老外。他们会幸福吗?请看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中,许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了孤儿.如何给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地震发生后不久,一位姓林的先生给本刊打来电话,咨询收养孤儿的程序.他是私营企业主,妻子是大学教师,经济状况很不错.夫妻二人都四十多岁了,有一个在国外上大学的女儿.他们希望收养一个"地震孤儿".  相似文献   

15.
在农六师新湖农场物资供应中心,一提起田希明、吕红梅家庭没有不夸赞的.与女儿女婿共同生活的岳父岳母总是夸田希明:"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的女婿比儿子还要好."田希明是农六师新湖农场物资供应中心一名干部.妻子吕红梅是独女,自1991年两人成家后,岳父岳母就一直跟他们同住.在一起生活的十多年里,两位老人打心眼里庆幸他们摊上了田希明这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女婿.因自打女儿吕红梅和田希明结婚那天起,田希明就像孝敬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着他们.老人以前在分场务农时,没有正式退休也没有退休费.家里六口人吃饭,全靠田希明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紧紧巴巴的.可田希明和妻子总是想方设法调剂好老人的饮食生活,让他们过得舒心开心.  相似文献   

16.
张东亮 《廉政瞭望》2012,(23):54-55
金华的一对拾荒夫妻,从70年代就开始收养弃婴。丈夫去世后,妻子楼小英独自支撑起了“弃儿满院”的特殊家庭,并将善举延续了下去。40多年间.她其收养35个孩子.甚至存八旬高龄时,还从垃圾箱里捡回一名早产婴儿小麒麟。2012年7月,86岁的“拾荒奶奶”因被查出尿毒症而无钱救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善良的老人能渡过此劫吗?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七师奎管处奎屯河团结站,一提到任富林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女儿乖巧聪明、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现年47岁的任富林和他妻子许玲,常年累月生活工作在深山里,一年四季春维修、夏防洪、秋治理、冬破冰、战严寒、斗酷暑,将天山雪水引向下游垦区12座水库,为七师水利事业默默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8.
王瑞峰、张玉霞夫妻二人,是21世纪兵团典型的新职工,他们夫妻二人自2001年从河南来十师一八二团已有14个年头.丈夫王瑞峰,今年38岁,能干、敢干、有头脑,妻子张玉霞,今年40岁,贤惠、勤快、会持家.说起他们俩的兵团行,那可是一首耐人回味的和谐致富曲,虽说艰辛,但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9.
1935年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随中央纵队由云南威信向四川方向前进。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2月15日,毛泽东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此时,妻子贺子珍在这里生下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来得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在一个贫苦孤寡的老人家里。随后,毛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一连职工蒋应武。俗话说得好:"夫妻和,土变金;夫妻不和睡不宁"。今天我要将我们家平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和妻子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84年结婚,婚后添了两个儿子。我们俩在家都排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