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2008年之前,他是十四师二二四团三连的一名职工。2008年以后,从班长、副连长、指导员一直到今天的党支部书记,过玉朝走过的是踏实奋斗的人生。当干部的八年,他待过三个连队。2015年6月,二连两个干部辞职,干部中的"老人"几乎全部更换。过玉朝临危受命来到二连。初步了解情况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现有班子中5个干部都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就大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他第二  相似文献   

2.
正"嘟——"随着裁判员的哨声,6月25日十四师二二四团"安康杯"职工篮球赛——冠军争夺赛成绩定格为94:95,胡木旦村代表队以高出1分险胜英阿瓦提村代表队,全场顿时一片欢腾。据悉,此次篮球赛是二二四团建团以来首次举行的职工篮球赛,团党委十分重视,团工会精心组织,比赛秩序井然,各参赛队士气高昂,认为参加这次比赛很高兴,因为这是一次锻炼体魄、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培养团队精神,充  相似文献   

3.
<正>1月20日,容纳180人的十四师二二四团机关四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会场秩序井然,在座的听众认真听讲,用心笔记。这是"兵团工会送法下基层"法律讲座现场。主讲姚龙律师告诉笔者,今年是他首次来到二二四团讲课,干部职工的认真劲头打动了他。听课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姚律师以案说法,法律课讲得生动而且通俗易懂,还为许多人纠正了对一些法律认识上的误区;知法、懂法、  相似文献   

4.
在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只要提起张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她身上不仅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兵团女职工艰苦奋斗、精明能干、开拓进取的精神。2004年,张娥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别故土,伴随开发建设大西北的队伍来到了二二四团二连,承包了65亩红枣园。初来乍到,茫茫戈壁沙滩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师二二四团也称皮墨垦区。十几年的开发建设,二二四团现已成为发展壮大兵团,改善兵团南弱北强,提升兵团维稳能力的成功典范,2017年被兵团授予"屯垦戍边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凸显社会效应,发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二二四团不仅增加了十四师人口总量,改善了和田人口比例,壮大了十四师经济总量,同时提升了十四师维稳能力。十四师在二二四团组建了民兵队伍,全团基干民兵数百人。团场结合实际,整合了派出所民警、人民武警、民兵  相似文献   

6.
<正>农十四师二二四团职工苗书安的女儿苗彦彦患有眼咽型肌营养不良,而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快乐地生活,为了能医好她的病,本应是快乐的5口之家,现在却是债台高筑、家徒四壁。去年12月25日,苗书安在二二四团工会、妇联领导的帮助下,向十四师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申请了困难职工"医疗救助"。12月29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历经30余年的动人故事。“文革”中,一名警卫班长奉命去监护一名特殊病人。监护中,他被病人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铮铮铁骨所感动,对病人给予了特殊照顾;当有人对病人下毒手时,他不顾一切奋力抢救,使其虎口余生。后来,他退伍回乡当了一名挑砖工,而他“监护”的病人复出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老将军日夜思念警卫班长,终于如愿以偿。在深切怀念老将军的日子里,当年的警卫班长生动地讲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二师三十四团,提起十连职工王运江,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承包25亩枣园,依靠科技年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被团场职工誉为"枣王",在团场小有名气,他的果园年年被评为"精品园"和"观摩园",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农二师"丰产攻关先进个人"和"农二师远程教育学用典型"。今年48岁的王运江是老军垦的后代,有着老军垦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他1978年参加工作,种过棉花、盖过房子、养过羊……要说王运江的致富经历,那还得从1999年说起。  相似文献   

9.
<正>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工会始终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措施,引导和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一是与各基层连队签订了自用地管理责任书,  相似文献   

10.
李继清是农一师十团一名老军垦的后代,父母常教育做人要脚踏实地。在部队当兵几年,他样样走在前,事事争第一,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从部队复员后,在十四连参加了土地承包。1993年,他把自己的承包地交给妻子管理,自己在团部开了一家饭馆。  相似文献   

11.
最近,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召开了一届四次职代会,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各基层工会扎实做好"四个有所作为"。(一)扩大民主,在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上有所作为。进一步规范和创新职代会建设,做细做实职代会的质量评估、职工  相似文献   

12.
一二三团十四连老职工戴冠云冒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8月20日经连里技术员鉴定。每亩地可产籽棉甚少350公斤。 50多岁的老职工戴冠云不仅种地是个好把式,而且教子有方。1990年以来,他家三个子女相继考上了大学。供三个子女上大学,是他的当务之急。然而,年初,他却冒了个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这一下,他不仅磕空了家底,而且连老伴的一年退休工资也抵压上了。子女们都为爸爸捏了一把冷汗,万一遇上了前两年那样的雹灾,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十四师二二四团高度重视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积极发动职工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为着力点,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上全方位支持职工多元增收,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二二四团职工多元增收4877万元,人均增收5376元。一是从事三产服务类商户共计199户,增收3384.8万元。二是从事畜牧养殖共有6户,牲畜出栏465头只,增收64.5万元。三是庭院种植72.5亩,增收8万元。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农十四师工会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作为工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致富职工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职工自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一牧场养殖小区、皮山农场手工地毯编织、二二四团绿色生态养殖、四十七团生猪养殖等项目正发挥着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一、帮扶引路、抓住"创新点"为加快推进农十四师自营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农十四师二二四团成立于2004年3月,位于皮山县与墨玉县之间,距和田市75公里,是21世纪兵团在亘古荒原上新建的第一个现代化新型团场。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0日,农六师一○五团四连职工牟学林,和连队职工一起在清扫连队周围残存的积雪,2010年纯收入14万元的他,干起活来似乎特别卖力。"老牟,今年马上要开春啦,打算咋干呀?"职工施绪忠问道,"还咋干,当老实人干老实事,继续当咱连队的诚信职工呗!"牟学林2010年被评为一○五团十大"诚信职工",获得团里3000元的"诚信奖励金"。他守信用、讲诚信在整个连队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7.
<正>为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工会始终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措施,引导和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一是与各基层连队签订了自用地管理责任书,实行职工自主经营,团连技术服务,产品(苗木)订单收购的政策,规范自用地管理奖惩机制,为全团1291户职工划分自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五师八十六团十连,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职工:他是连队承包大户,每年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他又是农机大亨,农机作业上万亩;他还是企业老板,年利润上百万元,是什么样的农垦职工如此的"任性"呢?这位与众不同的农垦人就是该团十连职工李超敬。1989年,2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安徽阜阳来到八十六团种地。刚开始种地的前三年,由于他缺乏经验,连年亏损,但  相似文献   

19.
农九师一六二团农一连青年职工李兵,2004年种植的164亩农作物,又获得纯收入3万余元,再次成为青年职工致富的典型和榜样。问起他的致富经验,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闪动着,考虑了一会,谦虚地说:“我认为一是勤劳苦干,二是合理投入,三是跟市场。”李兵的勤劳苦干,不但青年职工佩服,也受到了老职工的赞赏。2004年,李兵种植70亩打瓜,春播期间,因暴风雨的轮番袭击,烂种现象非常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普通的职工。多年来,他学科技、用科技,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自己多彩的人生;用真心、爱心、热心扶贫帮困,先后帮助十几户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他,连续8年被评为农九师庭院经济先进个人和种植能手。1995年至今被农九师、一六三团评为先进生产者。2002年5月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2004年9月被授予劳动模范。他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七连职工谭祖芬。谭祖芬1969年从四川支边来到一六三团,他当过炊事员、干过大田班长、种过地养过畜,一干就是30多年。1983年,团场实行土地承包。这一年,虽然谭祖芬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他承包的32亩地还给他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