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母亲的心     
关于母亲的一个情节,一直想写,只是提笔便是沉重。我们家有4个孩子,父亲长年在外,工资也少得可怜,家里家外的一切,全靠了母亲一人操劳,毕竟是六口之家,生活的窘迫也就可想而知。乡下没有幼儿园,逢了母亲要下田做事,我和弟弟妹妹们就被锁在院子里。那年夏天,被锁在家里的我领着弟弟妹妹闯了祸,院子里的蚂蚁老是爬到草席子上,很是让人烦,我想起窗台上有一大块像冰一样的农药,母亲经常拿着镰刀砍一些洒到菜园的地  相似文献   

2.
母爱似海     
仇润喜 《党课》2011,(19):104-105
我的家在河北省西部山区井陉县,十年九旱,祖祖辈辈难脱一个“穷”字。那时父亲在外上班,所以打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事情一般都由母亲做主。一个妇女,拉扯着五个孩子,吃喝拉撒,穿衣戴帽,大事小情,无计其数,还要下地挣工分,常常一干就到大半夜。1958年夏天,我哥在阳泉二中读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15日21时45分,母亲走了,就在我一转身的工夫,母亲就走了。母亲走得很安祥,她没有留下遗憾。母亲这一生,把生命的激情燃烧到了极致。但是,母亲的去世,就像家里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一下子没了,留下一片让人难以忍受的空落的天空。我好像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无所适从。有时我想,我从18岁开始摸爬滚打,一直在领导岗位,做了很多年的团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家里很穷,唯一的奢侈品是张年画,一贴就是一年.那时,农村没什么文化生活,母亲最大的喜好就是爱听评书连播,可家里没有收音杌,她的愿望也就成了奢望.隔窗相望的后院老梁家有台老式的"电匣子".夏天,窗户开着,每当对窗播放评书连播时,母亲就会对我们"嘘"地一声:"别出声!"然后便有滋有味地隔着窗户听起来.  相似文献   

5.
徐特立 《学习导报》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6.
延康  蓝山 《党员文摘》2006,(1):40-41
1977年夏天,何国英出生在广西横县郊区的农村。由于母亲常年多病,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7.
徐特立 《新湘评论》2012,(15):62-62
远在民国前三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丙子年的冬天,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农民家里。四岁的时候母亲死了,姐姐出嫁,哥哥十岁就随着父亲下田,只我和一个两岁的妹妹在家。……  相似文献   

8.
正五岁半的女儿缠着让我给她讲故事。我给她讲了这件久远的事情。小学毕业前夕,班里组织毕业典礼搞活动,每位同学要凑一元钱买些糖果瓜子之类的。但我没法向母亲开口。因为我没开口,就知道结果。我前一天为买一件心仪的衬衣为难过母亲一次了,母亲把家里柜子翻了个底朝天,床铺下也翻了个遍,也只得到三元钱,还差两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童年是在两位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他对她们始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1907年夏天,生母万氏就病故了,9岁的周恩来既为生母贫病交加过早去世而悲痛,更为其因外婆阻挠不能及时入土为安而痛心入骨,寝食难安。1916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农历除夕回到四伯父家里,陪因伯父在东北而独自一人在家的四妈吃过年夜饭,听着室外家家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0.
<正>"哥,写点什么吧,我们今年夏天就要走了。"是啊!一个我待了两年的地方,一个蓝天白云,戈壁雪山离天最近的地方,一个值得我留恋热爱的地方。前不久刚从山东老家回到新疆,那天是3月9日,志愿者服务期结束的日子是7月10日,满打满算也就剩4个月了。我们家四世同堂,作为家里的第四代自己又是家里的独子,今年回家全家人经过持续的讨论,给我传达了最后的意见,回家。我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不抱怨,也不遗憾。我知  相似文献   

11.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5)
<正>我的父亲曾是皖南一个偏僻贫瘠小乡的干部,母亲没读过几年书,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主妇。我们一家五口居住在半山腰的村子里,屋子是祖屋,家里还有几亩薄田。父亲忙完了公事就下田劳作,母亲忙完了家里就去林场做工。父母的劳碌和艰辛与左邻右舍的老乡几乎并无二致。幼年时,我就早早感知了一个事实,我们家是多么贫寒。父亲微薄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母亲是个农民,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一样平凡而又朴实。母亲是个憨厚待人的人,母亲勤劳,家里家外她无所不通,无论是那般活计母亲都干得漂漂亮亮。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田地里挥舞着锄头营务庄稼,把田间地畔收拾得干干净净,休息时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大山深处母亲是我的依靠,我的母亲犹如矗立的巍巍大山给我们安全与依靠。家里种着苹果,母亲在天还麻麻亮时背上一背篓苹果,去集市上卖。不管怎样母亲都会把苹果换成实用的东西,那时候我们盼望着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的夏天,我由基层领导被推选到厂工会副主席岗位,为了充实自己,就特别注意学习工运理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和《兵团工运》相识相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我保存的几大本剪报里,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有这么一位工会委员》、《女人不是月亮》、《敢问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5.
我母亲早逝,姐姐与家里关系不好。长年在外从不与父亲和我联系。2008年6月,我父亲病危时,在医院当着我和两个护士的面口头订立遗嘱,表示死后家乡待拆迁房子归我所有。后来,父亲病情好转,回到家中疗养。  相似文献   

16.
<正>我叫史定坤,1925年出生。自打记事儿起,我家里就很穷,不满一岁的弟弟饿得脖子像手腕一样粗,头一直歪在肩膀上"哭都不会哭"。后来跟着母亲一起外出逃荒要饭,途中遇到会唱戏的讨饭人,我就拜了师。本想学些技艺能多要些饭,可母亲和弟弟没能等到我学艺成功就饿死了。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1)
正舐犊情深深爱兵意切切那是一个久远岁月的回忆,那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回忆,15个春秋的教诲,15个寒暑的关爱,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巨大的影响在头脑中回旋,在内心里激荡……1953年夏天,我母亲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返回祖国。不久,我就出生了。母亲休完产假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为了让母亲专心工作,爷爷朱德告诫她: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事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后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我记事起,家里老小三代,只有爷爷一个男人。从小我就跟着母亲下地,到八九岁,就成了爷爷干活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9.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个兄妹都不敢奢望的。还好,母亲的肚子里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我和  相似文献   

20.
伊之  常颖 《北京党史》2014,(5):51-55
正我生在北京,祖籍江苏镇江,当年祖父从镇江来到阜平当官,全家就跟着一起来了。到我出生的时候,这个封建大家庭已经没落了。我有20多个哥哥。只有我母亲生了大姐和我两个女孩,而我和姐姐又相差了十六七岁,我是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孩,所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特别的娇。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只喜欢我的祖母。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次祖母带我上街,看见警察打一个拉车的,祖母就过去和那个警察说理,场面僵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