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提到"会长"这个词,很多人想到的是坐在办公室里西装革履的形象。但在一师一团十三连有这么一位会长,他的办公室不是在楼宇之间,而是在田间地头,在一个个的温室蔬菜大棚里。这就是一团蔬菜协会会长李碧政。依靠科技注重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碧政从四川渠县老家投奔在新疆兵团一师一团参加工作的亲戚,并在此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来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和温室蔬菜大棚这个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3.
<正>4月中旬的一天,在二十九团一连14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苗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生产出的蔬菜不出大棚就全部被乌鲁木齐等地客商订购。"  相似文献   

4.
<正>11月23日,在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197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区,拉蔬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客商们在各个温室大棚来回穿梭,抢购蔬菜。在职工张华的温室大棚外,只见一箱箱、一筐筐装好的辣椒、生菜堆放了一地,正待装车外运。走进张华的温室大棚,张华一边给自家大棚里的西瓜藤喷施微肥,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没有使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国家禁用农  相似文献   

5.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5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  相似文献   

6.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职工马淑惠,从事大棚种植蔬菜已4年,每年为购买肥料发愁。去年马淑惠在温室大棚里盖了座占地150平方米的猪圈,饲养了50余头小猪,不但解决了温室蔬菜的肥料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5岁的李刚,从事大田种植已有好几年了,如今,凭着一副闯劲的他,成了十师一八三团有名的"蔬菜王"。出生于"80"后的李刚从四川老家来到一八三团已有十多年了,先后种植过打瓜、葵花等,但因由于土地盐碱性大,前两年一直收成不好,连年亏损,曾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后来团场设施办招人的时候,他接触大棚蔬菜,然后种了一年大棚蔬菜,发现大棚和陆地蔬菜有一段季节差,就是大棚蔬菜结束以后,陆地蔬菜弥补  相似文献   

8.
正"我今年在大棚里育的3.2亩黑枸杞苗,差不多有20万,大一点的苗木每株2.5元的价格已近被订购完,目前我收到8万元的定金……"11月22日,二师三十四团五连职工杜开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杜开琼自2008年在团场富民工程和团工会的帮扶下,承包经营了连队两座占地面积为5.6亩地温室大棚,几年来,他曾靠种植反季节辣椒、西红柿、哈密瓜等水果蔬菜让这一家原本不算富裕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2014年冬天,杜开琼夫妇一次偶  相似文献   

9.
"大家请看,这就是六连李琼种的黄瓜,她是去年12月初自己育的苗,今年2月2日定植在这个大棚里的,从3月20日开始出菜,目前已经卖了不少钱了。"说话的是二师二十五团设施办主任丁国影。5月28日上午,由团工会、设施办、生产科组织的该团大棚蔬菜观摩培训会在李琼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召开,全团50多名大棚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观了李琼的"样板棚",李琼  相似文献   

10.
"移栽洋葱苗,不要栽得太深,最多不要超过2厘米。"近日,在农一师十三团一连职工魏灵的自用地里,王万梅向魏灵讲解洋葱栽培的知识。几年前,在十三团妇联的帮助下,王万梅参加了"巾帼科技星火工程"科技培训班,学会了种菜技术,现拥有26座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00多吨,年收入20多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十三团30多位姐妹也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多年前的胡明,是四师六十九团出了名的贫困户。他先是跟着父亲在自家院子里学习大棚种植。后来,听说农四师农科所的温室大棚搞得比较好,他就跑去参观取经。运用新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第二年就开始有效益。1991年他试种了秋辣椒,到11月底还剩20多公斤辣椒未卖完,他就驮到20公里外的伊宁市菜市场去试卖,没想到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共卖了300多元。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胡明发展大棚蔬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卢凤梅是四师七十三团特色园区的一名蔬菜大棚承包户,今年已经46岁的她留着一头短发,身体微胖,说起话来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一看她那身板就知道是一个特能干的人。卢凤梅与丈夫马留方于2011年从河南来到七十三团,他和丈夫一起打工,有空的时候就在特色园区帮助妹妹管理温室大棚。通过给妹妹帮忙,  相似文献   

13.
农七师一二四团十连女青年毛红梅是兵团农场的第二代职工。多年来,在父辈的影响下,她一边承包大田,一边种植大棚蔬菜,土地没有辜负她的付出,年年都给予红梅丰厚的回报,使她成为一二四团的青年致富能手。今年,毛红梅在搞好自家2个简易大棚的同时,踊跃承包了58亩棉田,还积极带头承包了3个温室大棚。由于红梅勤于学习农羊、种田等建投身行业科技,善于经营大棚种植,她家大棚里的蔬菜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产品”,时令菜蔬销往外地。春去秋来,今年,毛红梅又是大田大棚两不误,她承包的58亩棉田收获籽棉她用户不方百计的18000公斤,5个大棚纯收入在3…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师三团工会邀请该团多元增收示范户、种养殖能手、致富状元等8人,深入全团22个农、牧业单位对职工进行自营经济多元增收实用技术培训,全团2294人(次)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上,这些"土专家"通过现场授课、典型案例分析、和职工群众你问我答等形式,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等涉及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并针对职工在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当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15.
在农四师七十八团有一位曾是下岗女工、如今却是自营经济致富能手的女职工,她叫金红。提起她,大家都称她是“女强人”。金红今年39岁,自强不息的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向了致富之路,如今她承包了10亩果园,建成了占地8亩的6个大棚温室,搞起了养猪业,靠种菜和养猪每年的纯收入就达3.5万元以上。从1997年起,她连续5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自营经济致富能手”,2001年又被评为师“劳动模范”。 金红在1996年因工厂倒闭后回到了家乡。当时她一家6口人,父母亲年过七旬,丈夫没有工作,还有两个女儿在外地读书,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后,金红想到七十八团离县城远,职工冬天吃新鲜蔬菜很困难,全部都要靠外地运来。如能在本团建成大棚温室生产蔬菜,不仅方便职工,也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团工会知道他的想法后,非常支  相似文献   

16.
<正>眼下,北疆的大田里光秃秃的,而八师一四三团十连职工张建忠的蔬菜大棚里却生机勃勃,西红柿、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张建忠一边采摘着反季节辣椒,一边对笔者说:"以前我是种大田的,效益一般。后来看到其他职工搞大棚,收益不错,我就种植了几亩大棚蔬菜,一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这可是大田收入的两倍多。"如今,像张建忠这样走上致富快车道的职工在一四三团不在少数。"发展经济,为的就是让职工富起来,扎下根,把团场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四三团团长徐建国说。近年,一四三  相似文献   

17.
<正>干了十多年村支书的曲伟君,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会因一群“虾兵蟹将”而带领村民闯出一片致富新天地。“别小瞧了它们,这帮‘虾兵蟹将’可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法宝’。”一个秋日午后,曲伟君来到温室大棚,指了指养殖池,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介绍。他嗓门不高,说起话来斯斯文文,却底气十足。自2021年以来,曲伟君带领村民打造的温室大棚,成了十里八乡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大棚不种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18.
正村支部的致富经车出贺兰县城向东南方向行驶不远,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便是金贵镇银河村——远近闻名的贺兰县"菜篮子"基地。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是银河村温棚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十多年来,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温棚蔬菜品种的引进、技术指导与销路拓展上,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大棚书记"。  相似文献   

19.
"听完团举办的有机蔬菜种植讲课,我对今后有机大棚蔬菜前景充满了信心!"最近,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大棚职工杨道中兴奋地说。据了解,该团依托城郊经济的地缘优势,自2005年建棚以来,已建日光温室大棚720座,占地面积1800余亩,平均每年销售蔬菜在2100余吨左右。为推进团场有机蔬菜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杨宝忠,宁城县委书记,人称“大棚书记”。为了推进全县蔬菜生产的产业化,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他亲自拟定方案,下达任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挥,参加劳动。1997年仅一年间全县就新建蔬菜温室大棚8800个,发展温室蔬菜7700亩,总产值达到了1.35亿元,不仅解决了宁城人长期以来“吃得起肉,买不起菜”的问题,而且使蔬菜基地人均增收达到500元。1995年,现任县委副书记、时任县委组织部长6j韩雪峰在反复调查研究与深入思索之后,决定从养兔抓起搞产业化。为此,他亲自组织督促有关部门抓好全县的兔业发展工作。短短两年之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